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石榴花开朵朵香 > 第126章 婆婆周年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庆华三十一年冬月,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季,刘韩氏过世一周年。第一个周年祭也叫小祥之祭,“小祥,祭名。祥,吉也。”

婆婆周年祭,这在老刘家是件大事。

因此,肖石榴这次准备得非常充分。但他们家和府城本地的世家大族到底是不一样的。

他们出自宝县,在府城也算是稍有资产的富裕之家,虽然因花样年华受封了一个皇商身份,但他们的跟还是在胡家村。因此,事涉刘韩氏周年祭,他们并不打算在府城祭拜,而是选择回到了胡家村。

在胡家村,老刘家就是当之无愧的豪门望族了,整个县里能与之比肩的只有张芙蓉一家,但张芙蓉家到底只是商贾之家,在外人看来远远没有老刘家势大。

没看肖石榴一到县城,张芙蓉都亲自迎接,并在宝县最大的芙蓉酒楼里设宴款待吗?这是张芙蓉在向肖石榴示好的意思,谁让原来刘文成中秀才时,那张芙蓉还想算计人家来着?现在这刘文成都高中进士了,等丁忧期满还要回到京城当官呢,所以,这时候张芙蓉赶来巴结了,好狡猾的女人啊······

当然,这都是外人的揣测。其实大家都不知道的是,人家张芙蓉和肖石榴早就成了手帕交,当初刘武被劫还是张芙蓉出面才把人救回来的,这可不是一般交情就能够让人这么出力的。

当初为此张芙蓉可是死伤了十几个护卫的。要知道,想要培养这些护卫,张芙蓉耗费了很多钱财,历时了好几年从勉强成功的,其中的心血外人很难得知。更何况,事后的赔偿对一般百姓来说都是个天文数字。

由此可见,张芙蓉是真心想跟老刘家交好的,对此,肖石榴非常明白,也接受了她的好意。两家合作的日子还长着呢,不用在意这一时的付出。但肖石榴也将这深深的记在了心里。

大周朝老人的周年祭,还是源于前朝时的做法。前朝的中原地区是少有的乱世时期,那时期的士族政治跟皇权统治互相碰撞。

所谓乱世实际上就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之中,人的生命其实是得不到保证的。可能今天还活着,明天你就死了。战场上更是不能讲什么仁慈,杀人才是正确的选择。在此情况下,大部分的愿望都寄托在了佛祖的身上,希望佛祖能够超度亡灵,让它们死后能够免于苦难。

当时不仅平民百姓信奉佛教,就连那些统治阶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信仰佛教的。他们知道在自己挣扎求存时往往伴随着残忍的杀戮。因此,他们祈求佛祖救赎自己所犯的罪孽,保佑自己的后代子孙。

这时候,水陆道场应运而生,他们希望做法,通过虔诚的诵经能得到自己的所求。

这时的水陆道场主要分为内坛和外坛两大部分。

那内坛设置于大殿之中,桌案上摆满一系列的法器和贡品,外坛用于和尚诵经做法事,超度亡灵,助它们早日脱离苦海,投生做人。

老刘家选择在宝县城外的宝相寺作水陆道场,这也是宝县最大的寺庙,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宝县前来祭拜、求签,香火非常旺盛。

寺中方丈司田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和尚,已经在这所寺庙里很多年了,为人非常慈悲,很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他对于一门双秀才的老刘家,颇为礼遇,知道这也是一个积善之家。

尤其是刘永亨创建的刘氏私塾,为宝县培养出了很多读书人,虽然他现在已经离开了胡家村,但老刘家还是一如既往的资助着学堂。现在,他们家的老太太在他们的寺庙里做法事,方丈司田对此非常重视。于是,早在几天前就在寺庙里就贴出了告示。

寺中要求当天参加此法事的信众不许可穿红着绿、批金戴银,应戴木钗、着素服;同时,不可以大声喧哗、吵闹,应保持肃穆,以免惊扰了老人家的灵魂不得安宁等等。

刘韩氏周年祭这天,宝相寺中门大开,方丈司田带领着寺内僧人端坐在大殿之内,手持木鱼,口念经文,寺内居住的僧客们也都一大早就起床了,一起在大殿外做早课。

老刘家在离开宝县后就住进了这所寺庙里,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们沐浴斋戒,虔诚礼佛,希望他们的娘或奶能在阴世安康,保佑全家人一切顺遂。

当天一大早,大殿外就跪满了披麻戴孝的老刘家一众子孙。当然,还有老刘家的未来姑爷张恒之,之后就是刘族长和刘氏族人们,他们有的今天早晨才赶到的,此时也都穿上了丧服,以示对死者的敬重。

整个大殿都是庄严隆重的诵经声,人们都很虔诚地聆听着。

随后,大家都来到殿外的祭台处,吉时很快就到了。

司田方丈将印有经文的符纸一张纸地投入到火盆之中,火很快就将祭品都点燃了起来,而诵经声越来越大了,大家只觉得进入到了一个虚无的世界里,心突然变得格外安静。

大家都回忆着刘韩氏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她的温柔、善良、和蔼······

作为刘韩氏唯一的徒弟,王小花也跟着老刘家一起回了宝县,她很感激刘韩氏。没有刘韩氏就没有她王小花的今天。

其实相反的,如果没有王小花,刘韩氏的千层绣到现在都依然可能是后继无人。因为,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掌握千层绣的还是仅有王小花一人,尽管这项绣技已经公开授课了,但掌握者已然是寥寥无几,更别提还是带有灵性的千层绣绣品了。

刘永亨静静的跪坐在祭台前,他彷佛看到了老妻的笑脸,刘永亨不由得笑了,这老太婆还是那么年轻,笑容还是那么温柔,跟洞房里的新嫁娘一模一样。

刘永亨忍不住走上前去抚摸老妻的面颊,可是被老妻羞涩的躲过去了,就如她平常一样。

只见她对自己轻声嘱托,“相公,为妻先走了,你要保重啊,得替我好好看着孩子们,别忘了把小五找回来,相公,保重啊······”

然后,老妻的脸就越来越模糊了,直到面前是一片红红的火光,可是那抹温柔的笑容依然印在了刘永亨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