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的1977 > 第817章 回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淮北看着一脸都是尴尬的老爹陈建业无奈地摇了摇头,“爹,我真是不知道说您什么才好?当初村子里面的事情呢,也是您这边开口,最后好了,弄得咱们家一家都从村子里面搬出来。”

“现在,你又弄这种事情,钱这东西是随便借的吗?你借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你第二次不借的话,你看人家会怎么说你?”

“赌博输掉这么多钱,又不是干什么正经事情,他要是干正经事的话,就算是亏了一百万,一千万,这是自家堂兄弟,借没有问题。”

“赌博输掉这么多钱,您怎么能借这个钱呢?”

“不借让人把你堂侄子给打死不成吗?你大伯都跪下来求我了,我能怎么办呢?”老爹陈建业微微有些不满的说道。

“是是是!我也懒得管这些。”

“也没有要你管。”

陈淮北看了一眼老爹陈建业,什么也没有说。

“老二,出多少份子呢?”大嫂高淑芬问道。

“你们三家一家一万,老二出两万,我这边就不出了。”老爹陈建业吸了一口香烟,直接拍板说道。

陈淮北无奈地只好深深叹了一口气。

这年月还讲万元户呢。

随份子钱随这么多。

也就是他家能够干得出来了。

“那行吧!时间不早了,走吧!这到家起码也得两个小时。”大嫂高淑芬站了起来说道。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奔波。

才终于抵达向阳村公社。

看着周围熟悉的群山连绵起伏,陈淮北心里面真是有些感慨万千。

这一离开家乡。

算一算的话。

一下真是过去快十年的时间了。

这些年,陈淮北也都是一次都没有回来过来。

原本崭新漂亮的工厂,现如今已经变得非常破旧。

整洁的水泥马路,也都变得坑坑洼洼了起来。

绿化带更加用不着说了,杂草横生。

还没有抵达村口的门楼跟前。

就看到村子里面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马路两边。

两边的道路上面,都是放着鞭炮和礼花。

看到车子过来。

村子里面的几个小伙子们。

开始将鞭炮和礼花给点了起来。

一直等到鞭炮声音停下来。

陈淮北一家大的人,才从车子上面下来。

陈淮北看着门楼上面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热烈欢迎陈淮北先生,荣归故里。

“二哥,您回来了啊!”小叔陈建斌连忙快步走了过来,和陈建业伸手握了握。

“回来了,回来了。”

“二公子,你好,你好,欢迎荣归故里,乡亲们早就盼着你能回来呢。”

陈淮北伸手和小叔陈建斌握了一下,喊了一声。

“二石啊!你终于回来了,三奶奶还以为这一辈子都看不到你回来了呢。”

“三奶奶,瞧您说的,您老真是要想要见我的话,给一个电话,我不就回来了嘛!您老这些年身体还好吗?”

三奶奶伸手摸了摸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给你打电话呢,村子里面的人对不起你呢,那好意思要你回来呢看我呢?好着呢,好着呢,就是为了等你回来,现在看到你回来了,我死也能够瞑目了。”

“三奶奶瞧您说的,这好日子还长着呢,怎么能说死呢?”

“是是是,不说死,三奶奶还要继续过好日子,好不容易你带着咱们这穷搁那地方富裕起来,三奶奶还想要多活几年的时间呢。这个是你几个孩子?”

“是啊!这是小石磊,小新,小馒头,这个是小霜后来生的叫做陈安义,这个是小茹,这个是陈浩轩,都喊太奶奶。”

“太奶奶好。”

“好好好,没有想到小石磊,小新,小馒头,这几个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太奶奶都不认识了。”

“二石,你回来了?”

陈淮北看着眼眶有些发红的陈二平,伸手握了一下,跟着抱着他拍了一下他的后背,“你小子,这么多年啊!也不知道去我家玩一玩。”

看着陈二平苍老的面容,陈淮北心里面叹了一口气。

二平那大孩子,前些年的时候白血病又一次复发了,最终还是没有扛过去。

“家里面走不开,要是走得开的话,肯定过去的。”

“二爷爷好。”一个带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对着陈淮北行了一个少先队的队礼,手里面拿着一个红领巾。

“好好好!这是谁家的孩子?”陈淮北弯下腰来笑着问道。

“大全他孙子,狗子他儿子。”

“狗子他儿子都这么大了?”陈淮北一脸难以置信的说道。

狗子陈为民伸手抓了抓头,“二叔,我都这么大了,还喊我小名呢?”

陈淮北笑着伸手拍了拍他肩膀,“怎么,你就算是一百岁,我是你长辈,照样能喊你的小名。”

“是是是,您二叔,您老那还不是由着您随便喊。”

一路向村子里面走。

陈淮北也一路握着手。

村子里面的年轻人。

这么多年没有回来,基本上也都不认识了。

至于老人的话。

这些年下来,真是走掉了不少。

青年也都变成了中年人。

中年人呢,也变成老年人。

村子里面的环境,倒还是不错。

当初栽种下的那些树木,现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树木。

“二太爷,您来了啊!你家大哥走了啊!”大娘赵冬梅连忙从院子里面跑了出来,双膝就要跪地。

老爹陈建业一只腿微微弯曲,伸出双手,眼眶微微有些发红,连忙将大娘赵冬梅搀扶住,“大嫂,节哀顺变,我大哥这也算是高龄了,他这走得也没有遭罪。”

跟着大伯家的子女也都全部出来,行跪拜之礼。

他们这边的风俗习惯。

家里面要是老人了,不管是村子里面,还是亲戚过来,都要跪拜。

但是这个跪拜是有讲究的。

也就是说不会双腿跪在地上,这是迎接的一方。

那么前来吊唁的一方面,一只腿微微弯曲下跪,双手搀扶起去世的家属一方。

灵堂还没有布置。

他们这边习俗,一般也都是第二天才开始布置灵堂。

也就是堂屋中间放着一个四方柜。

四方柜上面放着用纸扎的灵位,上面写着先考陈建国灵位。

一个香炉上面插着三根香。

外加一碗生米,一双筷子,还有并排摆放的三个酒杯,酒杯里面都有白酒。

大伯陈建业穿着寿衣,身上盖着一个毛毯,头上用黄纸包裹起来,躺在墙角上面的门板上面。

四方柜的前面放着一个草垫子。

前来吊唁的后辈,磕三个头就行了。

他爹走到大伯的跟前,蹲在地上开始不断的抹着眼泪,开始诉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