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考结束。

妞妞几个孩子完全放松下来。

一见到李明清就道:“爸爸,我们回村溜达溜达。”

“行,想回去就回去。”

“我在村里多住几天,去山上逮兔子和野鸡。”

“明天我和你们一块回去吧。”

家里没人,李明清不放心让几个孩子单独回去。

还有就是郑老婆子帮忙喂家禽,上次送过去的糠和玉米碴子得喂完了。

傍晚天快黑的时候。

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大冬天这个时间点很少有人来敲门。

开门一看竟然是许建树。

“你怎么来了?不是应该在沪市吗?”

“我给你写的信没收到吗?”

“收到了,信上没说你要来家里,不是说去首都参加讲座吗?”

“是啊,只不过我提前出发来看看你忙什么,好几个月没去沪市了,我都怀疑你报名参加高考了。”

许建树喋喋不休的把手上拎着的袋子递过去。

“累死我了,快拿着。”

李明清接过袋子道:“是挺沉的。”

“老太太听说我来找你提前给准备的,拎了一路拿过来的。”

小宏和小哲听见说话声出来看见他喊道:“许叔叔。”

“小孩长得就是快,这个子快赶上我了。”

“许叔叔,你来的正好,明天我们回村,带你去看看很久之前和你说过的后山,这次有空吧?”

“亏得我长了个心眼提前几天过来的,要不然又白瞎。”

许建树一副不愧是我的骄傲表情。

专门选高考结束这天过来的。

安排的明明白白。

孙佳雪透过厨房的窗户看见许建树之后立马开始炒下酒菜。

大妞在一旁帮忙。

本来今天就打算多炒几个菜好好庆祝一下的。

“大冷天的,进屋吧。”

“我先去趟招待所,把入住手续办好再过来。”

“整那么麻烦干什么,家里有住的地方,住在家里就行,有好几间空房间。”

“哎呦,那我就厚着脸皮住下了。”

次日。

李明清和许建树一行人回村。

半路上,许建树道:“我滴个亲娘啊,真的远啊。幸亏修了大路,要不然走起来尘土飞扬。”

“刚走了一半,正好锻炼锻炼身体。”

“上次我去镇上的集市找你没觉得有这么远。”

“骑自行车当然快。”

上次是彭天华骑自行车载他过来的。

这次是靠双脚走的。

小宏道:“叔,坚持住啊。这么平坦的路都累的话要是去爬山逮野兔就更不可能了。”

“那不能,一点也不累。”

哪能在小孩面前丢面子。

李明清笑着调侃道:“你在沪市天天开车上下班吧。”

“太看得起我了,我可没车,那是我爹的。再说了,按照你的实力买四五辆车根本不在话下。”

光药物研发的奖金就够买小汽车了,更何况还有药厂的分成。

更别说他治病救人还有出手的珍贵药材。

越想越觉得李明清的小日子过得格外舒坦。

李明清道:“县城就没有几辆小轿车。”

“这倒是,沪市倒是车水马龙,再过几年就好了,你可以先买来开着,来回多方便啊。”

“这倒不必,村里连自行车还没普及。”

他要是开一辆小轿车回村那可不是一般的拉风。

十里八村都得来看热闹。

骑自行车就挺方便。

“真是不容易啊。”

许建树打心底里感叹道。

这么冷的天地里还有干活的人。

可以看见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叠补丁,看身姿体态就知道饱受风霜。

李明清道:“一年比一年好了。”

“我听说你开饭店还不忘拉扯乡亲们赚钱,真男人,佩服佩服啊。”

“你从哪里听说的?”

“彭天华啊。”

“听你这话没少在背后谈论我。”

“不是谈论,准确来说是称赞和敬佩。”

李明清做的这些好事随便拿出一件事就能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标杆。

确实做了实打实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好事。

他认识的人里就没有像李明清如此知行合一的人。

向东附和道:“小叔最优秀!”

“对啊,别人一听小叔的名字态度就格外的好。”

“我们老师在知道我是小叔的侄子后就跟看见亲人似的。”

四妞也说道。

李家的几个孩子在学校可是风云人物。

学习好,长得好,老师对他们的夸奖从不吝啬。

小小的县城出了李明清这么厉害的人物很少有人不知道。

来到李家村。

就见一群人围在那里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干什么。

李明清打开大门道:“先进屋吧。”

许建树好奇道:“出什么事了?”

“没事。”

要是真的有事早吵吵起来了。

不管什么事肯定不是坏事。

王大柱喊道:“乡亲们,明清回来了!”

他这一嗓子让所有人全部的目光全部朝李明清看去。

乡亲们快速围上来,笑呵呵的看着他。

“明清呐,你回来的正好,今儿个正是大家伙分钱的时候。”

“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万万没想到这一个月蔬菜的单价比往常涨了不少,太感谢了。”

“可不嘛,来年大家伙就都能盖新房子了。”

“多亏明清拉咱们一把,要不然可没这种好日子。”

……

乡亲们对李明清不停的夸赞,打心底感谢。

徐老婆子也加入大棚种植当中。

这次老老实实地没再闹幺蛾子。

只要能挣钱,一切都好说。

李明清道:“在冬天新鲜蔬菜本就稀罕,涨价是正常的。不过有一点,等过了春,价格会恢复到往常。”

乡亲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许建树刚来就见到村里这么团结的一面。

心想,真应该让宋建中看看。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穷乡僻壤出刁民。

从来没在乡下住过的他觉得村里挺好的。

李向军道:“明清,要不你给大家伙分钱吧。”

“不了,我就不插手了。”

从村子里开始和店里做蔬菜生意开始,他就没插手大棚的事。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赚钱的法子提供给他们了,至于别的事他就不插手了。

不过有件事他还是要说的。

“向军,后山前面那片地是咱们村的吧?”

“对,只不过地不行,崎岖不平,不适合种地就荒了。”

“是不是可以种果树。”

听见这话李向军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说的太对了。

一直荒着都忘了。

种庄稼根本就没收成,只不过种果树也得商量好才行。

那里也有几棵桃树,结的桃子没法吃。

此事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