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拿了个信封将信简单的包好,陈林决定亲自去县城一趟,将信亲自交给唐县令。

钱茵没反对,她估摸着粮价要涨,家里的粮食吃不到秋收,决定先到县城看看,要是粮价不是涨的太离谱,就买点粮食回来。

两人换了身好点的衣服,赶着牛车去县城,一来就直奔唐县令家。

也是很巧,唐县令刚从乡下回来,刚坐下还没来的及歇口气,就听见下人说有故人来访。

唐县令满头问号,想不到哪个故人会这个时候来找自己,刚准备让下人将他们打发走,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让他们把人带进来。

之后的每一年,唐裕都会庆幸自己做的这个决定。

唐裕见到陈林,明白下人为什么会说是故人来访了,他们确实勉强可以称一句故人。

陈林走到门口时,发现唐裕脸上满是疲惫,看着软弱无力,身子坐得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

“唐县令。”

“陈兄。”

两人相互见了个礼。

知道陈林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唐裕也不跟他寒暄,直接开口,“不知陈兄今天来,是为何事?”

陈林和钱茵对视一眼,也不跟他废话,“我们在村里发现了很多蝗虫,怀疑会有蝗灾,特意来问一下县令的意见。”

唐裕惊得直接站了起来,“你说什么?你确定是蝗虫?”

陈林凝重的点头,“我们非常确定,并且村里已经开始组织人手清理蝗虫。”

唐裕急的团团转,他觉得自己真的太倒霉了,才刚上任不到两年,又是洪灾又是蝗虫的,恐怕没有哪个县令比自己还惨了。

“县令,你先别急,先看看这个。”钱茵说完将手里的信递过去。

唐裕将信拆开,上面写的东西并不多,他三两下就看完了。

“你确定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唐裕狐疑的看着眼前的女子。

蝗灾自古以来都是和旱灾,洪灾并列的三大灾害之一,不仅威胁到粮食生产,还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危害,如何治理蝗灾一向是个令朝廷头疼的问题,朝廷实验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处理。

然而他现在看到了什么?

就这么薄薄的一张纸,就记载了六种蝗虫的治理方法,这让他怎么不怀疑。

看见唐裕脸上的狐疑,钱茵苦笑一声,“实不相瞒,民女也有自己的奇遇,不然当初也不能靠自己就将那群人贩子全部制服。民女不能直接告诉县令我是怎么知道这些方法的,但民女能保证,上面记载的方法都是有用的。”

唐裕又认真的看了一遍纸上的内容,现在才注意到上面的字,眼里忍不住惊叹,“这些字是你写的?”

钱茵点头,“正是民女所写。”

唐裕眼里的惊叹更甚,这一手字,都能与自夫人媲美了,但夫人那可是谢家女,从小就要学习琴棋书画,有一手好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这手字出现在一个乡间农妇身上,唐裕怎么看怎么觉得怪异。

但此时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唐裕按下心底的好奇,决定还是先去处理那些蝗虫,要是真让它们泛滥成灾,那他这辈子的仕途也到头了。

“本官会将这些方法传播下去,要是确实有效,那肯定重重有赏,但要是你们胡乱写出来糊弄我的,本官决不轻饶。”

钱茵郑重的点头,既然她敢把方法拿出来,就敢保证这些方法有效,所以并没有将唐裕威胁的话放在心里,反而是陈林听了有些不高兴,觉得自己大老远跑过来献计,却被如此怀疑,内心对唐裕的评价低了几分。

唐裕并不知道他心中所想,方才的威胁也不过是习惯性的放狠话。

后面被陈林不冷不热的对待时,还苦思不出原因,知道了真相后,更是哭笑不得。

离开之前,陈林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唐县令,今年宁县遭了大灾,不知可有免秋税的可能?”

唐裕抬头认真地看了他一眼,啧的一声笑开,“你倒是会走后门。”

陈林也不恼,“村里受灾严重,很多人家今年很有可能会颗粒无收,我们这些泥腿子,看得最重的无非就是这些,现在有了机会,肯定要问上一问。”

唐裕收敛脸上的笑意,“本官已经将宁县的灾害如实的报了上去,至于会不会给宁县免税,现在并不知。”

陈林点头,这个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

起身和唐裕告辞,陈林和钱茵背着背篓走到粮铺。

没想到这里的流民更多。

才到县城他们就发现了,排队进城的人非常多,而且不少人都衣衫褴褛,满脸麻木。

悄悄拉起钱茵的手,小声说道:“现在城里人多,我们不能买太多粮食,不安全,待会看看情况,先买一点,实在不行过几天叫上老大他们一起来买,人多总安全些。”

钱茵点头,城里的人虽然比以前多了不少,但来往的人都很匆忙,脸上不是带着悲色就是麻木,亦或是满脸戒备,面无表情的匆匆来回,一看就知道不安定,她心里有数。

陈林加快了脚步,拉着钱茵挤进了粮铺,粮价上涨的厉害,大米已经卖到二十八文一斗,小麦也卖到了二十五文一斗的高价,比年景好的时候涨了不是一点半点。

此次洪灾会导致粮食减产,钱茵估摸着,这粮价还有得涨,希望县令能想想办法,不然为了活下去,不知又有多少人家要卖儿卖女。

饶是怀里揣了不少银子,钱茵两人也不敢买太多粮食,而是大米和小麦各买了两斗,就匆匆离去。

刚走出粮铺,就有人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两人搂紧了反过来背在前面的背篓,一点点的往城门口走。

快接近城门时,一直跟在他们后面的人退去了,两人这才松了口气,取回自己的牛车。

将东西藏好,又赶着牛车绕了一圈,确定没有人尾随,这才往村里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