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卫曦音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人都有亲疏远近之分,何况眼前生病的人是她的亲祖父,她从小在祖父膝下长大,祖孙女二人感情深厚。

就算明知会造成牺牲,她也定会出去寻来药材。

怕祖父一再阻止,卫曦音神色坚定说道:“祖父莫要操心这些,孙女回来时得知永宁城破,现在大量丧尸倾巢而出,留在城里的应该不多,想来要取得药材并不难。”

本想回来找祖父商量对策,再决定如何处理永宁县的问题,但眼下祖父的病不能再耽误,永宁县必须去。

见她态度坚决,甚至一副不找到药材誓不罢休的模样,卫暨心底既感动又担忧,知晓事情已定,他恐怕再说什么也无用。

孩子终究是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卫暨精神不济,只说了会话便感觉浑身发冷,碳盆已经端走,卫曦音连忙起身去将窗户关上。

古代的保暖措施也是十分落后,清河郡往年冬天并不会很冷,偶有下雪但极少,所以坞堡内并没有建造火龙和土炕。

而碳盆根本不能在室内使用,还是得想办法弄些保暖措施才行。

见祖父昏昏欲睡,卫曦音便让弟弟守在跟前侍奉,她临走时一再嘱咐不准吵闹,说话走动要尽量放轻声响。

卫琅乖乖应着,难得懂得没有闹腾,老实待在祖父榻前哪也不去。

出了老宅,卫曦音立刻赶往营地,召集常鹰与秦善,向他们说明情况。

二人在坞堡门前便已经得知族长(家主)病重,心中已然牵挂不已,待听闻女郎要出去寻找药材,立刻道:“我等义不容辞,还请女郎尽管下令。”

卫曦音颔首道:“那便告知护卫们,明日天一亮便出发。”现在天色渐晚,不再适合出去。

说着她也不作逗留,来不及歇口气又转道去了铁匠铺。

卫廷一见到她立刻起身迎上前,惊讶道:“五娘怎么过来了?”

族人们都已经得知她带着粮食回来的消息,他还以为五娘听闻族长生病,会留在老宅侍奉跟前,却没想到她这么快会过来。

卫曦音道:“想找两位铁匠帮忙打造一个东西。”

说着她看着桌案上的笔墨,走过去拿起笔,弯腰在纸上画出图稿,图纸上画的是一个汤婆子。

“祖父现在畏寒,屋子里没有保暖措施,现改造已然来不及,就用这个东西暂且顶着。”

卫曦音解释汤婆子的用途,并向他们讲明,“你们也要记得跟族人说,屋子里不可直接燃烧木炭,人若是闻久了会中毒,还不如使用汤婆子来得安全。”

两名铁匠听闻这是给族长用的东西,立刻放下手中活计,接过图纸开始研究打造汤婆子。

这个朝代其实没有汤婆子这种东西,富贵人家家中有地龙用不上,普通百姓们又用不起。其实制作非常简单,材质是铁,只需做出个椭圆形里面盛滚烫的热水,保证热水不漏便行。

很快,一个汤婆子便被做好,铁匠们往内注入热水实验,确保不会漏后就交给了卫曦音。

铁匠们在打造东西期间,卫曦音一直在与卫廷谈话,她虽然担忧祖父状况,但也不忘询问离开后铁匠铺的进度。

卫廷道:“你们走后铁匠铺一直没停歇,面具早就打造完毕,两个熔炉都在赶工护甲,进度快了不少,现在又做好有八十多副护甲,正存放在兵器库内。”

卫曦音点头道:“明日我们便要出去,护甲全部取出来交给营地吧,让常鹰和秦善自行分配。”

卫廷闻言有些诧异,今日才回到坞堡,怎么明日又要出去。

现在外面的雪一直没停,气温越来越低,族人们冒着风雪出去砍伐木材的时辰也越来越短,这时候实在不宜再出门。

卫曦音淡淡解释道:“是出去寻找药材。”

作用不言而喻,卫廷立刻明白过来,他心下一紧,“那我马上让人把护甲送去营地。”

铁匠们怕一个不够,又迅速做好第二个汤婆子。

卫曦音拿到东西后,告辞离开回到家中,她让下人找来几块干净的布匹,包裹着盛满热水非常烫手的汤婆子,保证不会烫伤皮肤后,将两个汤婆子全部塞进卫暨的被窝里。

一个放在脚边,一个让卫暨抱着暖手。

卫暨发冷的身躯立刻感受到一股股暖意,也不知孙女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这东西真是闻所未闻,又确实好用。

手脚是最容易感到寒气的地方,很快他就觉得全身上下暖洋洋的,汤婆子的效果立竿见影。

晚膳前,姐弟二人一直在主院陪着祖父,陪他说话解闷。

卫文康最近长高了不少,他来到主院看见卫曦音与卫琅,跑上前亲切地喊道:“五姑姑,二叔伯。”

卫琅感到一阵稀奇,往常都是他叫别人叔伯,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样叫他。

他兴奋朝着卫曦音道:“阿姐你听见了吗?我也是叔伯了。”

“听见了,当叔伯就得有叔伯样,你看看你像吗?”卫曦音不由道。

卫琅愣住,他细想了下,他的那些叔伯们都是怎么行事说话的,立刻有样学样,摆出一张严肃脸,扭头对着孩子道:“文康最近可有读书认字?可有好好听话?”

稚嫩的脸庞偏又假装一本正经,模样看起来格外滑稽,惹得榻上的卫暨朗声大笑。

卫曦音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屋子里一片欢乐气氛,冲淡走以往的哀愁,连卫暨的脸色都瞧着好了不少。

晚膳端上来时。

卫曦音突然发现居然有鸡汤和鸡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他们才出去了十几日,坞堡内什么时候有鸡了,还奢侈到能喝鸡汤的地步。

吴伯解释道:“不仅有鸡还有两只野猪,听说快要下崽了,是郎君们从山上抓回来的。”

郎君们对于捉回来的牲畜格外宝贝,就连看都不让族人多看,每日雷打不动的轮流前去喂食。

本来好好的一群读书人,现在整日寻找饲养牲畜的书籍学习,研究着怎么才能蛋生鸡、鸡生蛋,生出万物,好让大家过上天天有肉吃的日子。

听闻族长生病后,郎君们顾不上心疼,忙挑了一只最肥美的野鸡交给三叔祖,又将这些日子下的蛋全部都交了出来,让三叔祖帮忙带给族长。

所以,其实现在坞堡里除了老宅,其余地方都没有鸡蛋和鸡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