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朝廷不在的消息,龚六郎在信上并没有提及。

一是不知坞堡境况,二是怕派出去的官兵出现意外,信件被人截获。

所以信上只提了目前粮仓存粮总数,以及翼州军残存人数,恳请清河卫氏能出手救援。

卫暨躺在床榻上,接过信件反复查看,并没有发现有何不妥。

看来翼州军不知破仓抢粮的是卫氏族人。

信上说翼州粮仓还剩有二十万余石粮食,这对于卫氏一族来讲,算得上是从天而降的天大馅饼,并且是以救援翼州军的名义,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只是,如今这天气实在不宜再出门涉险。

卫暨思忖片刻,做出决断,“告诉那两名斥候,翼州军乃朝廷军队,清河卫氏绝不会见死不救。”

“只是如今天气恶劣,救援恐怕要等到冬季之后……”卫暨沉着冷静,做出安排,“至于龚六郎与那群官兵,可先行前来坞堡躲避灾难,等天气好转,再派部曲随他们一同前往粮仓,抢救朝廷粮草之物。”

二十万石粮食,一时之间根本运送不完,眼下温度越来越低,坞堡的下人们每日半夜都要爬起来,清扫屋顶积雪,就怕厚厚的雪层压垮房屋。

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卫暨不可能再同意孙女和部曲们出去涉险。

粮食虽珍贵,但怎么能和自家孙女相提并论。

龚六郎等人要想过来,就让他们自己的人,先推送部分粮食前来投靠,至于能运过来多少,那便是他们自己的事。

两名官兵很快收到答复,他们也不敢耽误,立刻原路返回将情报带回粮仓。

………

卫曦音抵达营地,秦善与常鹰连忙迎上前。

常鹰忧心忡忡道:“女郎,粮仓来人了,这可如何是好?”

要是被朝廷发现身份,这可是要诛灭九族的。

除了跟出去的护卫与老宅的人,族人们根本不知道实情,护卫们明白此事后果严重,回来后一致缄口不言,都将消息封锁得死死。

秦善立在一旁默默不语,心底却想着要不要将那群官兵全部灭口。

“慌什么,当时我们都戴着面具,他们可没有任何证据。”卫曦音淡淡道。

她扭头看向屋檐下的木牛流马,“吩咐下去,将护甲等护具,与那些改装过的木牛流马都收起来。”

坞堡内十分安全,不出门根本用不上那些护甲,主要是那三十辆改装过的木牛流马,实在太过于显眼。

护卫们连忙照做,将护甲全部送往兵器库归库存放,又将木牛流马推进营地里的小库房,直接将仓库房屋上锁。

卫曦音又派出一名护卫前往铁匠铺,让卫廷将目前正在打造的护具全部锁进武器库。

在老宅待着的程秀,很快向吴伯问清楚情况,返回营地禀报道:“女郎,那两名官兵是来求援,翼州粮仓用祁川龚六郎之名,请求清河卫氏出手相救。”

“是求援?”卫曦音微微挑眉,这话就可有得琢磨了。

到底是救援翼州军,还是龚六郎?

如果说是前者的话,那为何要用龚六郎的名义,如果是后者,那为何又要打着翼州军的旗号?

翼州军虽听命于刺史龚长骏,但那是朝廷的军队,绝不是他祁川龚氏的私人军队。

卫曦音忽然想到,在最后一次运粮时,那位章大人竟然直接打开仓门,由他们自行索取,在两次运粮间隔,那位章大人的态度大相径庭,实在过于反常。

相隔的两个时辰内,中间会不会是出现了什么变数?

比如,当时被人捆住,鼻青脸肿的龚六郎?

但眼下信息不对等,想再多也无济于事,她扭头对着二人说道:“你们就当此事从未发生过,如往常一样便行,料想在清河卫氏的地盘,那群官兵也不敢随意开罪于我们。”

“是!”

两名官兵刚离开不久。

明镜堂便发出告示,召集族人和村民修缮食堂,那些身无一物的永宁县百姓们听闻消息后,纷纷涌来报名。

明镜堂来者不拒,只要有力气能干活都行,若有瓦匠或读书识字的,奖励的粮食翻倍。

谢芮安也在报名的人群中。

她自从跟着女郎回到坞堡后,便立刻明白过来事情真相,得知这群“土匪”的真实身份,她心底十分震惊。

要知道在整个翼州甚至整个大元朝,清河卫氏之名如雷贯耳,谁能想到女郎居然有如此显赫的家世。

谢芮安知晓轻重,知道运粮这事不能提,否则会连累坞堡,现在这里非常安全,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处落脚地,她自然十分珍惜。

明镜堂的人给谢芮安在左巷分配了间屋子,之前女郎给的两袋粮食也还在,她怕粮食放在屋子里不安全,便去求秦统领,将粮食寄存在部曲营地。

可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见到这边在招人做工,谢芮安连忙跟着左巷那边的人群一起过来。

明镜堂的叔伯们已经制定好木牌的用法,牌子被分为三种,竹牌与木牌,木牌又分为杨木牌和松木牌。

因为这三种材质现在最容易找到,十分好制作。

竹牌上刻有十道刻痕,每一道刻痕代表可在食堂用餐一日,用完就不能再领,是用于发放给村民以及永宁县的百姓,相当于给那些人的冬季赈济粮。

而杨木牌是发放给族人,上面有二十五道刻痕。

三种木牌中,唯有松木牌刻满一月,分发给部曲们以及一直在为坞堡做事的那些人。比如铁匠铺的铁匠们、院子里做女红的女眷、明镜堂的叔伯们等。

坞堡里的老人与孩子则不需要木牌,能直接进入食堂用膳。

若是再想要获得更多的牌子,那就得帮坞堡做事,按贡献大小来算,无论是族人还是那些外来人都一样。

像现在帮忙搭建食堂,一日可兑换一天餐食,十日可直接换取一块竹牌。有一技之长的匠人们与读书人,明镜堂则给予优待,可兑换双倍餐食。

很快就有一名百姓站出来,称是瓦匠,在县城时便专门帮人搭建房屋,永宁县的人几乎都认识他,也为他作证。

有几个会读书写字的,就帮着明镜堂记录每日干活的情况,统计登记兑换数额。

卫氏一族的人都会读书认字,卫明泽本想交这活计交给坞堡的那群郎君们,但族长已经下令,从明日起郎君们要全部去营地报道,日后跟着护卫们一起训练。

他们的餐食标准按照部曲们的份额来。

谢芮安也曾读过书,会认字写字,明镜堂的人见她年纪小,分给她的活不多,让她帮忙登记发放竹牌。

很快,两名瓦匠带着几名下人,到广场做各种实地数据测量,而做活的人跟着部曲走出坞堡,上山采石,挖土运材,运送需要搭建食堂的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