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卫曦音道:“不过研究所才刚开始建,等会让明镜堂调三百名人过去帮忙,想来要不了几天。”

龚六郎并没有拒绝。

他已经看出来了,卫女郎见不得人闲着。

“那女郎需要时再通知。”说着他告辞离开。

等人走后。

卫曦音想了想,决定还是将院子里的葵菜挖出一株来看看,终究还是要亲眼所见才踏实。

吴伯跟着一道过来。

待走到墙角种植蔬菜的地方,搭好的木架上,豆角的藤蔓爬上架子,已经在开花结荚。

吴伯或许因为天天看着,开始并没有感觉到不对劲,但现在看见本来需要两个月后才开花结荚的豆角,居然已经全部开花了。

老人家一脸惊讶,“怎么变化这么大?”

卫曦音目光深邃地盯着这些蔬菜,她说道:“吴伯,让廷堂兄逮只猪仔单独关着,摘点葵菜喂给小猪仔吃试试。”

………

就这样过了几天。

下了好几日的春雨渐渐停歇,天空开始放晴。

灵县境内已经看不到丧尸身影,而坞堡的日子按部就班。

小猪仔吃了好几天的蔬菜拌粗粮,没出现任何问题,长得肉嘟嘟的瞧着十分喜庆。

但女郎没有开口,人们也不敢吃,只能选择继续观望。

期间。

女眷们开始走出院子,到营地参与训练,除了堂妹们,一些年轻的夫人也参与到训练中。

秦善给女眷们安排了两名教头,督促和纠正姿势。

中途郎君们带着千辆粮车回来,这一趟运回将近七千石粮食,忙到深夜才将所有粮食卸入地宫。

郎君们来不及休整,第二日一早又出发去往粮仓。

而外面的阻断墙已经修到绎幕边界,只等背面全部建好,高墙的铸造就算暂时完成。

眼见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灵县变得越来越安全,坞堡的族人却有些沉不住气了。

特别是怀孕的那位婶子,她娘家就在贝丘县,离得并不远。

看见坞堡已经安稳,却迟迟没有行动,她忧心娘家的父母兄弟,整日以泪洗面。

或许是思虑过重,导致胎儿不稳,这日夜里居然直接见红了。

卫成良被吓得不轻,赶紧出门去请医官。

他家本是旁支,家境又一般,他自己读书也不行,好在靠着大家族生活,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妻子这胎是灾难发生以来,家族要出生的第一个新生儿,上到族长、下到族人都非常关心。

托了这个孩子的福,妻子每日都能分到鸡蛋和羊奶。不少夫人们送来各种衣物用品,就连卫廷听说此事,也让人拿了几盒人参过来,留着生产时用,以备不时之需。

卫成良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大家族里,衣食不愁,有族人可以抱团依靠。

所以当妻子提及娘家的事,他严厉训斥:“此话可不许拿到外面说,要是让人听见,只会说你仗着怀有身孕,恃宠而骄,不顾大局。”

“连长房一家都还在外面,族长和明镜堂肯定要以大局为重,计划好一切才能行动,总不可能为了去救人,不顾坞堡内的两千多口人、不顾那些护卫的性命。”

庄氏挺着大肚子,坐在床沿边哭得十分伤心,她低声泣道:“我哪里是恃宠而骄,我娘家几十个口人生死未卜,担忧家人有错了?这都过了小半年了,再这么拖下去……”

说着她掩面大哭。

见妻子哭得伤心,卫成良放缓语气,走到床榻前安慰道:“贝丘离得近,到时候要出去救人,肯定排在前面,你现在要多多注意身子,别伤了孩子。”

谁曾想,当天夜里就见了红。

医官很快赶来,施针、用药,忙活一夜才将胎儿保住。

第二日。

医官不敢隐瞒,立刻向明镜堂禀报情况。

几位明字辈的叔伯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

庄氏忧心娘家情况,是人之常情。

就说卫明泽,他的儿女都活着,生活在坞堡里,但他还有两位姐姐、一位弟弟,以及侄儿侄女们。

卫明泽的弟弟在外游学,不知现在人在何方,大姐嫁到徐州,而二姐就嫁在翼州河间郡。

说不担忧是假的,但现在明显族里没有足够的兵力赶去救援。

要知道如今没有马车,只能步行,沿途城池全是怪物,想要立刻赶过去救人难如登天。

五娘心头恐怕也明白,回来这么久,从来没听见她提及自己父母兄长,大家都是把自己的担忧压在心里头罢了。

卫明泽沉默片刻,说道:“我去老宅问问吧,看看五娘是如何打算的。”

………

老宅早就收到了消息。

卫琅不在家,他这几日带着自己的小队在外执行任务,孩子当了什长,干劲十足。常鹰也不敢给他派太危险的活,就让他带着人去山上采石场守着。

祖孙女二人坐在屋内。

卫暨很沉得住气,什么也没问,一直和孙女在聊卫琅的事。

“你这决定是对的,二郎天生愚钝,不懂得人情世故与道义责任,让他学会独当一面,慢慢扛起事来,对他往后有莫大的帮助。”

卫曦音回道:“孙女也是这样想的,他现在身手不错,缺的是锻炼心性。”

她看了眼祖父的神色,见他面色沉稳,显然不打算询问之后的安排。

卫曦音想了想,主动提及,“婶婶的事孙女听说了,其实孙女原本打算等粮食运完,再出去救人。”

粮食拖得太久容易出事。

而大部分护卫都被调走参与运粮,根本腾不出人手来。

但很显然,时间拖得越久,族亲们存活下来的概率就越小。

比起粮食的问题,救人的事同样刻不容缓。

太远的他们暂时鞭长莫及,但就在清河郡内或者隔壁州郡,自然是能救则救。

“所以孙女决定叫回跟随运粮的三百名护卫,等城墙修筑好后,让堂兄弟们带着千名百姓自行运粮。”已经跑了好几趟,这么多人不管是遇到丧尸还是坏人,都有一战之力。

本来就是全民皆兵的世道,不可能事事都要依靠着部曲来保护。

一千人的壮年队伍,如果连一点危险都对付不了。

那就是死了,也是死不足惜。

(有话要说:谢谢亲们给的动力,为表答谢加更一章,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打赏,最近有个打赏活动,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希望大家给我刷刷免费礼物就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