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朕心爱的傻姑娘 > 第637章 没有一个皇帝姓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仅仅是武将和文臣这两个集团,天生的互不待见,也不仅仅是谢侯一个人会这么想。

是啊,初出茅庐,从未显山露水的一个七品御史哪里来地胆子,去扳倒苏国公?

背后肯定有靠山,而这个靠山,八成便是皇帝本人。

诚然,谢侯到底没有亲眼见过那般场景,沈宁折之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在谢侯的眼中,他只看结局。

苏国公的结局,就是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御史扳倒,死得也不清不楚。

可这些和谢家有什么关系?

纵使谢池娶了苏夕,但谢家大郎的夫人,可是皇家的明成郡主,两边都是沾亲带故。

但谢侯的变化,好像就是从沈宁折状告苏国公开始......

“父亲,那三十多项罪名,难不成会牵连到我们谢氏?”

谢家大郎压低了声音,迟疑问道。

谢侯微微一愣,继而闭了闭眼睛,算是默认了。

谢家大郎脑中的弦猛地绷紧。

“儿子记得......咱们家和苏国公府,在阿池的婚事前,不曾来往过密......。 ”

谢家大郎语气有点古怪,谢侯一听就知,长子是在怀疑他和苏国公私下有往来,立场有问题。

“同朝为官,就都身处一根藤条,无论中间有多少个结,也是一根藤条......谁又能独善其身?连年征战,先帝又奢靡无度,军饷粮草都短缺,要养活这些人,仗又得打下去,就只有去找章家,俞家和苏家......而真正能从中斡旋的,也只有苏国公了,细算下来,我同老国公也就是这些交情。”

其实也算不得交情,不过就是军情紧急,先帝要盖楼的时候,几家一起谋划,加上宫里的苏皇后,一起送了他一座豆腐渣工程,“贪污”了三百万两白银。

“三百万两白银,章家一家拿了八十万 ,俞家是二十万两,剩余的银钱,谢家,陈家,萧家,以及庆王和辽王平分,每支军队四十万两,充作军费......。”

“那苏家和苏皇后......。”

听上去很滑稽,且不说苏国公,苏太后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舍己为人的人。

“他们未取分文。”

说到这里,谢侯稍稍一顿,语气莫名,扶额道。

“她也不是生来便是苏太后的。”

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那时候的苏皇后确确实实出了力,也确实和苏国公一样,没有借此从中获利。

这种分配,倒是叫人唏嘘,但已经是所有人,能争取到的最大利益了。

只是坑骗先帝这种事,将所有人都拉下水才稳妥。

也绝对绕不开先帝最信任的章家......不想章家坏事,便只能许以重利。

而军中,包括庆王和辽王在内,也是真缺钱。

这是所有人共同的秘密。

“先帝.....就一点都没发现?”谢家大郎多问了一句。

毕竟这是三百万两,不是三万两。

“就算当时不知道,后来也应该知道了......不过是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不论是盖楼还是打胜仗,先帝都是获利方,钱已经分下去了,变成粮食到了将士的肚子里,尤其章家也牵扯其中,即便先帝再懊恼也没辙。

至于怎么猜到先帝后来知道了......

还是半年后,那个豆腐渣工程出了事,先帝“大怒”,叫苏国公去监斩,顺便让章国公去围观了,负责建造宫殿的五十名主要工匠的斩首现场。

诚然,先帝就是故意的。

苏国公拿他的钱去做好人,笼络朝臣,那先帝就让他做刽子手,亲自下令斩杀被自己害了的,无辜的工匠。

能说先帝不聪明吗?

当然不能,若当真蠢笨无能,也不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忽悠到一堆人辅佐他登上皇位。更不可能将大魏弄得乌烟瘴气,自己的皇位却稳稳当当。

他可太清楚,什么人该怎么用?也很清楚皇权制衡。

章家是他的钱袋子,替他敛财;苏国公负责撑着朝局,和章家互为制衡,负责将蛋糕做大,创造财富;

便是亲生的几位皇子,他都给安排地明明白白,庆王和辽王负责替他打江山,章怀太子负责在他膝下尽孝。

哪一方得利,他都能跟着得利。

他不是昏君,更加不是糊涂蛋,先帝是一个聪明到极致,又自私到极致的混账。

他很清楚大魏和自己都离不开苏国公,也清楚大魏不能全是章家和俞家,所以,他不得不容他。

但是,他能容得下沾着污点,玩弄权术的权佞苏国公,但是容不下一个清清白白的苏国公。

他这一朝,不能有一个名臣,比他这个皇帝更得人心,叫万世之后,拿来和自己对比。

要做神仙,就别下凡,既然要下凡,就休想不染尘埃,就要心甘情愿待在帝王的枷锁,替他做事,替他担罪。

他们君臣绑在一起,所有的罪过,君臣同担。

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章怀太子。

或许先帝不是不懂柳阁老这些人,也不是分不清忠臣和奸臣,只是奸臣能让他得利,而忠臣只会劝他民贵君轻。

所以不是没听进去,而是从一开始先帝自个儿就清楚。

只是他选择高高在上地装糊涂,看着柳阁老这些耿直之臣,在泥地里打滚,在对方彻底失望前,稍稍给点阳光,周而复始......指不定背地里还要笑话两句腐儒,当一个乐子瞧。

可以劝谏一个糊涂的君王,但该如何去劝说一个,知道是非对错,也分辨得出忠奸,还是选择装糊涂的帝王?

而苏国公那三十多项罪过,起码有半数是替大魏,是替先帝背地锅。

至于谢家......自然也不干净。

“时过境迁,若是查不出来,老国公已死,于我们无碍。即便真查出来了,陈家和萧家都牵扯在其中.......法不责众。”

“可是大郎,谢家如何和陈家同萧家相比?怕就怕陛下已然磨好了刀剑,要借着这回,从谢家开始,整军改制.......。”

说到底,谢侯为的还是谢氏一族,延续了五十多年的番号。

这是整个谢家军五十多年的积累啊,忍辱负重,苦心经营......从大局上看,是势在必行,但肉割在自己身上,如何舍得?

“要改军制,你我尚且不知何去何从,更何况谢家军中还有许多上了年纪的兵士......他们跟着我出生入死了一辈子,当初就是因为种地种不下去,才跟随我,现在他们老了残了,再将他们赶回去种地,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众所周知,要改军制,无非是收拢军权,限制武将世家,裁减军队中的冗余,精兵强将,减轻国库的压力。

道理归道理,可在谢家军待了一辈子,谁愿意回去种地?

经历过颗粒无收的绝望,哪怕知道元德帝登基后,遣人培育出了抗寒抗旱的秧苗,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怪谁呢?只能怪先帝,他消耗了太多人的希望。

但你没办法和元德帝诉苦,因为这些事发生的时候,元德帝出没出生都不知道。

这才是最让人憋屈的,先帝时,他们贪墨,他们虚报军队用项,还可以安慰自己,他们都是为了大魏,他们是良臣。

可现在,改朝换代,龙椅上换了位明君,历史遗留,就都成了罪过。

新王朝的开启,曾经的所有苦难都会随着时间淡去。

可总有人会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永远也挣扎不出来。

“不知道陛下有没有想过,大魏为何多年积贫积弱?若要清算,又该找谁?这世上没有一个皇帝姓苏或是姓谢,或好或歹不都是他们齐姓一家所为吗?让陈家金蝉脱壳,叫谢家顶上,自己人打自己人,死得人多人少,都是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