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其他地方的空旷安静不同,永和宫里总是弥漫着一股寂寥,明明院子阔朗,白天日光流霞充沛,可无端就觉得这地儿有些阴冷。

穿着墨绿色宫装的嬷嬷脚步匆匆进了永和宫的大门,到了屋子前才放慢了速度,抬手轻轻推开房门,外头的亮光霎时间洒了进来,等到房门再次合上,四周重归寂静。

“娘娘,奴婢听说皇上会回宫里过中秋呢。”她的声音里带着轻柔的喜意。

床上头发花白的女人缓缓睁开了眼,瞳仁转动了几息才看清了说话的人,“吉祥?”

“欸,奴婢在呢。”

“我好像听到了年侧福晋的声音,是不是她又来找我麻烦了?”

吉祥鼻头一酸,自从端妃听说皇上让六阿哥监国之后,她的记忆就好像有些混乱了,一时以为自己刚进四阿哥府没多久,一时又以为回到了曾经被年氏磋磨的时候。

只是那样敏感的时间,吉祥不敢把她的病情透露出去,万一娘娘糊涂的时候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怕是会被六阿哥记恨。

好在永和宫人少,吉祥一瞒就是一年多。

“您放心,年侧福晋不在了。”

确实没有什么年侧福晋,如今只有华贵妃而已。

端妃闻言松了一口气,年氏不在就好,她实在是受不了她日复一日的折磨。

“吉祥,去膳房拿一碗甜杏仁露来,咱们去拜访福晋。”端妃说着就挣扎着要坐起来。

吉祥忙去扶她,嘴里哄着,“奴婢方才碰上了正院的人,听说福晋已经歇下了,咱们明儿再去也是一样的。”

“歇下了?”

端妃扯了一下身上的薄被,看见自己枯瘦如柴的手时有一瞬间的怔愣,这是她吗?

“娘娘、娘娘?”

端妃转头看她,吉祥同样不再年轻,脸上布满皱纹。

“你可有想去的地儿?”

不明白端妃为何突然问这个,吉祥一时卡壳,回过神来才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娘娘可是想在院子里走走?”

端妃摇头,只用苍老的声音道:“趁着本宫还有精神头,早些替你打算一番,否则等本宫去了,可就做不了主了。”

“娘娘…”吉祥明白端妃这是在安排后事了。

“你陪了本宫一辈子,如今年纪又大了,想出宫还是想留在宫里养老,本宫都依你。”

她与吉祥,比之亲人也不差什么了。

吉祥沉默,她是妃主身边的嬷嬷,加上又这么大的年纪,不管是出宫,还是再去做伺候人的活都不合适,她抬头看了看端妃,语气诚恳,“娘娘在一日,奴婢就服侍娘娘一日,之后,寻个四执库之类的地方养老便是。”

端妃只是颔首,并未说话。

没叫吉祥等多久,一个月后她收到了内务府的调度,果真叫她去四执库上任去了,还是个不大不小的管事嬷嬷。

吉祥愣了,忙去找端妃,见端妃还好好的,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端妃指着桌上的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匣子道:“这些是本宫留给你的体己,没有宫里的印记,日后在四执库好好生活。”

“娘娘,求您让奴婢服侍…”

“走吧。”

内务府的太监就等在门口,吉祥泪流满面,跪下重重磕了几个头,见端妃像是睡着了,这才起身拿着小匣子走了出去。

十日后,已经逐渐适应四执库生活的吉祥听到了端妃薨逝的消息。

圆明园里的胤禛听到端妃的名字时还有些恍惚。

他已经很久没见过她了。

“皇上?”

张起麟的呼唤打断了胤禛的思绪,视线在他手中的匣子扫了一眼,张起麟便说了它的来历,“这是端妃娘娘宫里的人送到奴才这儿来的,说是娘娘的嫁妆,一共六份,要送给几位公主。”

胤禛摆手,“送去吧。”

一个月后,端妃齐氏追封贵妃,葬入泰陵嫔妃园寝。

因着宫里刚办完一场丧事,中秋便只是小办,胤禛仍留在园子里。

第一场初雪落下,胤禛搬到了勤政殿,这地儿离水边远,要暖和许多。

时近冬日,勤政殿的地龙早早烧了起来,炭盆也拢了好些个,哪怕四个角落里都放着盛满了水的瓮,空气里还是带着一种火气独有的干燥。

弘昶顶着风雪坐着马车到了圆明园,刚被苏培盛领着进了暖阁,就发现来的不止他一个人。

当值大学士、礼部尚书、当值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都在。

弘昶先是给胤禛请了个安,然后站到了一边等他的吩咐。

胤禛身上拢着狐皮大氅,整个人陷在这团毛茸茸的温暖里面,“今年冬至祭祀,就让六阿哥代朕前往。”

“汗阿玛您…”

“去吧,和大学士们商量一下祭祀的事,不懂的多问多学,朕好得很,不必担心。”

弘昶只和大学士打个照面,就马不停蹄回了暖阁,表示要陪着胤禛看书赏画,胤禛有些嫌弃地把他赶走了。

“你这鉴赏的本事可比你十三叔差远了,做你自己的事去,别来扰朕的清闲。”

弘昶心里委屈,他的鉴赏水平也没那么差吧?再说了他不就是汗阿玛自己教出来的吗?嫌他那不就是自打嘴巴?

“祭祀的大致流程礼部尚书和大学士已经列出来了,儿臣看过了,您就让儿臣留下来吧,一年到头待在紫禁城可无聊了。”

胤禛瞥他一眼,“出去一趟难道不要银子?崽卖爷田不心疼,你日后是不是也要为了出去玩把朕留给你的东西都卖了?”

弘昶傻眼,他不就是想跟老父亲讨个巧吗?怎么说着说着就挨了一顿骂?

“合着在您心里儿臣就是个不着调的?”

胤禛冷哼,没有说话。

人心隔肚皮,等自己死了谁知道这些不孝子孙会做出什么事来!

不过弘昶还是很靠谱的,冬至祭祀顺利进行,没出什么岔子。

待到来年,无论是怡亲王的祭礼,还是皇后和太后的忌辰,胤禛皆是让弘昶前往代祭。

而在十月里,礼部上了一道折子到胤禛这儿,原是又到先帝的忌辰了,礼部的官员来问胤禛今年是否要亲自往景陵去?

胤禛下旨,仍旧叫六阿哥弘昶代祭。

这倒是不出众人所料。

然而紧跟着胤禛又下了一道旨,为表对祭祀的郑重,封皇六子弘昶为哲亲王,同时命礼部准备亲王的仪制,前往景陵祭祀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