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训练中心的玻璃幕墙外,那座横跨天地的银色巨塔正缓缓转动——太空电梯的轿厢像一颗银色胶囊,沿着数万公里长的碳纳米管缆绳缓缓爬升,在灰蒙蒙的天幕上划出一道微弱的反光。李扬仰头看了足足半分钟,突然嗤笑一声:“这玩意儿看着还没咱们太阳系的货运电梯结实。”
梁小龙正踮脚张望训练中心门口的自动售货机,闻言回头附和:“可不是嘛,咱们桃源集团那座太空电梯,从同步轨道直接通到青藏高原,抗风等级能顶住十二级太空风暴。你看这玩意儿,缆绳看着跟面条似的,真怕一阵风就给吹断了。”
张鹏刚好办完入营手续,听见两人的对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们俩懂啥?这可是人类目前能造出的最牛工程,能把十吨重的物资送上同步轨道,没有它,行星发动机的零件都运不上去。”
“十吨?”梁小龙挑眉,“我们那边的货运舱,单次运载量三百吨,还能搭载五十名乘客,全程恒温供氧,比这舒服多了,重要的是有惯性补偿器,乘坐太空电梯就跟坐游艇一样惬意。”他说着指了指电梯轿厢,“你看那胶囊,估计连个厕所都没有吧?”
张鹏被噎得说不出话,就当他俩在吹牛逼,索性转身就走:“跟你们俩没法聊,赶紧跟我去领训练服,再磨蹭就要错过上午的离心机训练了。”
训练中心的内部远比外面看起来更庞大。穿过指纹识别通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训练场,数十个穿着蓝色训练服的学员正在进行体能训练——有人在爬垂直岩壁,有人在平衡木上蹒跚,还有人被吊在半空的模拟失重舱里,正手足无措地扑腾。最引人注目的是场地中央那台通体黝黑的离心机,像个巨大的金属陀螺,此刻正发出低沉的嗡鸣,舱体上的显示屏闪烁着“7G”的字样。
“那就是超重训练机。”张鹏指着离心机,语气严肃起来,“航天员升空时要承受至少6个G的过载,着陆时可能达到8G,这台机能模拟到10G。你们俩悠着点,第一次别逞强,能扛过5G就算合格。”
话音刚落,离心机的舱门“咔哒”一声弹开,一个脸色惨白的学员被扶了出来,刚站稳就扶着墙剧烈呕吐,连胆汁都快吐出来了。旁边的教官拿着记录表,面无表情地说:“第17号,最高7.2G,不合格,下午重测。”
梁小龙看得直皱眉:“这就吐了?咱们在无尽号上执行跃迁任务时,常规过载都是9G,那会儿你还在跟我打赌谁先喝完一瓶可乐呢。”
李扬没接话,目光落在离心机的控制面板上——上面标注着过载持续时间、转速调节、紧急制动按钮,设计比他们主世界的训练设备简陋至少三个档次。他突然想起三叶草战役时,自己在破军要塞炮的操控舱里,曾硬生生扛过12G的瞬时过载,只为精准瞄准星穹母巢的护盾缝隙。
“下一组,刘培强、韩朵朵、李扬、梁小龙。”教官的吼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刘培强深吸一口气,攥紧拳头走向离心机,路过李扬身边时,低声说:“别硬撑,受不了就按红色按钮。”
李扬笑着点头,率先钻进右侧的舱体。梁小龙紧随其后,还不忘跟旁边的刘培强挤眉弄眼:“待会儿比谁在里面待的时间长?”
离心机的舱门缓缓闭合,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仪器运转的嗡鸣。李扬调整好坐姿,将安全带勒到最紧——他故意留了点余量,免得待会儿动作太大把设备撑坏。耳机里传来教官的声音:“准备就绪,3,2,1——启动!”
最初的3个G,李扬几乎没什么感觉,就像坐了趟快速升降的电梯。5个G时,他看见对面舱体的刘培强开始咬紧牙关,额角的青筋微微凸起。7个G时,刘培强的脸色已经涨得通红,双手紧紧抓住扶手,指节泛白。
“刘培强,7.8G,坚持住!”教官的声音带着鼓励。
就在这时,梁小龙的声音突然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点懒洋洋的腔调:“扬哥,你说这机器能不能调到20G?我感觉跟挠痒痒似的。”
李扬刚想回话,离心机的转速突然提升,显示屏上的数字跳到了9G。刘培强闷哼一声,身体像被无形的巨手按在座椅上,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而李扬只是微微调整了一下呼吸,甚至还腾出一只手,抠了抠因为过载而贴在脸上的头发。
“李扬、梁小龙,9G已持续30秒,是否继续?”教官的声音里带着惊讶。
“继续呗,才刚热身。”梁小龙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清晰得不像在9G环境下,“调到15G试试?”
舱外的监控室里,教官们面面相觑。屏幕上,刘培强的生理指标已经接近极限,心率飙升到180次\/分钟,韩朵朵的状态也跟他差不多,而李扬和梁小龙的各项数据却平稳得不像话——心率85,血压120\/80,甚至比常态下还稳定。
“这俩是怪物吗?”年轻教官揉了揉眼睛,“上次有个特种兵,在9G环境下撑了40秒就昏过去了。”
张鹏抱着胳膊站在监控屏前,嘴角抽了抽——他突然想起两人在利伯维尔街头收拾叛军的身手,那速度和力量,确实不像普通人。
离心机的转速再次提升,数字跳到了12G。刘培强的眼前开始发黑,意识渐渐模糊,就在他即将按响紧急按钮时,耳机里突然传来李扬的声音:“刘培强,深呼吸,用腹部发力对抗过载,想象自己在水里憋气。
“刘培强,韩朵朵,合格!退出训练!”教官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
刘培强的舱体缓缓停下,他被扶出来时还腿软,抬头看见李扬和梁小龙的舱体还在高速旋转,显示屏上的数字已经跳到了18G。
“18G?!”负责记录的教官失声喊道,“这已经超出设备设计极限了!”
张鹏赶紧按住想要按下紧急制动的教官:“等等!看看他们的状态!”
监控屏上,李扬正侧头跟梁小龙说话,嘴唇动得飞快,虽然听不清内容,但看表情像是在聊什么轻松的话题。梁小龙甚至还比了个“oK”的手势,手指灵活得不像在18G环境下。
“20G!”梁小龙突然在麦克风里喊了一声,“扬哥,赌一包辣条,我能在20G里唱完《小苹果》!”
李扬实在受不了梁小龙一脸得瑟,忍不住说道:“行了,你可别得瑟了,你的身体素质都已经堪比超人了,还在人类面前得瑟个什么劲。”
李扬说的没错,当初在致远星上时,两人就敢从轨道上往下跳,虽然梁小龙被摔成半死不活的熊样了,但是这也足以展现两人的实力了,而且两人还有念动力。
此时,离心机却猛地一顿,转速骤降。耳机里传来教官气急败坏的声音:“停!立刻停!再玩下去机器要炸了!”
舱门打开的瞬间,李扬和梁小龙利落地解开安全带,跟没事人一样跳了下来。梁小龙还抱怨:“这破玩意,真不抗玩。”
旁边的刘培强刚缓过劲来,看着两人神清气爽的样子,突然觉得自己这十几年的飞行训练像个笑话。
“你们俩...”刘培强咽了口唾沫,“是人类吗?”
一脸笑意的梁小龙拍着胸口说道:“纯纯的人类,假的包换!”
李扬没理一脸得瑟的梁小龙,走过去拍了拍刘培强的肩膀,力道不大,却让刘培强踉跄了一下:“多练练就好了,我们以前训练比这狠多了。
接下来的训练,彻底刷新了所有人对“人类极限”的认知。
失重训练舱里,其他学员还在学习如何在无重力环境下控制身体,李扬和梁小龙已经开始玩起了“太空灌篮”——梁小龙把一个苹果抛向空中,李扬原地旋转三周半,精准接住并扔进五米外的垃圾桶。监控屏前的教官们看得直揉眼睛,还以为是训练舱的重力系统出了故障。
体能测试场上,标准的三千米越野跑,刘培强用了10分23秒,已经是学员里的最好成绩。而李扬和梁小龙并排跑完全程,用时4分58秒,冲过终点线时还在讨论中午食堂的红烧肉会不会太咸。负责计时的教官反复核对计时器,确认不是秒表出了问题后,默默在记录表上画了个五角星。
最离谱的是模拟驾驶训练。在全尺寸的飞船模拟器里,教官设置了“发动机失效+舱体失火+陨石撞击”的三重故障,号称“不可能完成的生存挑战”。刘培强在里面挣扎了四十分钟,最终因“氧气耗尽”失败。而李扬和梁小龙进去后,只用了七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操作——梁小龙负责灭火和修复舱体,李扬操控仅剩的一个引擎调整航线,甚至还抽空向模拟塔台发送了“一切正常,请求降落”的信号。
“他们以前到底开什么飞行器的?”教官拿着两人的成绩单,手都在抖,“这操作比王牌飞行员还熟练!”
张鹏凑过来看了一眼,只见李扬的模拟驾驶记录上,所有故障处理时间都精确到秒,航线规划几乎完美避开了所有危险区域。他突然想起两人之前说过“抢过星盟的战舰”,当时只当是吹牛,现在看来,说不定是真的。
训练间隙,李扬和梁小龙坐在训练场边的长椅上,看着远处正在进行格斗训练的学员,又开始了日常吐槽。
“你看那格斗动作,跟广播体操似的。”梁小龙撇嘴,“上次在《生化危机》世界,那些丧尸都比他们灵活。”
李扬点头:“主要是没实战过,花架子太多。真遇到事了,这些动作根本没用。”
正说着,韩朵朵抱着一摞训练手册从旁边经过,听见两人的对话,脚步顿了顿。她今天扎着高马尾,额角还带着训练时的薄汗,看向两人的眼神里带着好奇:“你们以前...到底是做什么的?”
梁小龙刚想吹牛,被李扬用眼神制止了。李扬笑着说:“就是普通的飞行员,以前在部队练得狠了点。”
韩朵朵显然不信,但也没追问,只是指了指他们放在长椅上的训练服:“下午有模拟太空行走训练,记得穿好舱外航天服。”
看着韩朵朵走远的背影,梁小龙捅了捅李扬:“你说刘培强现在是不是在琢磨,怎么跟韩朵朵搭话?”
李扬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看见刘培强正躲在柱子后面,偷偷往韩朵朵的方向看,手里还攥着一瓶没开封的水,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年轻人就是含蓄。”李扬摇摇头,“换了小龙你,估计直接上去要联系方式了。”
话没说完,训练中心的广播突然响起:“所有预备航天员,请到模拟训练大厅集合,进行最后一项综合考核。”
最后一项考核是模拟“行星发动机点火故障排除”,要求学员在两小时内,在充满浓烟和警报的模拟舱里,找到并修复三个故障点。这是最接近实战的训练,也是淘汰率最高的一项——往届学员的通过率不到30%。
刘培强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工具包。李扬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紧张,就当是修你家的拖拉机。”
模拟舱的舱门关闭瞬间,刺耳的警报声和浓烟同时涌来。刘培强按照训练流程,先检查主控台的故障代码,手指因为紧张有些发抖。而李扬和梁小龙对视一眼,默契地分工——李扬直奔发动机舱,梁小龙则爬上通风管道,去关闭泄漏的氧气阀门。
浓烟里,李扬的动作快得像一道影子。他不用看图纸,仅凭听声音就判断出是燃料泵的压力传感器故障,三下五除二拆下来,换上备用零件。梁小龙那边更夸张,他在狭窄的通风管道里灵活得像只猴子,甚至还能腾出一只手,帮卡在管道中间的刘培强递了一把扳手。
当模拟舱的警报声解除,灯光重新亮起时,计时器显示用时27分13秒。教官们冲进舱内时,只见刘培强正瘫坐在地上喘气,而李扬和梁小龙已经坐在主控台前,研究起了行星发动机的三维模型。
“这玩意儿的重聚变反应炉设计有点意思。”李扬指着模型上的一个节点,“要是在这里加个能量引导装置,推力至少能提升15%。”
梁小龙点头附和:“而且冷却系统太落后了,用液态钠钾合金多好,比这破水冷系统高效十倍。”
监控室里,负责考核的总教官盯着屏幕上的时间,突然对张鹏说:“这俩小子,要是真上了太空,说不定能创造奇迹。”
张鹏看着屏幕里李扬和梁小龙讨论发动机参数的样子,突然想起他们刚见面时,梁小龙问“炸蚊子饼啥滋味”的蠢样,忍不住笑了——这两个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家伙,或许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来自一个比这里更残酷、也更先进的世界。
当最后一项训练的成绩公布时,李扬和梁小龙的名字牢牢占据了排行榜的前两位,各项数据都比第三名的刘培强高出一大截。训练中心的公告栏前围满了学员,有人对着成绩单啧啧称奇,有人在打听这两个“怪物”的来历。
“走吧,训练完了,该吃晚饭了。”李扬扯了扯梁小龙的胳膊,目光掠过公告栏,突然停在角落里的一张海报上——那是行星发动机的竣工倒计时,上面写着“距离移山计划一号机点火,还有180天”。
梁小龙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撇撇嘴:“等咱们回去了,把重聚变技术搞到手,给小行星上装几个这玩意,肯定比用舰队直接拖动省劲。”
李扬没说话,只是摸了摸口袋里的预备航天员证。他知道,这些看似枯燥的训练,只是他们进入这个世界核心的敲门砖。真正的重头戏,要等他们穿上真正的航天服,踏上那座通往星辰的太空电梯时,才会拉开序幕。
食堂的方向传来开饭的哨声,刘培强和韩朵朵正朝他们招手。李扬和梁小龙相视一笑,朝着人群走去——不管在哪个世界,填饱肚子,永远是下一场冒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