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一品社稷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对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对比(四千字)

秋收比夏收来要显得轻松许多。

这时天气微凉,不似夏日那般燥热,也远没有北方那般寒冷,忙起田事来也没有那么辛苦。

加上也不赶时间,秋日雨水极少,天高气爽,又不用忙着再次耕作,只需在年前翻翻地便可,所以大部分村民也没有像夏收那般一出门就跟被什么赶着脚后跟似的。

不过也不会太过松散便是,有风吹过,漫山遍野黄金如波浪涌起,村民的身影也随着这波浪起伏。

比起夏日时的沉闷,这时更多的欢声笑语。

这秋天的收成果然如他们预料一般,比之夏日来也更盛几分,据他们估算这收成已经足够他们吃到下一季度的新米。

食无忧,那心思自然也会放在别处,一有闲暇都在商量着到年节的几个月中该做些什么。

随着七里村的发展,他们的眼界有也自然有了一定提升。

从往日生活用度的物品过渡到了住行,或是持续挣钱的门路之中。

对于他们这些变化张临舟肯定是喜闻乐见,特别是听到他们除去对于自己房屋讨论外,讨论最多的是那制墨之事,让他感叹自己没做那白费功夫。

如果秋收顺利,那么接下来除去翻土晾田的功夫之外,他们并不用似往年那边还要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刨食上。

这意味着一大部分村民都得到了解放,那投身到另一项工作中是必然的。

那制墨自然是最佳选择,也能弥补七里村底子薄的弱点,要是能让大家手里都有些钱,那七里村的生活档次自然会再升一个档次。

到时对于村子的重新规划也好,还是说去修那山路也罢,都有了足够的动力,做成这些后他就能继续下一步的计划。

这也是张临舟的特点,喜欢走一步料一步,引导着村子的发展方向。

七里村有七里村的优势,而且也是他的兴起之地,自然他会把重心放到此处。

他是想把七里村建设成一个较为先进的大村子,用许多便利、工作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定居。

至于其他村子他自然也不会落下,不过等级自然也比不上七里村。

看过七里村的村民劳作之后,张临舟与一道随他前来的泉神说道

“待会我去别的村中看看,你要不要随我一道去?”

泉神连连摇头,他对于其他村子不感兴趣,即使这时其他村也成了张临舟的辖地

“我就守在这里吧。”

原本想拉他走一走的张临舟也只好放下这个想法,突然又想起一事来

“对了,那河伯大人的生辰不是快到了吗?”

泉神狐疑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问这个是做什么,这张临舟不是一直对他们水部神明的事情不感兴趣的?

“恩,再过五日便是那河伯大人的生辰。”

张临舟见他疑惑的模样也是哈哈一笑,说起来

“问你这事有那么贸然么?”

“有点,你不是向来不对水部的神明感兴趣的么,突然问这个干嘛?”

“也没什么特殊的原因,现在不掌管了云山乡了嘛,这渡田河也有经过云山的,与那河伯算是邻居,一时没空去拜会,所以下次伱去的时候帮我递上一份礼物过去。”

泉神听到这里才知道他问这个的原因,这渡田河只是途径云山乡,倒像他说的那般算是邻居

“好,不过这要递什么礼物去呢?”

这一次送礼祝贺贵了会显得唐突,轻了也会变得不够诚意,张临舟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自己去那藏物的厢房挑一件送过去罢。”

上次设宴收了不少礼物,一时半会也兑现不了香火,转手送出去也不算失礼。

他这么说泉神也只好把事情接下来

“行吧。”

“那我先去其他村看看情况。”

“好。”

张临舟也没有一路梳理地脉,而是化作一道流光,来到旱塘村中。

这个村子因村后有一口旱塘而得名,其余的其他村子一般大差不差,都在两面山的山谷中建立起来,不过这里由于没有石层遮挡,那地脉比七里村的通畅许多。

不过这里显然是比那黄田村是要差上不少的,毕竟黄田村更临近云山村,而这里距离云山村和七里村差不多远,只不过山路没那么难走罢了。

所以整体看下来这里比之七里村要好上点,但也好不到那里去,也是靠着田地的产出吃饭那种。

如果再过一年半载,这里也会被七里村抛开。

也是因为如此这旱塘村的村民是最早一批到七里村的,也是最先了解到七里村的变化是与七里村神明有关的。

而且日子也过得穷,那穷则思变,又知道有这一道门路,那想要顺势让着旱塘村的村民们信奉他自然是会容易些。

这时日微居中,旱塘村的大家还未放下手中镰刀来休息,依旧在田里奋战。

张临舟原先已经估算过这里的产出,大概比现在的七里村还多出一成到一成半左右,因此这村民是够吃的。

要是往日来这种丰收肯定会让黄田村全村的人欢喜,不过今时不同往日,那些见过七里村变化的村民,总算觉得心里有些不自在。

在田埂上,有一位老汉刚挑完一担稻禾,伸展了下那有些僵硬的腰。

他叫刘立山,在旱塘村的地位大概是和陈存发差不多,也是旱塘村的刘姓族老。

不过现在他的日子可不似陈存发那般好过,他腰有问题不好弯下来,在这农忙时只好帮着儿孙们挑挑担子。

只是挑过几担后他也是感叹到岁月不饶人,就是上年他一个上午挑个十来担都不是问题,但现在不过两担,已经让他的老腰隐隐作痛!

和他一样的是隔壁田中忙活的老伙计刘立秆。

两人年岁差不多,那老伙计弯腰割了一会稻禾之后,再抬起头来时那把老骨头发出嘎嘎的声音,连他这里都能听到。

刘立山看到后也是哈哈大笑起来,总算是有了些平衡,嘴里喊着老伙的名字

“立秆,立秆,过来休息休息,别把老腰给坏田里了。”

那刘立秆听到后觉得也是这个理,把镰刀往腰间一插来到刘立山身旁

“哎呦,老了老了,这一上午就要了命!”

刘立山对此深以为然

“那可不是,我才挑了两担就感觉顶不住,你知道我以前可是村里最能挑的,一天挑上百担也不是问题,也是靠着这才娶到你嫂子的。”

对于他这吹牛的行为那刘立秆呵呵一笑,谁不知道你当初是怎么娶到嫂子的?还装起来了!

不过这伙计吹起来,那他自然也是当仁不让

“那是,我年轻时割这稻禾那可以说是一人一刀、一天一个奇迹...”

“...”

两个老伙计吹起来那是忆往昔峥嵘岁月,把两家的后生都给逗笑不少。

说着说着也是提起来七里村,说到这里时两个老人都是一叹,那刘立山说道

“老伙计,我听后生说那七里村变了个样,现在比咱村还富了!”

听到他提起这个事那刘立秆也是一叹

“唉,这就是命,谁想到那穷了八辈子的七里村会富起来?”

他们年轻时与七里村也有交集,特别是到云山乡买卖东西的时候,偶尔也会起一些冲突。

以前他们是经常站在高点笑七里村是个穷鬼村,一件衣服穿十年不换,一双草鞋磨烂了也不补,一个碗一年到晚也没装满。

虽然是穷鬼笑穷鬼,不过他们村总不至于连饭都吃不饱的,这般说总会把那七里村的人羞得不行。

即使后来他们老了很少出村,相聚时也时常会拿这些事情开涮,算是茶余饭后的一项谈资。

可没成想老了老了,世道变了!

刘立山对此也是有些不忿的

“这七里村是走了狗屎运,听说这一切都是自那位神明到了之后发生的变化”

那七里村不知道行了什么狗屎运,竟然能靠着神明来个咸鱼翻身!

听后生说他们村收成一年比一年高,现在都快赶上他们村了,还有商队在那山旮瘩中设点买卖,让他们买卖都方便许多。

也是借着这个商铺让他们赚了不少钱,在买东西时竟然隐隐约有云山村那帮人的风范。

这人比人气死人,怎么自己村就几十年还是这般不温不火?

对此刘立秆想起来年轻时经常和他们斗的陈存发,感叹道

“是啊,陈存发那老头现在指不定得意成什么样子!”

听说那个陈存发那个老家伙家里还养了鱼,卖了十几两银子,那可是能在云山村盘下一间房舍的钱啊!

这让从年轻时就相熟的他们这一辈老人听到这消息后惊掉了下巴!

什么时候这钱能那么好赚了?

到此他们也顶多是愤愤说一句这家伙走了些狗屎运罢了,可听到这家伙成了庙祝后他们是彻底坐不住了,把剩余不多的后槽牙都给咬碎。

虽然那位神明还未在每个村都建立起神坛,可这得天敕封的,管辖着这云山乡之地。

这意味着陈存发的一步登天,能从一个云山村谁都可以说上两句的老农直接跃身到云山村尊贵的行列之中。

这么一聊两个老伙计最后都感叹了一句

“啧,怎么那位伯公不是我们村的呢...”

他们在这聊着,后生们也开始收工来到他们身旁,也说起自己的一些见闻来

“爹,叔,我听七里村的那帮人说,这位伯公宅心仁厚广布恩泽,不会拘泥于七里村,你们也感受到了,昨天那位伯公是来施展过丰登的...”

这话引得其他后生的赞同

“是啊,昨日我们家的田有神恩泽,起码增产了一两分,要我说我们村中也起一神坛,请伯公回来供奉如何?”

又有人说道

“再说七里村能变成这样,这大部分功劳也要归结于那位伯公的恩泽,要是我们也能得到这恩泽,那我们旱塘村也能有些变化...”

他们是去过七里村的,心中早就羡慕不已,特别是听到那养鱼、制墨这些东西之后,他们越发觉得这七里村是要起飞。

即使他们再没有什么见识,可都知道一个村子要是有了长久的生财门路,那这个村子自然不会差到那里去。

不过这请神之事向来是一村大事,要是得不到族老们的允许,他们也没办法。

可别看那位伯公掌了云山乡之地,不过生民们笃定不信奉他,那即使是这位神明也是没办法的。

不过这听到家中老人张口,这些后生自然也是顺势说起来。

刘立山和刘立秆对视一眼,都发现了彼此眼中的意动。

到了他们这个年龄这个地位,也和陈存发一样,很多时候把个人的事情看得淡些,更多是希望村子和后生能更好。

毕竟在一个村子中想要做到族老,得到族人认可,要是自私自利的一般也没人愿意搭理,大家都不是傻子。

先前是那位伯公只掌一村,他们请不来,而后掌一乡,那庙祝又是老对手陈存发,拉不下脸来开口。

这时有后生提出来这个事情,这两个老人自然也有了台阶下了,那刘立山咳嗽一声说道

“恩,既然你们这些后生都这般说来,也是为了这村里好,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拉下这张老脸来也要去会会那陈存发...”

他都这般说,那刘立秆也不会反对

“那行,等秋收后我们去七里村走走,看看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般。”

这两个老者一松口后生们也是满心欢喜,奉上一些马屁

“有爹你们出马,那自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设立神坛的事情是要经过庙祝,不过他们也不相信那个神明会拒绝在自己辖地中多一个神坛,庙祝也不能违背神明的愿望啊!

而正把旱塘村巡了一遍的张临舟听到后也是暗自点头,果然自己着重照顾这旱塘村是没错的!

以点破面,在这旱塘村起了第一个分坛,那以后其他村再做起来就不会那么抵触。

就像当时他着重照顾的陈善河一家一样。

有陈善河那块牌坊在,让他在七里村推广起来变得简单许多,到如今他在七里村差不多要达成“家家香火”这个成就了!

说到陈善河,他儿子陈保耀果然是有些天分在的,这短短时间内竟然将陈存发认识的字都学得七七八八。

张临舟当时听到后也是一惊讶,让他是对这孩子有更多的期待。

甚至已经打算去山府的颂文宫那边求一道[灵慧],用来开陈保耀的灵慧。

要是他们村能培出个文才,那对于村子和他来说,都绝对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