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往届不同,本届论坛增设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特别环节。

“科学交叉新前沿”主题报告。

而首位受邀在此环节做报告的,正是近期因两篇顶刊论文而声名大噪的繁缕研究院院长,陆时羡。

消息早已在学术界传开。

当陆时羡的身影出现在后台入口时,正在台上致辞的论坛会长罗杰·科恩伯格,2006年化学诺奖得主,特意暂停了片刻,微笑着向他点头致意。

台下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无数道目光,无论是欣赏的、好奇的、审视的,都在这个瞬间聚焦在这个年轻得过分的身影上。

他今天是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中山装,而非传统的西装,身姿挺拔,步履从容。面对台下堪称全球最顶尖的智力集群,他脸上看不到丝毫紧张或局促,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专注。

“……下面的第一场报告,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一位特殊的同行。”罗杰·科恩伯格的致辞进入尾声,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清晰地传遍会场。

“他近期的研究成果,不仅登顶《自然》与《细胞》,更以其开创性的交叉学科理念,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方向。让我们欢迎,来自华国繁缕研究院的陆时羡院士!”

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陆时羡在聚光灯的追随下,稳步走上讲台。

他与科恩伯格握手致意后,站到了演讲台前。

巨大的环形屏幕在他身后亮起,没有复杂的开场动画,只有简洁的标题。

“智能免疫:从作物保护到生命系统精准调控的新范式”,当然还有那株熟悉的繁缕草徽标。

“感谢论坛的邀请。各位前辈,各位同仁,下午好。”

在华国的主场自然不用说英语,陆时羡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些智慧的面孔。

他开口,声音清朗而稳定,标准的普通话带着冷静的学术质感。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对生命系统的理解取得了长足进步。”他开始了阐述,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但我们干预生命过程的手段,却往往显得笨拙而粗放。在农业领域,这表现为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在医学领域,则可能表现为药物带来的非靶向副作用。”

他轻轻点击手中的控制器,身后屏幕呈现出传统农药喷洒与精准医疗概念的对比图。

“我们一直在思考,能否发展出一种更具‘智慧’的干预策略?它应该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具备精准感知、智能判别与特异清除的能力。”

随即,他切入正题,开始展示发表于《自然》的“超敏生物传感器”工作。

“感知是一切的基础。我们借鉴植物天然免疫受体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识别原理,通过蛋白质仿生设计与量子点信号放大技术,构建了这套传感器系统。”屏幕上出现了传感器在单分子水平捕获flg22蛋白的动态模拟,以及令人震撼的实验数据——响应时间、灵敏度、特异性等一系列指标,均远超现有技术数个量级。台下不少学者,尤其是做生物传感器和植物免疫的,已经不由自主地前倾了身体。

“然而,精准的感知若不能转化为精准的行动,便失去了意义。”陆时羡话锋一转,屏幕内容切换至《细胞》论文的核心——“智能沉默弹头系统”。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工具。它的核心在于‘逻辑门控’。”他详细阐释了如何利用多重病原信号作为输入,通过嵌合在纳米载体上的受体进行“与”、“或”等布尔运算,最终决定是否释放其装载的RNAi或基因编辑载荷。

“这意味着,我们的干预不再是‘发现敌人就开火’,而是‘确认特定组合的敌人出现在特定地点后,才启动精准打击’。”

屏幕上开始播放着在烟草叶片上,弹头系统如何仅在双病原侵染点被激活,并有效抑制病害扩展,而对健康组织毫无影响的实时成像数据。

台下开始出现低低的议论声,一些资深学者相互交换着眼神,难掩惊讶。这种将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与病理防治深度融合的思路,其精巧与前瞻性,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陆时羡并未停留在技术细节的展示上,他进一步提升了论述的维度。

“我们认为,这套‘感知-判别-执行’的智能闭环,其底层逻辑具有普适性。”屏幕上的图示开始演化,从植物细胞扩展到动物细胞,从病原体扩展到癌细胞标志物、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的错误折叠蛋白……

“无论是在植物中守护叶片,还是在人体内清除病变细胞,其核心挑战是共通的:如何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精准地识别‘异常’,并安全有效地进行‘修正’。”

紧接着,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所以我们正在探索,将这种智能系统的设计原则,拓展到更广泛的生物医学领域......”

时间过得悄无声息,整个会场此时安静地只能听见一个人的声音。

陆时羡终于开始进行最后的总结:“生物学研究,正从一个主要依赖‘发现’和‘描述’的学科,迅速向一个能够‘设计’和‘构建’的学科演进。我们致力于打造的,不仅仅是几件工具,更是一套可供编程的‘生命系统调控语法’。前路漫长,但这或许是我们应对未来农业、医疗乃至环境挑战的关键所在。”

“谢谢大家。”

他微微鞠躬,结束了为期六十分钟的论坛报告。

短暂的寂静之后,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彻会场,持续时间远超常规礼节。

许多学者站起身来表示敬意与赞赏。

因为陆时羡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两项顶尖成果,更是一种融合了深厚生物学洞察与数种前沿学科思维的、全新的科研范式。

随后的提问环节变的异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