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房俊回到雍奴县城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规划起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与此同时,程处默和尉迟宝琳也并未停歇下来——他们正全力投入到砖窑的建设当中。

要知道,如果想要在雍奴建立一座崭新样式的城池,那么砖窑的数量绝对不能少。毕竟修建城墙所需的砖块可不在少数!

此刻,无舌已然离去,房俊也已确保自身安然无恙。所以接下来,他必须赶回长安,争分夺秒地向李二详细禀报这边发生的一切情况。

房俊此番决心要玩一把大的!关于红砖在长安市场上的热销状况,不仅无舌心知肚明,连李二本人同样了解得清清楚楚。

然而,尽管如此,无论是他俩中的哪一个,此前都未曾动过使用砖头来修筑城墙这个念头。

倒并非因为他们缺乏想象力或创新精神,实在是这种做法所涉及的费用太过高昂,即便是身为皇帝的李二,恐怕也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开销。

但房俊却偏偏有胆量去想象,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付诸实践了。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采用砖头来建造城墙,整座城市将会变得固若金汤。一旦完工,其防御力必将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以一敌十或许都不再是天方夜谭。

长安城和洛阳城作为天底下规模最为宏大的两座都市,其城墙高度却不过区区三丈而已。倘若运用砖头和水泥等材料,筑起一道高达十丈的巍峨城墙,应该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之事吧?

房俊确实非比寻常,实在是个令人畏惧的人物。有时连无舌都会心生疑虑,房俊的头脑是否正常?否则怎会有如此奇特的念头呢?旁人皆对此事避如蛇蝎,而此人却乐此不疲。

“修筑城池,向来是大忌啊!可这家伙居然要筑造三座城池,还打算全部采用砖石结构。待到竣工之时,恐怕世间最强之城就要换人坐庄喽。”

房俊当然无从知晓无舌心中所思所想,他自己的心思其实单纯得很,无非就是想在幽州境内打造几座坚不可摧的支柱罢了。

只要这些支柱足够坚实有力,未来的中原王朝便能稳稳地将幽州握于掌中。毕竟,燕云地区安稳,则天下方能太平无事。这可是房俊纵观古今历史所得出的宝贵论断。

遥想当年,北宋因缺失燕云之地而动荡不安;明朝自燕云遭外敌洗劫后,整个大明陷入混乱;再看清朝,八国联军入侵天津,致使清朝最终走向覆灭之路。

凡此种种,无不证明燕云对于天下局势影响深远。因此,房俊深知确保燕云安全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方能护佑天下苍生。

后来倭奴国破关而入,那个时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每每想起历史上的每次动乱似乎都与燕云地区的动荡脱不了干系,如今的燕云便是幽州一带。

“唉,真是令人心力交瘁啊!只希望李二能够应允此事吧!”房俊不禁感慨万分。

修筑城池可是一件大事,皇帝对此向来十分忌惮,稍有不慎便会被视作谋反。当然,房俊自然不会愚蠢到真正去造反,他只是恳请李二派遣军队前来驻守。

“小三啊,你的计划虽好,但着实太过冒险了。自古以来,筑城之事皆由皇帝亲自下令,且通常会派大臣监督。像你这样行事,实在是过于激进了。”有人提出担忧。

“我知道这确实有点冒险,但却是值得一试的。日后中原若再陷入混乱局面,必定是从这些地方开始。若我们此刻就能提前谋划布局,也算是为华夏子民留条后路。”房俊坚持己见道。

尉迟宝琳和程处默有些奇怪,大唐现在兵锋正盛,东突厥都被灭了,整个大唐版图无比的庞大,就算可能会变得有些垃圾,也不至于太垃圾的吧?

“小三,你莫不是危言耸听了?”

“是不是危言耸听,用不了多久便会见分晓。”房俊并没有过多地解释,只是埋头继续绘制着自己的图纸。

与寻常所见的传统城池不同,这次他所描绘的并非那种规规矩矩、四四方方的样式,反倒更像是来自西方的棱堡。

这种独特的城池设计,其防御力堪称强大无比。即便是放在二战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它依然能展现出惊人的防御力。

此刻,程处默站在一旁注视着,对于政治事务他向来提不起兴趣,视线始终落在房俊忙碌的手上:

“小三,你这究竟画的是啥玩意儿?按常理说,城池难道不应该都是方方正正的么?”

“嗯?”听到程处默的疑问,尉迟宝琳也忍不住好奇之心,被吸引过来。他满脸惊愕地盯着房俊,确切地说是房俊手中那张奇怪的图纸,疑惑不解地问道:

“这到底算哪门子的城池啊?为何如此古怪离奇?”

面对两位兄弟的质疑,房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嘿嘿,老大、老二,且看这边!”

房俊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兴致勃勃地向众人讲述起棱堡那独一无二的特性来:“请看!棱堡最为显着之处在于它能够构建出交错纵横的火力网。只要有人胆敢逼近棱堡一步,立刻便会身陷三面夹击、腹背受敌之境!如此巧妙布局,不仅大大拓展了攻击角度,更使得战局演变为毫无章法可循的混战。于进攻方而言,防御难度何止倍增?简直就是难如登天呐!”

一旁的尉迟宝琳听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语道:“小三啊小三,你可真是个妖孽!这样逆天的城墙竟然也能想得出来。若是真将此城修成,怕是纵有百万雄师兵临城下,亦难以动其分毫吧!只要城内箭矢充足,即便敌军数量再多,又能如何呢?终究不过是徒劳罢了……”

程处默同样震惊不已,他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地附和道:

“是啊,这城墙彼此之间互为依托,牢不可破。攻城者无论从哪个方向发起攻势,至少都会遭到来自三个方向的猛烈还击。

若运气不佳,甚至可能遭受四面合围之困。小三,你这设计当真是神来之笔,恐怖如斯啊!一旦启动,定能轻而易举地抵挡住数倍于己的强敌。”

“唯一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箭矢的消耗量着实过大,要想凭借此种城墙进行防御,必须准备充足数量的箭矢。

况且,优秀的弓箭手并非轻易能够培养出来,而那些凸起的部分更是大大延长了防守所需的城墙长度。”

程处默对此深表赞同地点头道:

“的确如此,如果拥有足够多的弓箭手,那么这座城墙将会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然而若缺乏弓箭射手,则守城难度将倍增。”

房俊却并未在此问题上过于纠缠不休,他认为任何城市的规划与设计皆有利弊两面,这乃是无法避免之事。

“能否成功守护住城池关键在于全体士兵是否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倘若连这般觉悟都欠缺,即便坐拥如有神助般坚固无比的城池,最终仍难以幸免失守之命运。

既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法守住属于自己的家园,那么他们便不配继续在此地生存繁衍下去,惨遭屠戮亦是咎由自取!”

世间万物本无绝对性可言,哪怕是高耸入云、巍峨雄壮的喜马拉雅山脉亦有被人类征服之时,更何况区区一座城池呢?唯有众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方有希望真正守住这一方乐土。

城池只是协助,战争真正的核心是人。

“小三说得确实有道理啊,如果连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都无法守住,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守城之人太过无能,根本不配掌控此地!”

程处默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道:“老大,若是此城沦陷,恐怕离亡国之日已不远矣,到那时再去计较这些已然毫无意义。”

房俊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感叹,这二人皆乃聪慧过人之辈,对局势看得甚是透彻明了。

“目前当务之急仍是加快砖窑进度,毕竟这三座城池仅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而已。”他语气坚定地说道。

“喂喂喂,小三儿,你可别太狂妄自大了好不好!知不知道修建如此规模宏大的城池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啊?你居然异想天开想要建造一座纵贯六十里的巨大城市,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要命至极啊!你难道真的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吗?”

尉迟宝琳瞪大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图纸,满脸惊愕与不敢置信,差一点就气得吐出血来。要知道即便是繁华如长安城,其规模也远不及此。

“是有点大了,不过那是以后要建造的,我首先要建造的是运河口的这一座,这一座我不准备打造的很大,也就八里上下。”

好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城!其规模之宏大,即使放在整个大唐帝国也是极为罕见的存在。通常来说,只需方圆两里之地便可被称作城池,但眼前这座竟达八里之遥!

\"八里虽已不小,但小三啊,你真的确信要建造如此庞大的城池吗?须知修建这般规模的城池所需耗费甚巨啊。\"有人担忧地问道。

然而,房俊却笑容满面地回应道:\"无需担心,黄河泛滥带来的淤泥数量众多,我们绝不缺乏建筑材料。\"

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修筑这样一座宏伟的城池并非难事。毕竟,连万里长城这样伟大的工程,无论是秦朝还是明朝时期都成功地修筑起来了。

尽管与那些伟大的朝代相比,自己或许还差得甚远,但建设三座城池对他房俊而言绝非无法实现之事。

\"既然你如此有信心,那想必自有一番道理。你只需要告诉我们具体该如何去做,其他事情交由我们来妥善处理即可。\"众人纷纷表示支持。

接着,房俊特别叮嘱道:\"首先必须妥善安置高阳庄子里的百姓。他们将成为我们的首批员工,而羊毛工坊一旦开始运转,雍奴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吸引民众前来定居的最佳方式无外乎两点——保障安全和提供就业机会。正如后世的广州、深圳等地一般,那里汇聚了南方大多数的打工者。因为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才能找到生计,改善生活。

雍奴若是有大型的羊毛工坊,吸引数千人进入雍奴工作,自然而然就会有大量的百姓进入雍奴生活,到时候落户就不是问题了。

只要时间允许,房俊凭借着自己手里的技艺,足以让雍奴发展起来,别忘了范阳就在上面,范阳卢氏是可是五姓七望,还是他房俊老娘的娘家。

虽然之前范阳卢氏对房俊很冷,现在范阳可不会太冷了,反而会很热情。此一时彼一时啊!房俊现在可不是什么一般人了,手里掌握的东西足以让世界颤抖的。

卢氏不知道找了自己多少次,不过房俊对此也是不太重视,当初他未曾崛起的时候,范阳卢氏待他如陌生人。

当然,这里面确实与房玄龄存在一定关联。房玄龄生性傲慢,再加上房俊的母亲卢氏并非范阳卢氏家族的正统血脉,仅属旁系分支,否则房家往昔的生活状况也不会如此艰难困苦。

房俊迅速投身于自身事务之中。此时,程处默和尉迟宝琳已经外出执行任务。他俩肩负重任,原因在于他们知晓如何制造砖窑。

然而,眼下雍奴地区人口稀少至极,即便房俊有意兴建工坊,却也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

\"务必将这些事物逐一记录下来!虽说系统的降临令我拥有超凡的记忆力,但那玩意儿着实靠不住啊。还是亲手书写更为稳妥些。\"

此刻,房俊所忙碌的正是持续不断地将各类信息书写留存,把脑海中的知识要点统统转化为文字记录下来。尽管这个过程充满艰辛,需要反复修订完善,但房俊深感此举意义非凡。

除此之外,雍奴地区的冻土仍然坚硬如铁,丝毫没有融化的迹象,导致农耕无法正常进行,商业活动也异常稀少。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则一直在漳水河畔忙碌着,持续不断地修建砖窑。这无疑是一项极为漫长且艰辛的工作。

\"老大,石墨那边已经联络上了,但前来联系的却是卢家人,这事儿......\"尉迟宝琳满脸惊愕地望向程处默说道。

\"卢家人?范阳卢家的人吗?而石墨又是从晋地运来的吧?\"此时此刻,漳水河的上游依然能够与晋地相连通。

尽管水运尚未正式启动,但相关事宜已经可以商谈了。只要谈妥生意,便可着手执行任务。

\"既然涉及到卢家,那就必须跟三弟说一声才行。毕竟,卢家和房家之间的关系有点微妙啊。\"程处默若有所思地回应道。

\"是啊,不过目前来看,最有实力承担运输任务的恐怕非卢家莫属了。只是担心他们会借题发挥、趁势而上。要知道,在幽州这块地盘上,卢家可是说一不二,没人敢轻易挑战他们的权威。\"尉迟宝琳忧心忡忡地分析道。

范阳乃是卢家的根基所在,更是幽州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历经无数岁月沧桑,卢家始终如泰山般巍然屹立,其底蕴之深厚、实力之强大,实在令人心悸不已。

要知道,这雍奴之地,说不定处处都隐藏着卢家的影响力。然而此次房俊前来此地,卢家却并未故意找茬儿,毕竟以房俊如今的身份地位,若真有人敢轻易招惹他,恐怕下场会极为凄惨。

想当年,隋炀帝杨广亲征高句丽之时,卢家亦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其实力相较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今的他们,正忙于自我疗愈,无暇旁顾。而卢家之所以能够在北地稳稳扎根,所凭借的无非便是那些独门生意罢了。

“卢家?”房俊得知这个消息后,嘴角不禁微微上扬,轻声呢喃道:“合作便合作吧!无需顾虑太多,区区石墨罢了,日后我等所需数量定然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提议,房俊并无丝毫抗拒之意。毕竟在当今之世,合作才是大势所趋。且不论其他,单就卢家和自己那千丝万缕的关联而言,如果双方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将来或许可以借助卢氏在北方地区的人脉资源和势力。

卢氏既然能在北地如此吃得开,要说跟蛮族毫无瓜葛,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可能的,当年五胡乱华之时,卢氏就在异族掌控的地方,这种存在没有可能与蛮族没有关系的。

“小三,就怕他们会提一些过分的要求。”

“可不是嘛!世家大族最爱玩弄这些手段了,咱们到底要不要跟他们合作呢?”

房俊轻声笑道:“卢家倒还算可靠些,起码等我实力够强时,他们绝不敢轻举妄动。如今,他们巴不得我把‘醉仙酒’的生意交给他们打理呢!短期内应该不成问题,咱们正好借着卢家之力,把粮食搞到手。”

卢家未踏足中原之时,运输物资唯有依赖陆路一途;而今却不同了,可以选择走运河这条水路,但需稍稍绕道而行。即便如此,对于卢家而言,走运河仍是利大于弊。

“一旦卢家运来粮食,即便是李佑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屁都不敢放一个。”

房俊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这不就妥当了吗!”紧接着他又补充道:“任何人都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别看卢家身为五姓七望之一高高在上,但别忘了,他们并非不食五谷、超凡脱俗的仙人。”

房俊始终坚信一点——只要是人皆有欲望和需求,只要抓住对方的软肋与痛点,便不愁找不到合作的契机,哪怕是卢家亦逃不出这个定律。

“小三看待问题可谓鞭辟入里啊!只要存在着需求,那么双方之间必然便有着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尉迟宝琳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心中已然明了此次房俊已然打算摒弃前嫌,诚心诚意地展开一次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将雍奴地区蓬勃发展起来。

“是啊,小三,依我之见,实在没必要把世家大族拒之门外嘛。咱们完全可以把这块风水宝地当作一个大本营,任由那些世家之人在此设立作坊。如此一来,羊毛衣必定会迅速风行开来,成为时下最时髦的玩意儿!”程处默面带悦色,心情颇为舒畅。

毕竟他同崔氏一族的关系有些紧张,倘若所有人皆能在此地开办工坊,那清河崔家岂不是得仰仗他的鼻息?届时,他大可借机要挟清河崔家切莫再插手程家事端。

“没错啊,小三,雍奴若欲实现繁荣昌盛之景,断然离不开商贾们的鼎力支持。而世家大族之中,最为不缺的便是精明能干的生意人呐。”尉迟宝琳亦随声附和道,显然对局势看得甚是通透。

他深知雍奴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势必有赖于充足的商人们纷至沓来。否则仅凭房俊一己之力,实难让此地兴旺发达。

“确实如此,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会引发诸多问题,但若毫不焦急,则难以取得进展,需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来推进才行。”

目前来看,开设工坊对于雍奴而言尚无条件可言,毕竟此地人口稀少至极,实无发展工业之可能。

当下唯一的契机便是设法吸引更多百姓前来定居,然而这亦须征得李二首肯方可成行。要知道,在大唐时期,人们出行皆须持有路引,若无路引,可谓寸步难行。

这便如同后世的居住证一般,平日里或许看似无关紧要,但当真有需求时,其重要性便凸显无疑了。

“小三啊,近日从长安传来一则消息,陛下已然突破境界了!”程处默满含期待地望向房俊。房俊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想必我距离突破之日也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