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村尾人家 > 第885章 突发奇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姚三郎以前听村里人说,他们去镇上做工住的地方连自家猪圈都不如,起码猪圈还能避风,而主家却让他们住在柴房,吃的也是不扛饿的糙米粥,几泡尿就没了,干活都没力气。

他本以为自己的东家也会如此,但当他看到桌上丰盛的晚饭时不禁傻了眼,只见桌上不仅摆放着满满一盆糙米干饭,还有一荤一素两道菜,外加一个热气腾腾的鸡蛋汤。

脑中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开一样,他不会是在做梦吧!说好的住柴房,几泡尿就没了的糙米粥,还有又臭又硬的咸菜疙瘩呢!

姚三郎嘴巴张得仿佛能塞下一个鸡蛋,大家看着他此时的表情,不禁哄堂大笑,杨大娘最先开口,“小伙子,是不是惊讶为何饭菜这么好?其实我们最初来到主家时,也与你一样震惊,毕竟我们从未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但谁让我们东家和夫人心善呢!你以后,只需好好做事,便是对她们最大的回报。”

姚三郎听闻瞬间红了脸,他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一眼就被看穿了,不禁挠了挠后脑勺,“大娘不怕您笑话,我家一年当中少说有两个月吃不饱饭,也就最近两年日子才改善了不少,不至于饿肚子,但却也只是一菜一饭,一两个月才能吃到一次荤腥。”

大家没想到姚家的日子竟然这么凄苦,同时也让张婶想起了男人病逝后,她们母女俩那段难熬的日子,对眼前的小伙子不禁多了一丝怜爱,伸手就夹了一筷头猪油渣炒白菜,放进了姚三郎的碗中,“你杨大娘厨艺特别好,快尝尝看。”

姚三郎没想到铺子里的人如此好相处,不但有人教他如何招呼客人,此时更是有热情的婶子为他夹菜,心中感动不已。

而正房里的一家五口,此时也正在吃晚饭,只不过,她们桌上摆放的却是白米饭,同样也是一荤一素两道菜,唯一不同的便是菜品。

不仅有满满一大盘喷香扑鼻的蒸肉,还有一大碗蘑菇青菜汤。

青菜是小溪在房中用盆子种的,因为温度适宜长得很快,几天就可以收一茬。

厢房的空地上摆满了大小不一的木槽,全是陈家旺抽空做的,槽子里种了好几种小青菜,有小白菜、芫荽、皇帝菜、藿菜,小萝卜菜等等。

陈家旺先给小溪碗中夹了一块软烂入味的蒸肉,又给其盛了碗青菜汤,这才去答对两个孩子,在他心中儿女固然重要,但如今小溪有孕在身,自然排在第一位。

至于侄儿小宝,完全不需要他照顾,这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小溪吹了吹勺子中的菜汤,这才慢慢品了一口,不得不说,新鲜蔬菜做出来的汤,味道就是鲜美,不由多喝了两口。

陈家旺见此,满眼温柔地说:“若是喜欢喝,明日再让杨大娘给你做。”

小溪点点头,表示赞同,她确实喜欢喝各种蔬菜汤,而且杨大娘厨艺特别好,无论啥食材到她手中都能变成美味佳肴。

虽然小莲的厨艺也还好,但毕竟是农家长大的孩子,只会做些简单的饭菜,自然是无法与在大户人家专门给老爷夫人做吃食的杨大娘相比,不但味道差了好多,花样也是很少。

如今小溪已经很少让她做饭给自己吃,只让她负责铺子里所卖的各种小零嘴,还有一家人的洗涮及家务活。

“相公,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望着眼前的青菜汤,小溪脑中突然有什么灵光一闪而过。

“是吗?说来听听。”陈家旺看着小溪那对明亮如星辰的双眸,便知道她是突发奇想,不过,还是想听听到底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

“我们不是要在铺子里卖古董羹吗?最缺的东西便是蔬菜,冬日里除了白菜、土豆、红薯、大豆腐、豆皮、粉条、干蘑菇、还有各种肉类外,似乎也没啥了,你说我们在老宅搭个棚子种小菜怎么样?”小溪脑海中刚刚闪过的念头,便是能否在冬季里让更多人吃到新鲜如碧玉般的蔬菜。

陈家旺听完沉思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这个应该可以,无非就像家中修的猪圈一样,上面用油布蓬上,然后再铺上几层稻草帘保暖,如果实在不行,再买个土炉子,天气冷的时候,添些干柴,使棚内保持温度。”

小溪听完立马给了陈家旺一个赞赏的眼神,“相公,你真是太聪明了!”

陈家旺瞥了一眼在一旁偷笑的侄儿,“最近在私塾可有认真听夫子授课?若让我知晓你淘气,你就等着被爹娘训斥吧!”

小宝内心暗暗吐槽:他严重怀疑小叔这是趁机报复,不就是笑了一下嘛,怎会如此小气!

“回头,我跟宋叔说一声,让他张罗便是,上次他还说冬季里闲得发慌,想要找点事做。”

明轩与婉宁也随了娘亲的喜好,对各种汤品情有独钟,没一会儿功夫,半碗汤就已下肚,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陈家旺又给兄妹俩盛了半碗青菜汤,随即便对小溪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也不知道宋叔有没有收到番椒。”修蔬菜棚的事就这样敲定了,小溪又想起了番椒的事,毕竟番椒可是古董羹的灵魂,必不可少。

“应该没问题吧!实在不行,就让宝儿在莲花村也帮忙收一些。”

一个村子的番椒肯定数量稀少,但若是十里八村,那可就多了,陈家旺心中已经有了盘算,如果这两个村还收不够,就派来福去各个村子收,他就不信收不够铺子里用的量。

然而,被小夫妻俩惦记的宋叔,此时正在与宋婶收拾今天收来的番椒,虽然看着数量很多,实则不过三十几斤重。

“他爹,你说照这样的收法,啥时候才能收够铺子里用的量啊!”

宋婶一边拔掉番椒的尾巴,倒出里面的番椒籽,一边忧心忡忡地说。

“再收两日看看,说不定还有村民不知道东家收番椒呢!”

宋叔也觉得这点番椒对于铺子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从来没有人收过这东西,家家户户种的都不多,也只够自己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