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年人一直在小汽车前带着路,最后车停在了一片枯草地上。孔慧慧打开车门,看着脚下的白线,猜测这应该是上体育课的地方,虽然白线已经黯淡了很多。

中年男人等三人都下车才做起自我介绍,“我是学校的支书,姓吴,听说你们是外商?”

孔慧慧见这又是一个支书,心里偷偷的笑了笑,她主动为他介绍了谢火和谢嘉树。

“原来捐赠了大批机子的外商就是你们啊,走,咱们进屋里说吧。”吴支书带着几人回了他的办公室,孔慧慧好奇道,“您听说过他们?”

“是啊,早前就有听说过纺织五厂在找厂房,一问就知道是什么事了。”吴支书给三人上了热茶,等大家都坐好,才问起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听门房大爷说你们是来投资学校的?不知道是怎么个投资法?”

孔慧慧接过了话头,她把原本计划的营养午餐变成了营养早、午、晚餐,还有每学期期末考试的奖学金,自然还包括了为学生提供校服。

“哦?你们知道这学校里的师生有多少人吗?每人每天三餐所消耗的米、面、油、盐又要多少?还有一年四季每人两套校服,期末考试年级前二十名的奖金又需要多少?”

这次没等孔慧慧开口,谢火接上了,“学校共有师生九百三十六人,加上值班的门房和饭堂工作的人那就是九百六十八人。但既然我们说的是师生那就按照九百三十六人来算吧。”

谢火喝了口茶水才继续,“每人每天三餐粮计两斤,油每人每月两斤,菜水按照季节来每人每天也计两斤,外加每天每人两个鸡蛋,盐还需要算吗?”谢火真没把盐这东西看在眼里,在他看来盐就是炒菜调味的,一千人一天又能用多少呢。

“校服每人每个季节两套换洗,这校服预计是每个人整个高中阶段就是四套,并不是说每升一级换四套。至于刚才的奖学金我觉得改为助学金比较好。”

孔慧慧听这人改她的主意,一开始还不满,后来听着听着觉得也还行,就没有阻止他。谢火的意思是助学金是需要学生不光是只有成绩好就能得到的,还需要他们参与一些校内的组织活动,或者是勤工俭学,或者是帮助同学,最后是得奖的人是需要全体师生来评价的。

“当然,奖金的金额没变,头奖每学期两百块,依次递减十块钱。人数也还是每个年级二十人…”

吴支书听了谢火的话自然是开心,但又有些担心,“那怎么保证你刚才的话真正的落实呢?万一你一时兴起,学校里搞了几个月,后面没有跟上,又打回原样,那对我们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打击。”

“第一年的钱我会放在她那里,由她监督发放,至于后面自然会根据你们学校的情况再继续调整,一个政策不可能执行一辈子,至于你说的不信任我,那我在安市还真的没有担保人。”

没听到谢火强有力的保证,吴支书显得有些犹豫,孔慧慧见状则让他打电话给厂里的鲁支书了解情况,“我们今天来的目的也说明了,至于是否能执行当然还是要看校方的意见,那我们先回去等你们的消息了。”

吴支书送走了人,先是回去跟校长报告了具体的情况,校长自然也是很惊讶的,他想不通这人为什么选中了他们学校来做这‘投资’,俩人一商量还是先跟上面的领导反应一下情况再说。

“你也打个电话给鲁支书吧,你们支书之间不是还经常开小会吗?你去打听一下他们的背景。”

吴支书听了校长的话自然又给鲁支书拨了个电话,但是打了几个电话都一直没找到人,鲁支书的秘书说他今天早上在厂里忙了一通,下午又出门了还没回来。

没办法,他也只能等对方回电话消息了。鲁支书今天真的是个大忙人,一早上安排培训,又招待一厂和二厂的领导,中午饭还是在一厂的饭堂解决的。他下午实地考察了两个厂提供出来的空厂房,看着是有点年代感,但手感还是不错的。

“这厂房放了这么多年,你们都没用来干点啥?”

“嗨,当年本来是说还有其它计划的,但是粮食减产,大家裤腰带都勒了好几年,哪还能顾得上什么发展计划,这几年倒是吃饱了,也没人再提起,就一直空放着。”

“行吧,那就给我们用了,这地点比之前选的那块还能近点,怎么也算在咱们纺织厂的包围圈里,哈哈。”鲁支书笑的开心,他看完厂房又赶着回去报告,还要招呼培训的技术人员,真的是一个人不够用啊。

等他回到办公室知道吴支书给他打过几个电话,他看了看时间还是给人回了个电话,没想到早已放学的学校吴支书还在等他的回话。

俩人这一通电话打了大半个小时,鲁支书把他知道的关于谢火的事,能说的都说了,“这人我看着是靠谱,他既然能说出要投资那肯定是不会虚,但你要说这能投多少年,这谁也答不上来,他自己说不定心里也没数。但你们这能拿到一年的钱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吧!”

这句话倒是提醒了吴支书,不管怎么说有比没有好啊,他之前一直担心谢火就是一时兴起长久不了,但天底下哪里就有一成不变的好事呢!

挂了电话吴支书又和校长谈起话,校长也是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答复,俩人把话一对,觉得这事能做,“那你明天就联系他们吧,迟则生变啊!”

校长的话让吴支书紧张了起来,原本他也就是觉得这是件好事,但现在搞的他觉得这事不成的话他能懊悔个五、六年,“要不,我晚上打个电话过去?”

“不行,那也显得咱们太急了!就明天早上,第一节上课后你再打。”第一节上课是早上八点钟,吴支书觉得这个时间对方还不知道睡起来没有,但已经定了时间他也不再争辩,决定明天起早点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