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784章 提前布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亚丽上次回国内,直接赖在上海家里住了两个月。

那段时间,陈凡想象中的美好日子被破坏,自然很是不爽,却又不能发脾气,只能把怨气发泄到码字上,写了不少东西。

周亚丽自然也知道这件事,而且陈凡写的几乎所有草稿她都看过,大部分文稿她都一扫而过,最吸引她的,便是同为玄幻作品的《圣斗士》。

看着就是一部能与《龙骑士传说》比肩的爆款。

而且相比之下,《龙骑士传说》里面的信仰元素不多,更加重视个人修行和对内心的探索,《圣斗士》却不一样,整个背景就是“神战”,越是对自己信仰的神灵虔诚,自身的力量就越强大。

这一点就特别符合西方社会的信仰特点。

在欧美国家,你可以信仰自由,但是不能没有信仰,否则就是“另类”。

后世还稍微好一点,这年头的话,若是让你的邻居知道你是无信仰人士,一定会拉你入教。

不管这个教是主流教派,还是某个极其冷门的小教会,总之就是做人没信仰不行。

所以这种“神战”背景,在欧美国家一定会很受欢迎,甚至在经过陈凡的精心改编之后,有可能比《龙骑士传说》还更吸引人。

另一个,圣斗士中的“圣衣”概念,是《龙骑士传说》中所没有的,周亚丽也看过陈凡画的圣衣图,断定这种圣衣一定会被书迷喜欢。

尤其是那些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谁会拒绝一件黄金圣衣呢?

无论是等身装备,又或者小型模型,到时候将圣衣做成周边产品,一定能卖爆!

只可惜,直到上次离开,也没能看见完本的圣斗士。

这时候忽然想起来,她便问了出来。

她话音刚落,电视机屏幕上忽然出现一行大字:gameover。

姜丽丽一手捂着眼睛,沮丧地一声哀嚎,“啊,我输了。”

姜甜甜笑道,“输了就重新玩呗,刚才小凡已经玩到了第7关,不仅掉落的速度更快,图形也更复杂,你第一次玩肯定不熟悉,从第一关开始肯定会好很多。”

姜丽丽回头看向陈凡,“那你也是第一次玩,为什么你就能打到第七关呢。”

陈凡伸手摸摸她的脑袋,笑道,“游戏都是我发明的,玩得好有什么可奇怪的。”

姜丽丽眨眨眼,不说话了,转身将手柄递给姜甜甜,“姐,你先来,我看你玩一会儿,我在边上学。”

姜甜甜伸手接过去,笑道,“行,那你就好好看着。”

然后看着重新开始的屏幕,满脸严肃地说道,“看我是怎么死得快的!”

姜丽丽一个踉跄,双手抱着她、脑袋靠在肩头,呵呵呵笑着说不出话来。

等游戏重新开始,陈凡才对着周亚丽说道,“圣斗士已经写完了,不过书稿给了江南作协,等他们完成翻译以后,会给小本子那边的出版社出版。”

周亚丽一听这话,瞬间瞪大眼睛,“天呐,你疯了?这可是能复制《龙骑士传说》的爆款,你竟然给别人出版?知道那是多少钱吗?”

陈凡呵呵笑了两声,摆摆手说道,“没那么夸张。”

随后对她打了个手势,示意坐下说。

两人到墙边的罗汉床上坐下,姜丽丽一看,立刻到茶柜旁倒了两杯菊花茶端过来,然后继续看姐姐玩游戏。

陈凡靠在床几上,揭开茶杯盖子,轻轻吹了两口气,随后对着周亚丽说道,“《圣斗士》授权给高桥出版社出版,仅限小本地区,小本之外,还是留给了千帆出版社,大头还是咱们的。

另外高桥出版社也是按照最高标准支付版税,只不过这部分稿费会经过单位一手,最后会换算成人民币到我手里,单位留了外汇,我的稿费也没多少损失。

所以所谓的损失,无非就是高桥出版社赚走的那一部分钱,参考《龙骑士传说》的销量,还有小本的市场规模,大概有两三百万美元吧。”

顿了一下,他又笑道,“可是,小本不是英语国家,《龙骑士传说》在小本的发行,不也是给了高桥出版社吗,所以这笔钱终究还是要让他们赚去的。”

周亚丽一听,顿时也没了底气,不过还是嘀咕着说道,“只负责发行的话,拿的分成更低好不好。两三百万美元不是钱啊?以前周家一年的净利润,也才两三个两三百万美元而已。”

在与陈凡合作之前,周家的总资产大约在一亿美元左右,而经过了5、60年代的经济大爆发,70年代的美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物价逐步上涨,整体的经济形势其实并不乐观,一般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也就在5%左右。

周家的大部分都是优质资产,整体回报率大约在7%,也就是说,那时候周家一年的净利润为700多万美元。

而千帆出版社仅仅依靠《龙骑士传说》一本书,一年的收益就已经超过了三千多万美元。

这就是文化行业的厉害之处,不需要多大的资产投入,只要能抓住一个爆款,就能创造出堪比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资产的收益。

所以别看只是一个小本地区,一部《圣斗士》,却能让高桥出版社爆肥一波。

这一点,陈凡心里当然很清楚。

周亚丽更是算得明明白白,刚下去的火气又升腾上来,她没好气地说道,“就算是小本子那个什么狗屁会长找你约稿,你也可以随便塞个稿子给他们啊,为什么要给这么好的作品呢?

我们自己负责全球出版,只将小本子的发行交给高桥出版社,他们最多也就赚个百万美元,中间差了多少?!”

他笑着打了个手势,示意周亚丽稍安勿躁,笑道,“三个原因。”

端起茶杯吹了几口气,缓缓喝了一口,才慢条斯理地解释,“第一个,当初高桥英夫找到我,虽然目的是为了报恩,但他报恩的手笔也太大了些,在看不到任何市场前景、以及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就用最高稿费标准和我签约,第一笔就支付了十二三万美元的稿费。”

听到这话,周亚丽的情绪总算平静下来,顿了两秒,才轻轻点了点头,“这事我听你说起过,就算他是为了还人情,也可以算是大手笔,远远超过了你所付出的东西,现在你还个人情回去,可以理解。”

陈凡笑了笑,继续说道,“第二个,是为我自己做成绩。”

周亚丽眼珠微转,看着他问道,“作协?”

陈凡放下茶杯,笑道,“既是作协,更是公家。”

顿了一下,他轻声解释道,“和美国不同,美国是由一个个小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而在我们这里,其实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集体,哪怕单位不同,但只要是做出了优异的成绩,都会被全社会认可。

当年我编了一本《急救手册》,除了卫生系统,其他单位也都会敬我三分,后来我调去作协,做了一些成绩,别的单位系统也同样敬我几分。

而在作协的成绩中,最被看重的,还是能创汇。

不仅我自己的作品出海创汇,还能带动单位其他作家的作品出海,前前后后为江南作协创收几十万美元的外汇收入,……”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着周亚丽,意味深长地笑道,“要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就能升任副主席,还能抛开单位的工作不管,到处逍遥自在?

严格说来,我这种行为,是违反工作纪律的,但是我能创汇,只要打着搞创作的幌子,就没人管我,懂了吧。”

周雅丽眨眨眼,脑子转了半天,才终于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只要你能为公家做贡献,那就可以为所欲为呗?”

陈凡赶紧摆手,纠正道,“应该说,是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便宜行事。”

周亚丽的思维,和后世大部分现代人的思维很接近,做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私利”,尤其是做一件事能够得到多少回报,其次才是别的东西。

可即便是后世,你想涨工资,还要先做出成绩,老板才会考虑要不要给你涨呢。

更不用说现在,现在是全国一盘棋,原则上、至少表面上没有特殊的人和事,一切行为都要服从规定。

大学生毕业进单位,工资标准是多少,中专生是多少,干部是多少,办事员、工人又分别是多少,一层一级都有严格的标准。

标准面前,不管你是干部家庭,还是农民家庭,大家都一样。

哪怕是家里开了挂的,最多是以后升级的机会比别人大,但在起跑线上,却是同一个位置。

想要突破原则,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做出“成绩”。

有了成绩,而且是只有你能、别人做不到的成绩,那你就是单位上的宝贝。

跟后世还不同,这年头的社会是一个大集体,如果你能成为某个大单位的代表人物,那全社会都会认同你的成绩。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这年头的“全国劳模”,那真是偶像级别的存在,不管去到哪个单位,都得给三分面子。

后世的劳模?谁理你啊?

陈凡可以不升职,他现在的位置已经够高的了,以他的年纪,自己都觉得有点高处不胜寒。

也不在乎能拿多少钱,反正他也不缺钱。

但是他想继续在单位上逍遥自在,办点事别的单位还能给面子,那就必须继续做出成绩来。

写书出书是名,但名只是自己的,更重要的,是能为单位带去“利”,单位才会给他提供方便。

其实老师调他去大学教书,何青生话里话外的也建议他过去,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什么感觉,后来他自己也慢慢琢磨出点东西来。

像“文学函授中心”这种可以推广文学教育、普及文学素养的事情,虽然也是“利”,但以后还是不要做了。再做一两个这种项目,上上下下的人都难受,都不知道该让他往哪里升。

但是创汇不一样,现在还不是以“经济”为中心的时候,这种事情做得再好,也不会是“政绩”,可单位里面所有人都会很喜欢。

这种事自然是多多益善。

创汇越多,他在单位上就越受欢迎,那他“自由人”的地位,也就越稳固,哪怕有个别不长眼的不服气,也自然会有人替他辨经。

想到这里,他的视线不禁看向姜甜甜,嘴角也浮现一抹笑意。

姜丽丽是他未婚妻没错,却没有办婚礼、领证,住在他家里已经有点不太合规矩,连着大姨子也一起住进去,放在其他人身上,恐怕早就风言风语满天飞。

但是在他身上,却从来没有听到过半点闲言碎语,不就是大部分人都会在脑子里,自动替他合理化么。

看看,连姜甜甜出书,都成了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虽然说是事实,可闲言碎语会管你是不是事实?

之所以是现在这种情况,还不是因为跟陈副主席“高风亮节”有关。

自己创汇不说,还开放手里的资源,带动其他作家共同创汇,这不是高风亮节是什么?

这样的大贤,会干出那些阴私事?不可能嘛。

周亚丽这时候也理解了陈凡的意思,不过她还是有点不明白里面的关窍,便撇着嘴小声嘟囔,“这不就是花钱买平安嘛。”

陈凡回过头来,摇头笑道,“可不是这样的哦。”

周亚丽瞪大眼睛,“难道不是?”

陈凡笑着摇摇头,“你看啊,我是文化系统的,我以前也是卫生系统的,但是去了深圳,手握重权的梁总,为什么会给我几分面子,还那么客气?”

周亚丽立刻说道,“他还不是想要我的投资,你是我老弟,他敢不给你面子?”

陈凡又笑着摇摇头,说道,“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全国一盘棋,刚才我也说了,国内的社会就是一个大集体,只要你是单位里的人,那就是这个大集体里的人,他跟我都是。

我自认也有几分名气,这两年也做出过一些成绩,虽然他跟我不是一个系统,但对于这些名气和成绩,他都得认,至于原因,……”

周亚丽若有所思地打断他的话,或者说,接着他的话,说道,“因为你们是一个大集体里的人?”

陈凡轻轻点头,“然也。”

至于说,一个知名作家既能成就他、也能败坏他,这个就不用提了。成也好、败也好,这种事都不方便拿到明处说,双方心知肚明就行。

顿了两秒,陈凡看了看还在陷入沉思的周亚丽,继续说道,“另一方面,我做出的这些成绩,换回来的可不仅仅是‘自由人’的便利,更多的会成为我的‘资源’。

咱们的公司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内地发展,以后肯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些资源,虽然也能发展,但也避免不了一些麻烦,有的麻烦甚至会让你感到棘手,甚至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

可有了这些资源,情况就会有显着的不同。”

陈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轻轻哈了口气,转头看向还在玩游戏的两姐妹,笑道,“你在前,我在后。你办不了的事情,我能办,你解决不了的人,我可以,谁敢不给你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敢不给我面子的,我就能让他们没面子。”

从编着《急救手册》开始,到在机械厂设计汽车,再到作协的一桩桩成绩,真当他做的事都是在做奉献?

这些事情背后积攒的人脉、资源,乃至于他如今名传海外的名气,都是他敢说这番话的底气。

只要是他自己占住道理,就没人能欺负得了他。

在这方面,连茅老、巴老都不敢说比他强,毕竟他们只是单纯的文人,而陈凡可不是!

机械系统、卫生系统,都是他的“后盾”。

虽然他没有去用心经营,但借势而为、随手下的几颗棋子,再将这些整合起来,便能化为他自身的底蕴。

这就是一个穿越者的眼光和优势。

不过这种爽感,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就让别人继续保持:陈作家是“年轻本事大、人好还好说话”的人设印象吧。

虽然周亚丽还是不能完全明白陈凡的话,但也清楚了,陈凡给单位做贡献,那也不是白做的。

既然不是白做奉献,那她就没意见。

她干咳一声,喝了口水,问道,“你刚才说三个原因,那,第三个原因是什么?”

陈凡换了个姿势,在罗汉床上靠着,却没有立刻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道,“你怎么看小本子市场?”

几乎是不假思索,周亚丽立刻说道,“封闭、排外。他们不是那种政策性的排外,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国民首选的是本国产品,在文化方面,从文学到音乐、电影,也都是以本国产品为主,只有极少数美国电影和音乐作品能够打进去。”

顿了一下,她眉头微微皱起,说道,“我甚至怀疑,他们是故意放一部分作品进去,目的就是为了不引起美国的打击。”

这年头的港片和港乐还没有迎来“黄金十年”,所以她只提到美国文化,而没有港片和港乐。

港片和港乐,确实是后来极少数能够打入小本子市场的文化产品,香港娱乐圈没落后,再后来,也就只有少部分韩流能够做到。

听到她的话,陈凡哈哈笑着比了个大拇指,“完全正确。”

他翻身坐起来,正色说道,“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菊与刀》,将小本子剖析得淋漓尽致,回头你去看一看,就能对小本子的民族习性有所了解。

自负与自大,就是他们的习性之一。而其中一部分性格,便造就了他们的‘排他性’,小本子的市场,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封闭的市场之一,想要进入这一市场,必须从内部进行运作才可以。”

后世几乎公认的学术观点,便是“小本经济是一个高度垄断且自闭的经济体”,其中就包括了“文化垄断与自闭”。

小本的娱乐圈也是高度自闭,由于高度发达的经济,可以支撑他们的文化市场做到“自产自销”,而且还能创造出极高的收益,便造成了这一结果,也决定了“圈外作品”很难进入他们的市场。

相比上一个问题,这时候陈凡只是起了个头,周亚丽便恍然大悟。

她踢掉拖鞋,转身坐在罗汉床上,正对着陈凡,若有所思地说道,“你的意思是,专门为小本子市场创作作品,然后通过他们本土的企业,很自然地进入他们的市场,从而获取收益?”

陈凡笑着轻轻点头,“之前我的作品交给高桥出版社运作,只能算是随手为之,既然咱们成立了千帆出版社,那小本子作为全世界最重要、或者说最有钱的文化市场之一,就不得不对他们重视起来。

《圣斗士》只是一个起点,后面我还会源源不断地创作适合小本子市场的作品,通过高桥出版社进入其市场。

但是千帆出版社也不能闲着,你的视线也不要只盯着我的书,可以安排专人与高桥英夫保持沟通,分别将合适的东西方文学作品进行交换,进行深入合作。”

周亚丽顿时恍然,“我明白了,……”

她深深喘了几口气,双手比划着手势,显然有些激动,同时对着陈凡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也知道该怎么做,放心,小本子这块肥肉,我们一定能啃下一大块来!”

陈凡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至于说通过与高桥英夫的合作,提前为“广场协议”布局这种事,就没必要说出来了。

等时机成熟,再让某人感受一下自己的“高深莫测”,不是很有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