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成九十年代农村媳 > 第722章 二道贩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胜利被揍的狼哭鬼嚎,鼻涕流的更多了。

赵艳眼见着他伸出袖子,抹了抹过河的鼻涕,感觉有些生理不适。

咱就说这孩子咋那么埋汰呢,大鼻涕都过河了还往回吸溜,吸溜不进去就用袖子抹,赵艳看了下这小子的袖口,都乌黑铮亮了,一看就是没少抹。

嗯,这小子确实欠收拾。

接着便是来自徐胜利的道歉。

这时候的人大多淳朴,错了都认,少有那不讲道理的,尤其是徐大海还巴望着能在食品厂找点啥活干,就更积极了。

徐胜利被老子一顿收拾,彻底没脾气了。

低头老老实实道歉,赵艳却不太买账。

倒不是她得理不饶人,只是这讲的坏话不是说自己,跟自己道的哪门子歉,只是告诫他不能再骂三哥了。

徐胜利怕了老子,连连保证不再惹乎李斌,同时还说会管管这帮小伙伴。

几人才散去。

随着罐头厂各种执照办下来后,赵艳便把后山的厂房空出来一排,当作罐头厂的厂房。

新配方在多方调试下也拟定了,包装已经定做好,配套生产的冰糖也采购完毕。

从食品厂抽调出几人进行培训,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就差原材料——新鲜水果了。

李建军这两天正忙活选品进货的事儿呢。

要想东西好吃,原材料一定要新鲜,李建军牢记“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对产品质量十分在意,自然也就在源头上把控十分严格。

得益于食品厂的发展,东升屯经济发展尤为不错。

村民们得知罐头厂即将开业,都十分高兴。

这厂子一开,货卖吧卖吧不就又扩张了吗,这订单一多肯定得招人啊,自己这机会不就来了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不能进厂上班,跟李老二打个招呼,在批发口批发点包装食品,自己出去走街串户的卖也能挣钱啊。

要知道,食品厂做为直销渠道,批发口给出的价格可谓是十分优惠了。

今年批发口刚一开,就被头脑灵活的人嗅到了商机,刚开始是少量批发出去倒卖,到后来拿货都是十几件十几件那么拿了。

这算是个双赢,散户们赚到了钱,,食品厂也不用费力就完成了存货的销售,同时也让品牌得到了宣传。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散户,他们可是相当有行动力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资本具有逐利性。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这出自《资本论》 第871页。

确实,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食品厂的散户批发虽然没达到那么高的利润,但在这个满是机遇的年代,只要肯吃苦,有个机会,就有很大的可能成功。

农村人不怕吃苦,缺的是机会。

眼下食品厂肯给大家这个机会,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挣钱不用人教,大家都不傻,这些散户吃到了当二道贩子的甜头,干的相当的卖力,走的也越来越远。

可以说,眼下在东北三省加蒙东地区,“最好吃”的名声那是相当的大了,大家都十分认可。

村里也跟着尝到了甜头。

眼下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个人对宅基地只具有使用权,不具备所有权,不可以进行转让买卖。

但出卖人和买受人是同一村村民的且符合标准的可以买卖宅基地上的房屋。

食品厂因为待遇好,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员工作,从而引发了需要在这里居住的需求。

食品厂确实有宿舍,不过那是单身宿舍,上班的人都有家有口的,也不能长时间异地,那两口子长时间不在一起,总不是个事啊。

最后总要想个办法,总要一家团聚啊。

这就使得东升屯的二房东们笑的合不拢口。

这事搁谁身上都的乐,谁家都是现成的房子,那一排大炕就住去呗,再多睡几个人也没啥的。

有的人讲究,不乐意睡一铺炕,那也好办,就整个隔断分开不就成了吗。

谁家没个东西屋啊,自家人挤一挤,租出去一间,每个月都能收点房租,给家里添个菜,何乐而不为呢。

前趟杆还有人家特意多起了一排房子,专门做租赁生意,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由于人口增加,商品需求旺盛,村里的供销社货品不全,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村民们的购买需求了。

这就使得村里新开了两个小卖铺,经常会去镇上进货,以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商品经济得以良性循环。

可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大家心里都是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