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说的辽东激变是否为陈钺苛待女真,进而引起女真暴动那次?”
朱常洛站出来,似乎是想要指正任小天话中的错误。
朱元璋挑眉道:“怎么回事?”
任小天点点头:“不错,我说的正是由陈钺一手挑起的辽东激变。
海西女真的确是被陈钺的苛待才被逼反的。
然而陈钺真的有那么不堪吗?我看倒也未必。
隐藏在这次激变之后的是陈钺与马文升的矛盾。
或者说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矛盾。”
朱元璋一脸的困惑:“咱怎么越听越糊涂?
这咋还扯上文官和宦官了?”
“叔,之前我不是说过陈钺攀附汪直,坐上了辽东巡抚的位置了吗?
没过多久朝廷派兵部右侍郎马文升前往辽东总督军务。
马文升是个尽职尽责的人,到任之后就开始大力整饬军务。
他和陈钺的矛盾也就这么开始了。
本来陈钺对这个空降而来的上司就有些不满。
偏偏马文升和他的政见又极为不合。
马文升说陈钺过于苛责女真,甚至以窥探军情为由杀死了女真的使者。
于是他向朝廷上疏,细数痛陈陈钺的所作所为。
更是将女真暴乱的源头归咎于陈钺身上。
陈钺自然不服气,同样上疏向朝廷言明。”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两军交战尚不斩来使。
这个陈钺无故杀死女真使者,的确说不过去。”
若想要轻笑道:“其实您也不能全怪陈钺。
自从成化年间第一次犁廷后,本就不怎么强大的女真更是雪上加霜。
也难怪陈钺看不上他们这个小部落。
再者女真他们虽然人少,但却极为的不老实。
表面上对大明恭顺,低头纳贡。
实则暗地里无时无刻不在觊觎辽东的土地。
陈钺虽攀附汪直,但却并非无远见的庸官。
他深知不能让女真崛起,否则后患无穷。
所以他才会对女真极尽苛责之能,甚至严格限制马匹和铁器的交易。
您也知道这两样东西对异族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朱元璋深以为然:“这个咱自然明白。”
“其实马文升也并非是完全否定陈钺的想法。
实际上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限制女真的崛起。
只是相较于陈钺,马文升更希望用经济手段来钳制女真。
这种做法看似温水煮青蛙,假以时日必能拖垮女真。
然女真族中也并非没有智者。
计谋看似天衣无缝,实则也瞒不过女真。
所以不管是经济制裁还是军事制裁,女真势必都会反抗。
因此我才会说把挑起辽东激变的帽子全部扣在陈钺头上,绝对是有失公允的。”
“管他三七二十一,女真敢动就揍他!”
朱厚照义愤填膺的大喊道。
朱棣瞪了他一眼:“你先闭嘴!”
尽管朱棣心中对女真也是充满了恨意,但朱厚照的打断也是让他心里不爽。
朱厚照讪讪一笑,闭上了嘴巴。
“这二人的奏章同时呈到了朱见深的面前。
汪直自然是极力自荐,请缨去辽东平定女真。
而东厂厂督怀恩、内阁万安等人则是竭力阻止汪直,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希望朱见深对女真以怀柔态度感化。”
朱元璋深深蹙眉:“打蛇不死,必受其害。
既然事态已经发生,那为何还要用什么怀柔的手段?
当以雷霆之势将女真彻底灭尽才是!”
朱见深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任小天轻笑道:“实际上朱见深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他先是下旨罢了马文升的官。
随后又命朱永为总兵,汪直为监军前往辽东镇压女真。”
朱元璋仍旧有些担忧的说道:“汪直一介太监。
从未上过战场,让他监军能行吗?”
任小天翻了个白眼道:“叔,那您小看人了不是?
您参加红巾军之前不也没打过仗吗?
事实上汪直不仅是作为监军的存在,而且还领了一路大军亲征女真。
他和朱永、陈钺三人一路配合,短短两个月时间便将建州女真一路推到了长白山附近。
此役斩首、擒获女真战士千人,俘获牛羊马匹无数。
战绩比成化三年的那次犁廷做的还要彻底。
要知道当时的女真总人口才不过堪堪万人,这等于是把他们的精锐再灭了一次。
本就没恢复过元气的女真一蹶不振,往后百年间都没有缓过劲来。”
朱棣狠狠挥了一下拳头:“好!做的好!”
“为了褒奖三人的功绩,朱见深擢升升朱永为保国公,陈钺为右都御史。
而汪直年俸禄增加36石,并兼任十二团营总督,掌管宫廷禁军。
他也是开创了大明太监掌管禁军的先河。”
朱元璋咋舌不已。
禁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见深居然有如此魄力,将禁军交给汪直来掌管。
“汪直经历过这次战役之后,也是彻底挨上了军营生活。
他回到京城之后无时无刻不希望再次出征。
或许是老天眷顾,次年蒙古鞑靼部落进犯延绥(陕西榆林)
边关危急,朱见深召集大臣询问当如何应对。
当时内阁和百官大多数都反对主动与鞑靼作战,建议朱见深坚守城池。
唯有兵部尚书王越痛陈厉害,主动请缨挂帅北征鞑靼,并向朱见深举荐汪直一同出征。
朱见深心怀大慰,果断同意了王越的请求。
任命朱永为平虏将军、总兵官前往平定鞑靼,汪直监军,王越总督军务。
王越和汪直这对良师益友就这么并肩去往了前线。”
朱棣蹙眉道:“良师益友?”
任小天解释道:“王越虽是文官出身,却十分知兵。
而汪直自幼对战事极有兴趣。
二人一见如故,汪直经常向王越请教军事。
所以说王越是汪直的老师也不为过。”
朱棣恍然点头道:“原来如此,那这汪直也算是个好学之人了。”
任小天继续说道:“王越和汪直率前军抵达延绥,却得知鞑靼已经撤往威宁海一带。
于是他和汪直一商量,不等朱永后军赶到便率骑兵两万直扑威宁海。
或许是老天爷都在帮他们。
威宁海附近突然狂风暴雪,掩藏了他们进军的行踪。
等到鞑靼人发现他们时,他们已经杀到了近前。
有心算无心之下,鞑靼人被他们杀的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