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1035章 钱牧斋献楸秤三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汉军在夺取了苏州城后,张鹿安便带着贾名杰一起来到了苏州城,以苏州城为中心,开始对周边区域进行施政。

为了安定管辖区域,张鹿安下令北面止步于常州和宜兴一线,南面以钱塘江为界,暂时停止进攻,全面进入休整状态。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北面的清军喀喀木部和南面的刘之源部很快便分别对常州和杭州府发动了进攻。

张鹿安只得派遣张鹿远赴杭州主持军事,索忠信往常州主持军事,好在二将经过一番厮杀,还算是暂时稳定了战局。

外部面临着清军带来的巨大压力,只能加强苏州、嘉兴、松江三府的建设,尽快实现粮食的本地自给自足,避免长途跋涉之下带来的巨大损耗。

被张鹿安任命为江南巡抚的贾名杰,按照之前辽东的经验,宣布了大汉的经济政策基础:

“荒地开垦五年免税,摊丁入亩、按亩计税,官绅一体纳粮,废除盐铁专卖政策,平抑物价,废除苛捐杂税,将税种概括为农税、商税和个税三种,统一税收机关,严禁胥吏私自征税等。”

只是这样的告示贴出来,瞬间就引起了江南部分士绅的不满,连之前帮助大汉军夺取常熟的钱谦益也拖着年迈的身躯来到了苏州。

大汉国主张鹿安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见了钱谦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钱谦益被“后人埋汰”的理由有太多,但是一个人终归还是非常复杂的,他的晚年时期一直在做着各种恢复明祚的努力,写下的诗词当中也都充满了对异族的愤怒和对惨死的大汉同胞的同情之意。

毕竟钱谦益在江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加上他对大汉军有功,张鹿安没有理由不隆重对待。

“钱师勿怪,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鹿安去常熟探望您老的,只是时局艰难,鹿安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怕到头来会功亏一篑。”

“无妨。你我虽有师生之名,却无师生之实,倒也不必执以师生之礼,平常相待即可。老朽自认为阅人无数,看的有准的,比如瞿稼轩和郑大木,他们都是为了大明而鞠躬尽瘁;

也有看走眼的,比如谢三宾,他是一心一意要作满清的走狗。

唯有国主你啊,老朽是实在看不透啊。”

“钱师,您的大名在江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然值得鹿安称呼一句老师。”

“且不去管他,不过老朽倒是看透了明祚已亡,天命或许应在国主身上。

老朽年轻时做过很多错事,中年时期更是糊涂至极,等到了随心所欲的年龄,反而在不断地怀念前明,可惜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如今看到国主你带大军来到江南,救民于水火之中,老朽心中真心希望国主能够成事啊。”

“多谢钱师期许,鹿安一定全力以赴。”

“只是国主最近发布的信牌告示令老朽实在是看不懂啊,先明时期就有宪牌明文规定善待士绅,国主既然继承明志,愿意从满清手中救民于水火,为何还要与士绅为敌呢?”

“非也,鹿安并非与士绅为敌,而是行政政策讲究一惯性,先前在辽宁的执行的国策,必然也要在江南实行,否则政令不同,岂不是令辖下百姓无所适从?”

“辽地为蛮夷占据多年,士民所存早已不多,哪里会如江南这边文风鼎盛,士民云集?

且江南的士绅阶级底子太厚,如果贸然得罪,会得不偿失的。

老朽已经是大半身入土的人了,功名利禄也好,金银珠宝也罢,早已经不入法眼,唯一剩下的就是胸中这股希望之气,希望国主听听老朽的肺腑之言。”

张鹿安听闻后连忙离席再次鞠躬道:

“钱师请明鉴,您的肺腑之言令鹿安感动不已,然政令即出,也断无更改之理。

那些不良的士绅,他们在满清的压迫下就能够胆战心惊地苟活,遇见一个像我这样好说话的,难道他们就想把尾巴给翘到天上去?

普天之下,哪里会有这么便宜的事?

还请钱师回头转告那些士绅们,让他们安分守己,奉公守法,按法缴纳该交的公粮,鹿安保证不会再找他们的麻烦。

如果胆敢故意违背法度、作恶乡间,鹿安一定会让他们知晓‘我剑也未尝不利’!”

“罢了罢了,老朽老了,已经看不懂这个世界了,国主自己好好琢磨吧,如果真到了最后那一步,还请国主手下留情,为江南尽量多留一些读书种子吧。”

“鹿安谨记教诲。”

“临行之际,老朽还有一点浅见,国主可愿意听我唠叨?”

“洗耳恭听。”

“老朽曾经与秦国主孙可望联络,提出过‘楸秤三局’之策,可惜孙可望的私心太重,导致功亏一篑。

国主自己难道没有发现吗?

虽然国主所部人马还算精锐,进入江南以来,攻城略地还算顺利,但是却感到格外的吃力,且战略空间并没有扩大多少,还总是感到兵力捉襟见肘?”

张鹿安瞬间来了精神,继续询问详情。

钱谦益侃侃而谈,将自己对时局的见解全盘脱出,核心的观点便是让张鹿安联系长江中上游的大顺军余部、招揽散居于云贵川各地的大西军余部,利用水师优势跨长江作战,将清军截为南北两段,到时候趁着清军失去统一指挥之际,先南后北,对各地清军各个击破,以获得最后的全功。

张鹿安对钱谦益的话思索了很久,宴请过钱谦益后,派人在常熟建立常熟大学堂,任命钱谦益为学堂祭酒,他的好友吴伟业为学堂司业。

可惜钱谦益太过于老迈,不久便在任上病逝,张鹿安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并就他的“遗策”与幕僚王征和阎尔梅等人进行商议,王征说道:

“国主,属下觉得可行,因为我们在上游还有白贵和禄青山两支人马没有动用,马上快二十年了,不知道这两把战刀是否磨快了?”

“不管有没有磨快,那也是国主的眼光长远,提前那么久做了如此布局。

而且属下在分析情报部门上交的军情咨文发现,清军自去年开始对夔东和茅麓山一带发动清剿行动,前段时间还将义军刘国昌(注:即刘希尧)所部歼灭,目前仅有陈家坡的刘体纯和茅麓山顶的李来亨两部还在苦苦支撑。

如果我们不施加援手的话,恐怕他们两部也将很快就会被清军给“吃”掉,清军就可以集中兵力对我方作战,到时候我们的局部优势或将不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