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祁门的清军统帅洪承畴很快便明了大汉军的目的,立刻让喀喀木前往广德,就近指挥江南大营和溧阳、金坛等地的清军,确保江南清军的后路的安全;
令已经完全渡过长江的刘良佐部全力反攻太平府,务必在五日内夺回太平府;
命提督张天禄率领大军数万人,绕道宁国府,对正在进攻高淳的大汉军贾三省所部发动进攻,贾三省所部顿时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
关键时刻,大汉军将领陈利六急忙檄调杭州方面的张鹿远,让他夺下广德州,彻底实现关门打狗的局面。
张鹿远虽然也要应对隔着钱塘江的清军刘之源所部的攻击,但是顾全大局的他,还是招来了自己的心腹将领李士元,要求李士元带领老兵一千人和新兵四千人夺取广德州。
李士元这位曾经向张鹿安献马、后来又被安排在济州岛养马的铁血汉子,被张鹿远重新提拔起来,对张鹿远是感恩戴德,听到命令后,虽然觉得难度很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上路了。
大汉军将领李士元与自己的副手冯大栋率领抽调出来的人马,一路急行军来到了苦岭关下,却发现清军将领喀喀木已经派遣部下将领张朝璘率兵千余人提前赶至苦岭关坚守。
清将张朝璘在山东战场就曾经与当时的明蓼军多次交手,历来顽固异常,对清廷是忠心耿耿,在苦岭关上严防死守,李士元和冯大栋督率所部人马接连进攻了三日,始终毫无进展;
不过,大汉军的宜兴守将贺国勇却趁着夜色突袭占领了溧阳城,斩杀城内的清军守将侯拱极以下三千人,截断了广德州与江宁城外江南大营之间的粮运通道。
如果大汉军将领贾三省再拿下高淳和溧水,那么就将彻底截断江南大营的后援通道。
清将喀喀木和主帅洪承畴一面给张天禄下达急令,让他快速打开局面,一面调遣正蓝旗悍将赵赖率领精兵三千人收复溧阳城。
清将赵赖可不是一般人物,从他的父辈起,就是为爱新觉罗修福陵起家的,是清廷皇室最为忠诚的奴才,因为这层关系在,他从佐领世职一路做到了汉军正蓝旗副都统的职务,原正蓝旗汉军都统(即固山额真)巴颜病逝后,赵赖接替都统一职的呼声最高,他的升职速度堪称火箭般跃升。
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人强妒忌之,树高风吹之”,赵赖也明白背后说闲话的人实在太多,他一心想要用实打实的军功来证明自己。
赵赖于是在接到洪承畴的命令后,二话没说带领麾下的精兵三千人星夜前往溧阳,趁着大汉军贺国勇部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攻克了溧阳城,再次将后路完全打通,并且追击贺国勇部到张渚。
大汉将领贺国勇在留后的将领崔可显的接应下,才侥幸逃回了宜兴城。
汉清双方此后在江南一带鏖战一个月之久,双方都是损失惨重,但是清军兵力众多且后续力量更为雄厚,很明显越来越占优。
听闻各处战事不利的消息,张鹿安也是心急如焚,非常担心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期待从辽宁调集的大军可以迅速赶到。
至七月初七
大汉将领张华和于六所部加上附属兵马共计五万人,直接乘坐船只在江宁登陆,稍作休整后,开始兵分数路向城外的江南大营发动猛攻。
有了这数万生力军的加入,迅速改变了战场的格局,胜利的格局开始向大汉军方向偏移。
至七月十五日
经过多日的持续围攻,大汉军终于攻克了清军的江南大营,斩杀清军武兴格以下两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其余数千清兵逃向广德方向。
刚刚取得大胜的大汉军,随即向西面发动全面进攻,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平府。
太平府城原本为大汉将领马天占领,清将刘良佐奉命率领大军来夺,双方在太平府大战了半个多月,刘良佐部在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后占领了残破的太平府,大汉将领马天率领残部三千人撤退至花山一带,借助于水师带来的后勤支援奋勇抵抗。
等到大汉军主力歼灭了清军的江南大营以后,终于腾出手来,便由总兵张应举率领数万大军分水、陆两地猛攻清军刘良佐部。
大汉军以副将张勇率领两营精兵乘坐水师船只在刘良佐所部的后方登陆,强占了太白镇,截断了刘良佐所部的归路。
断绝后援的刘良佐,连忙派遣部将刘太商所部进攻张勇,希望打通南面的后撤路线;
刘良佐亲自率领诸将北面迎战,只是刘良佐年事已高,对部下的掌控力度下降许多,所部人马经过一系列的残酷战争损失极大,新募之兵缺乏训练,根本就不是身经百战的大汉军精锐的对手。
在大汉军将领张应举的进攻之下,刘良佐所部大败,大汉军趁势从后方全面压上,上万名惊慌失措的刘部士兵裹挟着主将刘良佐向南溃逃,当他们来到姑溪河边时,才发现河面上的三座桥梁已经挤满了逃亡的士兵。
刘良佐大怒,在他亲将的拼命弹压之下,桥上众多的士兵要么往前挤去,要么被挤落桥下。
正在此时,后方追击的大汉军火炮大起,刘部清军将士更加没命的逃亡,大量的人马拥挤在桥梁上,使得桥梁不堪重负,突然垮塌,包括刘良佐在内的数百名清兵全部掉落姑溪河中。
由于事发突然,刘良佐身穿笨重的光明铠,掉落水里后变得更加的沉重,很快便沉入到水底,旁边的亲将和亲兵们忙于自救,等到他们发现主将不见时,刘良佐已经下落不明。
很快迅速跟进的大汉军将士来到了姑溪河边,传达了“投降免死”的政策,大量的刘部将士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
大汉军主将张应举急于找到刘良佐的下落,让一部人马看守俘虏,亲自率领主力向南进攻刘部将领刘太商,刘太商腹背受敌,进退两难,被迫率领残余人马向大汉军投降。
张应举询问刘良佐的下落,刘太商也是表示不清楚,为了给张鹿安有个交代,张应举止步于太平府,派人搜寻刘良佐的下落,并命令百姓将河面上漂浮的尸体捞起埋到土里。
数日后
才有渔民在姑溪河河口位置捞到了一具残缺不堪的尸体,但是看身着的铠甲和身份铭牌,刘太商和刘良佐的亲信部将们一致认定,那就是失踪多日的刘良佐。
至此,刘良佐率领的广昌军全军覆没。
由于大汉军中存在刘流、秦大鹏、刘明等多位原广昌军将士,为了安抚人心,张鹿安下令将刘良佐的尸体,按照伯爵的规格,葬于姑溪河畔,允许广昌军将士自行前往祭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