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小荣想要报答圣相,而他这种急切的心态显然已被侯雀掌控,所谓借力打力,各种力量已然出现,那么将会打在哪里?
小荣实在痛苦,想要抓耳,想要挠腮,想要大哭,他一个凡人吃饱了撑的,竟要承受这些世间艰难。
但他经过挣扎,还是把这些能宣泄痛苦的动作都止住了。他还要继续活着,还要继续战斗下去。
至少侯雀多智,跟着侯雀虽然不如跟着圣相那般自在,但好在只要听命,就没有太大危险。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侯雀那副细小的身材突然停下,回过头来说道:“稍后王子亦来,你想想如何应对。”
小荣马上就要崩溃:“哪位王子?”
话一出口,小荣就极度后悔:还能有哪位王子?祖庚得位之后,祖甲为躲避宫斗,出外隐避七年,待祖庚崩逝之后才会回朝。
试想以祖甲这样天生就不争不抢的性格,一会儿来的定然是祖庚,断然不会再有他人——侯雀总不会扶植一位不如这两位王子的人吧?
侯雀反问道:“你且试言,会是哪位王子?”
小荣假装猜得很费力:“会是……会是祖庚?”
侯雀眼睛放亮:“甚好!圣相怜我,留下一位有心之人。我虽然答应圣相会护你,但还是委屈你脱下甲衣,今日只许挨打。”
小荣不解:“为何?”
侯雀微笑道:“平日多受皮肉之苦,今日王后王子同来,你就能打赢乎?”
小荣有些赌气:“以卖惨来博得同情,相邦已经算计到如此细致,竟连挨打也有考虑?”
侯雀不慌不忙回答道:“眼下只有卖惨,才能立于不败。朝堂相争首日,我就告知于前任王后,也知其只会在臣子最为纠缠之日驾临;我不聚拢任一武将,每每携你这般臣子示弱,既是保我,亦是保你性命——我已握持大权,若还不受些委屈,天下又有何人能容我?”
说完,侯雀转头,再未停留。
小荣瘫坐下来,这一刻,侯雀的谋略和狠辣都深深刺激了他。
他心中不免生出了一个骇人的猜测:未来的祖甲出外躲避七年,且不知所踪,不会是侯雀的主意吧?这样一来,在外的祖甲只会对侯雀一人感到信任;同时,在内的祖庚之权势也会时时受到制约。
想到此处,他不禁摇摇头:太可怕了!我应该赶不上那时候就离开了,希望能早些,再早些……
一想到离开是必然的结局,他的内心逐渐恢复了平静。
由于起得太早,又反复受到刺激,他不免有些困倦,竟然蜷缩着身子,在火盆边睡着了。
没过多久,他起身之时,感到这火盆就跟师姐的火一样暖和,可还由不得他多想,大殿的门再度打开,一群臣子迈着矫健的步伐踏入。
他想也不想,脱掉战甲,握起拳头,不断呼喊着,冲着昨天打赢自己的那几人奔去。
用最帅的姿势,挨最毒的打,但只要能发泄心中痛苦,他感觉值了。
小荣一通乱踢乱打毫无实效,直到龙文州出现并将小荣紧紧抱住,替其忍受拳脚,小荣才逐渐冷静下来。
少时,小荣收起疲惫,与互斗的官员抱在一起,既谈家长里短,又聊天下大局,并且相约下朝之后痛饮几杯。
小荣很喜欢这种生活,他觉得大家同为臣子,只管把矛盾摆在明面,这样的话,即使伤痕累累,也比各自在写字楼里要承受的暗中攻讦好出太多。
正当他感觉充实之际,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
“王子携母驾临,众官拜礼!”
于是,群臣无不高喊着“臣拜礼!”
小荣以双掌支撑身躯,紧紧伏地,可他从低处瞄到大殿台阶之上,一群内侍抬着一张简朴的木制躺椅,先是反复调整姿势,然后再缓缓放下。
他把头略微抬起,注视躺椅上的女子:削瘦不堪的体态,各寻方向的四肢,紧紧斜靠在一肩之上的脑袋。
值得注意的是,她脸上覆盖着一片并不沉重的面纱,这面纱未被吐气之力推动,反而越压越沉——看来此人气若游丝,确是就在这一两日了。
从侧边台阶之上,一双明亮的双履摆动,带动着虎虎生威的气势,一位胡须被修剪得分外好看的青年人快步迎上前任王后,没错,他就是未来的太子祖庚。
祖庚压低身子,前任王后见状,也强撑着抬起头来,二人就这样相互耳语了几句。
交谈完结,祖庚挺起胸膛,回身示意所有朝臣起身,凡强壮者可以站立,老者一律赐座,如若身有不适者一律席地而坐。
小荣暗暗冷哼:这些朝堂礼仪本是由侯雀主持,可今日他却躲了起来。
就在祖庚想要开言之前,他身后的妇妌忽然一动,就是这个动作给了小荣震撼,直至很久以后都无法忘怀。
妇妌突然坐起,双手用力支撑,使身子微抬,可脑袋依旧下沉,即便如此,眉眼却一直用力上挑,好似要以眼目为双翅带动整个身体一飞冲天。
小荣从这个动作读出了很多:有对亲子的思念,有对权势的不舍,还有对朝臣的掌控。
祖庚开场道:“诸位小臣,百般辛劳,受我一拜!”
朝臣们回拜。
接下来,祖庚以剑入题:“近日我与母亲走近,常不离左右,可方才我却后至,这是为何?概因我将剑置于殿外也!”
群臣只作仔细聆听之状。
祖庚很满意地点点头:“诸位小臣真如我大商之剑,可刺外敌,可震不法,更‘可贵’之事在于:可戮同僚,可谋私权!”
听闻此言,那些近日来动过手的臣子慌忙伏地,再也不敢起身。
祖庚无视那些伏地之人,而是双目不离前方:“于我来言,母亲在此,带剑威慑不可,挥拳相向亦不可;于诸位来言,王权即在殿顶,我父王在与不在皆如此,你们借议朝事之际,却行市井殴斗之实,该当何罪?”
臣子们异口同声:“臣等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