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历史的始皇帝二十八年有很多大事发生。

一,始皇帝东巡。

二,泰山封禅。

三,派徐福出海。

四,修灵渠。

五,征百越。

但如今这五件事却都不会发生。

始皇帝的威望比历史上更胜,他不需要靠巡狩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也不需要靠封禅来宣扬自己的功德。

始皇帝自己似乎也没有封禅的意思。

所以,东巡不会再发生,而封禅,预估也不会,至少今年不会。

徐福出海这事儿,以后或许会发生,可今年不会,也不会是以寻找长生不老药而发生。

至于灵渠和征百越……

历史上始皇帝征百越的原因很复杂,但综合起来无非是解决内忧外患这个原因。

秦时百越对大秦的威胁比匈奴大很多。

百越之地与旧楚联系密切,想要复国的六国可以利用百越复国,就算复不了国,也能利用地利之便对大秦造成动荡。

百越与大秦接壤的地方是楚地,秦当时对楚地的控制力不够,再加上离政治中心咸阳远……

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大秦中央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是外患。

二内忧。

大秦不但是新生王朝,还是一个建立了新的政治体系的王朝。

国内矛盾异常尖锐。

想要复国的贵族,不赞同大秦政治体系的士人,容易被挑拨的黔首,新、旧、外、内几派对立,各家思想斗争,军功爵制面临崩塌,基层人才不够,变法是过河拆桥寒功臣之心,会导致有才之士不敢为秦效力,不变是不适合治国的政治体系……

进退两难之下,始皇帝只能做暴君,采取强压之策。

其中征百越就是强压的一种,同时也能转移矛盾,不让军功爵制崩塌。

可如今的秦,不再是历史上的秦。

大秦境内矛盾并不如历史尖锐,不需要战争转移矛盾,不需要强压镇民,六国降兵刑徒也不需要靠战争消化就能安分,底层也有了向上的通道,军功爵制不再那么重要……

征百越也就不需要这么急切了。

这事儿完全可以等粮草充足后再办。

百越暂时不征,那么在秦时最大作用是用来运输粮草的灵渠,照样不用这么急切。

况且,灵渠所经过的地方如今大部分都不在大秦国土之内,这修,也没法修啊。

始皇帝二十八年原历史上的几件大事被蝴蝶,但秦的国力却稳步上升。

春耕后,大秦部分地方的黔首分到了棉花种子。

秦的一部分桑麻田改种了棉花。

桑麻田是经济作物,是黔首收入来源之一,若是以往让黔首放弃熟悉的桑麻改种其它,黔首必定回有怨言。

但有炕、新农具、高产作物、利民的政策、报纸和小说家的宣传在,大秦的黔首不说无人质疑,但至少大部分都愿意配合。

“既可织布做衣,亦可填褥充被,成布细如绸,做被暖如裘,棉如此之好?”听到宣传的黔首神色恍惚。

“皇帝陛下教炕暖吾众,让煤救吾众,授器便吾众,予种活吾众……陛下如此为人,不至于欺我等黔首,我信陛下!”

“我亦信陛下!”

“可……若棉不至此……”

“那必是有人哄骗陛下!”一人激动得站起了身,那架势,似乎要立马去杀了那胆敢哄骗始皇帝的人。

“棉花……乃策易史献上……”有人小声的加了一句。

沉默蔓延。

“如此……应是陛下另有打算,只是我等愚钝,不懂陛下深意。”有人主动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必是如此!”

“我等只需行分内之事,让桑田种棉即可。”

“是极,是极。”

这理由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至少表面赞同。

而内心……

对比之前的王,如今的始皇帝简直是个圣君,他们不想换君主,所以,哪怕始皇帝有些失误,他们也能原谅,且乐意配合。

————

好像没啥写头了,后面就是走流程的事情,可以一笔带过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