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乔浩然带着步兵差了骑兵一天多的路程,这让他感到有些焦虑。

他知道,骑兵的速度比步兵快得多,如果不能尽快赶上,那么他们很可能会错过战机。

三路骑兵陆续传来消息,都是一战而胜,这让乔浩然感到一丝欣慰。

但是,他也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战斗会更加激烈。

乔浩然手下的那帮步兵统领们却等不及了,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尽快赶到战场,那么所有的功劳都将被骑兵抢走。

于是,他们纷纷催促乔浩然加快行军速度。

乔浩然也明白他们的心情,但是他也知道,步兵的体力是有限的,如果强行加速,那么到了战场上他们将无力再战。

在各营统领的督促下,步兵们还是撒开了腿狂奔。

他们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果不能尽快赶到战场,那么他们将失去所有的机会。

原本一天多的路,居然只用了一半时间就赶到了。

此时三路骑兵也汇合了,他们与高俅的大军形成了对峙。

高俅此时已经让大军安营扎寨,紧闭营门,不许任何人出战。

他知道,乔浩然的军队已经赶到,但是他并不惊慌。他相信自己的军队人数众多,只要坚守营地,就一定能够抵挡住乔浩然的攻击。

而且他又派人手持他的令牌分几路去调集兵马去了,一路返回东京,还有几路分别去了周边的州府。

乔浩然看到高俅的大军已经安营扎寨,也下令大军扎营,并且让统领们轮番前去叫阵,林冲、杨志骂得尤为痛快,那高俅把他二人害的惨啊。

高俅被骂的几次想叫人出战,被李玄、晁盖苦苦劝住,高俅问原因,二人初时还不想答。

直到高俅欲发怒,李玄才说了实情,高俅听后倒吸一口凉气,这梁山何时发展的如此强大了,战将都有几十员,这么大的一伙贼寇,如果不剿灭定然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到这里就简短的给大家普及一下宋朝,宋朝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但是也是一次没成功的朝代,直到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

原因比较简单,宋朝的地主阶级和士这个阶级是和朝廷一条心的,再加上大宋的商业发达,相对来说百姓过得还算富庶。

另外宋朝廷的诏安屡试不爽,不少人起义就是为了朝廷的诏安才起义,领头的被诏安了那下面的人自然就各回各家了,更奇葩的是朝廷还不予追究。

还有就是宋朝皇帝动不动就来个大赦天下,所以山贼水寇屡见不鲜,反正打不过就加入呗。

所以虽然梁山打了周边的州府,朝廷并没有太重视,如果放在别的朝代,直接就调集精锐之师,能战之将迅速剿灭了,当然皇朝末期就不算了。

书回正文,高俅听了李玄所说,不仅熄了出战的心,还下令让人加固营寨,并加派人手巡逻,夜间必须有将领巡营,如有发现懈怠的,直接杀了示众。

如此就僵持了两日,乔浩然觉得不对劲,就下令让骑兵派出斥候,各个方向都前出五十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

并下令佯攻官军大营,高俅仍是下令禁止出战,不过把弓兵都调了过来,一旦梁山人马进入弓箭范围,就是一阵箭雨伺候。

双方折腾了一白天,乔浩然这边才得出结论,高俅可能是要固守待援,自己打掉的几路军的将领,估计就是高俅调集的所谓的大将。

值得一说的是之前秦明斩杀西门庆,开始还不知道是他,后来从俘虏口中得知那是西门庆,秦明也是有点懵,就这么号人物,居然从梁山手中逃脱了两次,还屡次给武松下绊子。

不过人都死了,还是要报上去,就把这事告知了乔浩然,乔浩然别的倒是不奇怪,只是这西门庆可以啊,居然混到了东京,还混入高俅军营当了个督粮官,这就有点稀奇了。

看来西门庆没少用钱砸啊,不过既然死了,那就万事皆休,只需要告诉武松就行了。

武松知道后也只是咬牙切齿道:“只恨不能亲手杀了这贼子,倒是便宜了他,不然定叫他知道我武二郎的手段。”

高俅营中王文德和梅展二人,此时坐在一起满面愁容,他们十个节度使,前前后后被梁山弄没了八个,他二人肯定还要上阵,二人也是绿林道上出身,得了朝廷诏安才当了个节度使,如今地位、财富、权利都有了,哪个还想拼命。

若是其他时候,打不过跑就是了,哪里像现在这般如乌龟一样缩在营中,可是此次领军出征的是高俅,你敢露出跑的迹象,高俅就敢把你的脑袋挂在旗杆子上示众。

二人私下里没少抱怨,此番又坐在一起,王文德道:“梅兄眼下该如何是好?”

梅展道:“既然太尉已经去调兵马了,那我二人倒是来个出工不出力就是了,能打得过自然要拿些功劳,见势不对直接撤回大营就是。”

王文德道:“也只能如此了,希望援军来的快一些吧。”

而此时东京,蔡京和童贯二人却是眉开眼笑,高俅办事连番出问题,他们能不高兴么。

不过这梁山的贼人终究是朝廷的祸患,除还是要除掉的,若是高俅死在梁山的手中,二人再派人去把梁山灭了,那是最好。

只是高俅都派人来调兵了,那不给也不行,不然皇帝那交代不了,毕竟高俅是皇帝委派去征讨梁山的。

于是童贯扒拉了一下手下的人,好像没什么可以派的,边军又不能调动,就等着看蔡京那边的动作。

蔡京还真动了,他知道自己女婿在大名府那边手底下兵强马壮的,就写了一封信给梁中书,让他挑选大将领兵前去助高俅拿下梁山。

高俅其实也派人去了大名府,毕竟那是北方重镇,兵多将广,梁中书收到高俅的信却没有动作,他怕派了兵马惹得自己老丈人不高兴,那岂不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