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神京、紫禁城、乾清宫

这座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正举行着宣文帝今日的家宴。

自上次卢皇后劝说宣文帝各皇子出宫开府后,经过两次朝会的商议,如今已然将此事定了下来。

实际上,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好商议的。

皇子们的封号早就已经定下来了,一应府邸也俱是收拾过的。

宣文帝将此事拿上朝堂,更多的是为了日后三位皇子六部观政做铺垫。

今日家宴,倒像是皇子们出宫前的送行宴会。

齐王张恒,楚王张恪,梁王张惟三位皇子,今日穿着淡黄色的锦袍,分别跟在自己亲母丽妃、华妃身后,步入殿中。

卢皇后则和自己的长女,宁和公主张恬早已经先一步抵达,此刻已在殿内等候。

三位皇子纷纷对皇帝皇后见礼,虽然礼节相同,但却能从细微处窥见三人性格之差异。

张恒张惟兄弟俩是华妃林氏所生,虽然平日里多受皇后教导。

但因亲母之影响,言行中多有恭敬,举止神态酷似宣文帝般不苟言笑。

张恪则是与二人不同,同样礼节完备,但细节之处多有敷衍,显然不是个循规蹈矩的性格。

至于宁和长公主,这位虚岁十六的少女面容和卢皇后相仿,玉容雪润,气态端庄。

但与其母后不同的是,张恬笑起来两腮有淡淡的酒窝,更添几分少女清甜。

宣文帝龙袍一拂,看着自己儿女,开怀笑道:“好了,今日乃是家宴,不必这么严肃。”

又吩咐一旁的夏守忠道:“让尚膳监传膳吧。”

宫女们这才轻手轻脚的将准备好的菜肴一一奉上,只留下后妃身边的几个女官默默侍立,余者在夏守忠的带领下纷纷退出乾清宫。

皇帝家宴,夏守忠不想听也不敢听。

更何况是如今各位皇子出宫,东宫却依然无主的敏感情况下。

卢皇后与两位皇贵妃虽然关系不睦,但这种场合下,自然不可能横眉竖目冷了气氛。

几位后妃之间彼此笑颜相对,一时间看起来仿若亲亲姐妹。

宣文帝最近几日心情一直不错,一向严肃古板的脸庞今日也柔和了起来,在这次宴席上他久违的如同一位父亲一般向几个儿子言传身教起来。

酒过三巡,楚王张恪大着胆子问道:“父皇,不知儿臣出宫之后有何安排。”

此言一出,席上气氛为之一静。

张恪问的自然不是出宫之后自己要干嘛,桌上的聪明人都明白,这句话问的是去何处观政?

宣文帝手中玉箸放下,看了他一眼笑道:“老三,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身旁的齐王张恒、梁王张惟见此却有点忧心,没想到父皇今日心情这么好,这下要被老三占了先机了。

张恪提起的心微微放下,他瞟了一眼身旁兄弟,笑哈哈道:“儿臣自然是听父皇的安排。”

“不过儿臣一向是不喜欢读书写字,若是能去个舞刀弄枪的地方,自然是最好不过。”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子贸然染指军权都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景朝的这位宣文帝却是个例外,因为这位帝王自己在军队的势力也是极其有限的。

宣文帝听了摇摇头,轻轻批判道:“荒谬,堂堂皇子不思圣人学问,抢着做什么莽汉。”

话虽如此,中年天子的脸上却不见多少愠怒之色。

舒然坐在一旁听了,樱唇轻启声音娇柔道:“陛下,恪儿性子直白,妾身回去一定好好教导,望陛下见谅。”

卢皇后听到这茶气十足的发言,心底真是想笑,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华妃林氏,果然见她绣眉微皱,隐隐然有一点不悦。

这几位皇子还没出宫,就已经隐隐开始内斗起来了。

宣文帝没将自己这个三儿子的话放在心上,他看了下身边,发现夏守忠不在一旁。

转头看向卢皇后身后的一名身形丰腴,仪态娴静的女官,思索道:“你可是...贾家的那个大姑娘?”

元春一张艳若桃李的雪腻脸蛋一愣,点头道:“陛下,奴婢正是贾元春。”

宣文帝笑了笑,态度愈发温和,吩咐元春道:“你去朕的御案上,将左手侧最上面的奏章拿来。”

元春躬身应是,转身前去取奏折。

宣文帝则朝着张恪道:“你好观武事,喜欢舞刀弄枪的,正好朕这里也有一位武艺不俗的少年英才,想必和你的胃口,出宫之后你们可以多加来往。”

桌上众人不禁提起了兴趣,这位少年英才能被宣文帝挂在口里,甚至在家宴中提起,前途定是不凡。

元春手持奏章返回,正欲呈上又听到宣文帝摆手道:“你直接念出来便是。”

元春应了声“是”,方才敢把奏折打开。

她看着奏章内容,一字不落的将其读出,声音清脆柔和,恰似珍珠滑落。

“臣金陵府知府宋远亭有本起奏:自受皇命以来,臣夙夜难忘圣上之荣宠,星夜自金陵启程,于次日清晨抵达扬州。”

“甫至扬州,即闻王公弟子宁国贾家良驹贾瑜之大名,然臣身怀皇命不敢耽搁,遂无心探询,复又至府上亲自拜谒王公。”

“及至出府,方闻贾瑜之大名闻达于扬州城内。”

“东关街上,虽受贼众伏击,然则以一己之力连斩十数人,长刀捭阖气态雄浑,身边十步内无一合之敌!”

“又闻数日之前,募集青壮出城,昼伏夜出。于扬州城南城北之渡口,擒拿盐贩百余人,缉获私盐百万斤,麾下之壮士三日夜间已有精锐虎贲之姿!”

“双管齐下,城内盐商无不颤颤仆地,黔首布衣无不争相而诵!”

“贾瑜此子智勇双全,气魄骁悍,年纪轻轻已有卫霍之姿,得此英才。臣为陛下贺,为我景朝社稷贺!”

元春一双杏眸凝住,白腻的肌肤微微泛起潮红。

如她所想不错,这位被宋远亭在奏章上极尽夸赞的少年英雄,是和她同出一脉的贾家子弟。

虽然名字略有些陌生,但是宁国之后便错不了了。

只是不知,何时拜了王公为师,又是何时跑到了扬州城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