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月后。

保定府、深泽县。

自贾瑜出征起,今天已经是第十天。

深泽县县令和县尉早早收到了消息,提前就在城门前的道路旁迎接贾瑜一众到来。

少顷,只见远方烟尘渐起,一支玄甲军队从远方处逐渐露头。

及至近前,只见对方旌旗阵阵,军容整齐,士卒步伐之间虽带有疲惫却依旧有着压不住的昂扬气势。

这十天以来,贾瑜进入保定府地界后便分兵三路,借着士卒精锐的装备和人数优势,所到之处战无不胜,山中贼寇几乎是望风披靡。

而深泽县,也是贾瑜在保定府平寇的最后一站。

三路人马也约定在此会合,商讨后续。

等到高坐在马鞍上的贾瑜近前,县令立马笑着迎上来道:“将军一路辛苦,下官已备好酒席,为大人接风洗尘。”

贾瑜面色殊无喜怒,这般情景他这一路上见得已经太多了。

他也不下马,直接摆摆手推拒道:“酒席就算了,烦请知县将粮食备好一份送来,我部今晚就在城外扎营。”

“是是是,王师远道而来,我们自然要备好粮食不能让将士们饿了肚子。”

县令一招手,从身后唤来小吏吩咐道:“你去府库里将备好的粮食取来,要快!”

见状,贾瑜微微颔首,不管如何对方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

当然他也知道,知县如此上道后续必然有所求。

果然,只见知县在马下弯腰作揖道:“将军,下官尚有一事不明,还望将军解惑。”

“你是想问,这些流民匪寇的安置问题吧?”

“正是。”

贾瑜举目四望,此刻已经是下午接近黄昏的时间。

刚刚又落了一场小雪,气温更低了些。

但此刻大地早已经解冻,雪花融化后露出干硬带着些许霜华的土地。

不少衣衫褴褛身形佝偻的百姓正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为生计往返于县城内外。

这些人一个个面容灰麯麯的,脚下要不踩着破烂的草鞋,甚至还有几个老翁光着脚板行走在冰冷的地面。

贾瑜在内心中轻叹一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诚不欺我。

他低下头,看着马前忐忑不安的县令道:“你随我去中军帐内,彼时自有安排。”

“遵命!”

#

#

半个多时辰后,中军营地已经扎好。

贾瑜端坐在帐中主位,两侧分别是东西两城的指挥使副指挥使分列而坐。

新来的深泽县县令和县尉找了个末尾随便坐下。

贾瑜看着面前悬挂的京畿地图,沉声道:“各部战果如何,逐一汇报!”

唐凌率先起身,拱手道:“将军,我部从房山县出发,一路经过易州、完县,其中讨伐山寨共计十七处,剿除匪寇四千余人!”

柳湘莲不甘示弱,紧跟其后道:“大人,我部从固安县出发,走安州蠡县路径,一路共讨伐山寨二十二处,剿除匪寇有六千人!”

微微点头以示知晓,他二人汇报的数据倒是和贾瑜心中估算的差不多。

柳湘莲的平寇路线贴近山东河南两地,这两个都是人口大省,流民匪寇多一些非常正常。

他思索一二,沉声道:“明日修整一日,后日你二部便入真定府继续按定好的路线推进。后续平寇也要继续维持我的要求,以收缴为主,杀戮为辅!对于家境困难不得已从贼者,酌情从轻判罚。”

唐凌柳湘莲二人齐声应诺。

虽然山贼弱小,但是一路行来连战连胜,多少也给贾瑜立下了一些威望。

毕竟,这支五城兵马司的部队虽是贾瑜择优而选,但是其在半年前还大多以市井泼皮为主,要说战力也着实算不了多强。

这些人上阵之前多少也有忐忑,在连战连捷之后,对于贾瑜的命令自然更加遵从。

部署好了下一步的任务,贾瑜便驱散一些边缘将领,只留下了唐凌、柳湘莲和深泽县县令喻承运在帐中。

喻承运面色尴尬,坐在地面上看着贾瑜发问:“此番行动,你们两边有多少青壮符合本将要求可充作军伍士兵?”

唐柳二人闻言,分别报了个数出来,加起来差不多只有两千四百人。

双眼凝视着舆图,贾瑜在心中盘算。

此次虽说是来扫荡京畿全境,但实际上他不会偏北进军平寇,那里实在太靠近九边宣府,视线过于敏感。

这也是贾瑜和群臣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算下来,实际设计的区域就只有保定府、真定府、大名府、河间府、顺德府、广平府等六处地方。

这其中河间府、大名府等地都是人口较为密集之地,想来境内匪寇人数更多。

如此算下来,贾瑜此次平寇勉勉强强能得两万青壮充当自己未来漕军的骨干。

而且他还要再从五城兵马司内抽出一部分作为新军基层管理,这合计两万五千人左右的人马,就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了!

但紧随之而来的问题其实也有不少,一是兵部不太可能会给出这么大的兵额来,需要自己再去活动关节,疏通人脉。

二是兵部批额也起码要五月,自己这两个月如何养这些人也是个问题。

而且他不可能只供养这两万青壮,流民中其余的老弱病幼自己肯定也要照顾到,不然民心必然不稳。

想到这里,哪怕以他一向的才华,也不禁有些焦头烂额起来。

流民问题,自古就是封建王朝无法解决的问题之一,任是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伟人、洪武帝康熙帝这样的雄君,也只能堵塞其来源,无法从源头根绝。

甚至到了数百年后的大洋彼岸,自诩繁荣文明的灯塔国照样有着大批的流民流浪街头。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流民二字贯彻始终。

刘邦、朱元璋、李自成、太平天国,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基本都是流民起家。

要让贾瑜真的解决流民,他没这个能耐。

甚至今年秋收,倘若朝廷不削减赋税,他甚至不敢保证自己脚下这片刚刚平整过的土地会不会再次出现匪患!

但虽无一世之法,贾瑜也有一些小聪明。

他目光转向一边的县令喻承运,脸上露出一个和蔼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