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悟性逆天:八岁贪官,震惊朱元璋 > 第121章 还扶持政策呢,都十抽六?朱辰够贪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还扶持政策呢,都十抽六?朱辰够贪啊!

朱元璋心中有很多的疑问,

可是此刻他知道也不是自己发脾气的时间,只是好奇的问道:

“我说村长咱们这里不是遭灾了吗?这大麦是怎么来的?”

听到朱元璋问这个,村长有些不感兴趣,可是还是礼貌的回答道:

“咱们老百姓家里是没有麦子了,可是那些富商地主家里有粮啊,这些麦子是我们小县太爷从那些富商家里弄来的!”

听了这话朱元璋直接有些无语了。

宿县遭灾那么重这些富商连一颗麦子都不舍的拿出来,现在朱辰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竟然弄了这么多的小麦。

朱元璋觉得有些讽刺。

觉得这大明的富商没有什么好东西。

可是大明刚刚建立不久,大肆诛杀富商,会弄的大明根基不稳。

只能缓而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接着几人在村长的带领下又参观了好几个酒窖。

他们没有想到,小小一个清水村,竟然出产如此多品类的酒。

实在是让人大为感慨。

参观完这巨大的酒窖。

几人十分感叹道走了出来。

朱元璋看了一眼村长然后问道:

“村长,你们村酿酒,这收入怎么样啊?”

听朱元璋问这话,村长显的很是得意,伸出了一个手指:

“我们这里的人一个月有这个数!”

朱元璋看了又是一惊,一个村的村民,一个月竟然能拿这么多的银子,这在遭灾的宿县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朱元璋吃惊的感叹道:

“你们一个月竟然有一两银子,这收入很不错啊!”

听了朱元璋的话,再看看朱元璋一副震惊的样子,清水村一旁的村民都笑了。

村长很是得意的对朱元璋说道:

“黄爷,给你这么说吧,一两银子连我们一个月的工钱都不够,我们这里一个月的工钱加上分成到手十两银子!”

听了这话,

朱元璋和刘伯温等人极其的惊讶。

一个月十两银子,这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元璋很是不信的说道:

“我说村长,你可别蒙我啊,我店里的伙计一个月也就一贯半的工钱,你们这收入竟然这么高?”

村长看着朱元璋不信的样子,

给朱元璋几人分析了起来:

“黄爷,你要不信,咱给你算个账!”

“我们这里的村民,一天的工钱是四十五文钱,这一个月仅仅工资就一两多的银子!”

“另外一个月小县太爷给我们村的这些人分红最少八两银子,这加起来起码十两银子!”

听村长这么一说。

在场的人都非常的吃惊。

这一天的工资就四十五文,在大明来说已经是非常高了。

没想到这家伙一个月的分成竟然八两多的银子。

这家伙村民都挣了这么多钱,朱辰估计挣得钱更多。

以朱元璋对朱辰的了解,朱辰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那捞银子的劲,能让自己亏了?

朱元璋立刻问道:

“你们一个月分红八两多,那你们小县太爷抽几成啊?”

村长看了,高兴的一笑:

“我们这酒厂建立没有多久,我们小县太爷说了,给我们村一些扶持政策,十抽六就可以了!”

听了这话,朱元璋就吸了一口冷气。

这他娘的还扶持政策呢,都十抽六。

要是没有扶持政策那得抽多少啊!

太狠了,

简直太狠了!

看着朱元璋那气愤的样子,

马皇后知道这事又刺激到朱元璋了。

只听到朱元璋对那村长说道:

“我说老哥,你们县令抽这么高比例的银子,你们也愿意?”

听朱元璋这么一问,那村长反而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黄爷,你这就是不了解情况了,在小县太爷来我们村子之前,我们这里一个破烂的小村子,整个村的人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小县太爷来考察之后,因地制宜,利用我们村子底下的这大山洞,和村子的清泉,制定了让我们村子建酒厂的策略!”

“亲自来我们村做指导,从酿酒的方法到出酒,手把手的教我们,而且这些酿酒的设备和原材料都是我们小县太爷为我们提供的!”

“酒制作出来了销路都不用我们考虑,有人来我们村里收购!”

“我们就负责酿酒,其他的都不用操心,这四六分多吗?

要不是我们的小县太爷,就我们这种穷了千年的村子,估计在大灾的时候全村人就死绝了!”

“就是他不给我们分红,只给我们一口吃的,我们也愿意跟着他干!”

听老村长这么一说,朱元璋就是一阵感慨。

他没想到朱辰在这宿县的影响力竟然如此之大,一个清水村的村民都对他如此的爱戴。

朱元璋看了一眼那村长,继续问道:

“咱们县的县令有如此之好?”

听了朱元璋的话,老村长笑了笑:

“那当然好了,就我们这种几个朝代都翻不了身的老大难,小县令都让我们村翻身了,你说他好不好!

而且不但我们村日子好了,据我所知,我们小县太爷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每个村子现在发展的都很好!”

其他的朱元璋还能理解,一村一策,让宿县的每一个村子都富了起来,这就很震撼了。

“这不可能吧,每个村子都富了起来?”

“怎么不可能,隔壁做家具加工的村子,收入不比我们差!”

听到这里朱元璋一行人又是一阵惊讶。

把每个村子都打造成了一个小工厂,这种魄力这种胆识也只有朱辰能干的出来。

马皇后听了很是高兴。

自己的儿子能有如此的魄力和成就,她这个作娘的怎么能不高兴呢?

看着大家一副很是得意的样子,简直将朱辰奉为神灵,朱元璋有些不高兴了。

好像在宿县只有朱辰,没有他这个大明的皇帝了。

朱元璋指了指上边的村子,故意问道:

“你们的小县太爷那么好,怎么不把你们的房子给收拾一下,我看有些房子都快要坍塌了!”

朱元璋这么一问,那村长就更加的自豪了!

一旁的村民也得意的笑了起来。

只听到村长很是得意的说:

“现在谁还在这里住啊,我们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在宿县新城里的小区买了房,住在那里有多舒服啊,也就是我们这些糟老头恋旧,偶尔在这里住住!”

朱元璋听了,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原来人家已经都住进了小区里。

那小区他去舟山的时候见过。

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在外边看了看。

听那些住在小区的人说,小区里的房子住着相当的舒服。

他看了一眼老村长:

“那小区如此的好?”

老村长笑了笑:

“你要是不信,可以跟着我们的队伍去他们小区看看,一会儿有人要去新城办事!”

朱元璋听了点了点头。

宿县的老大难,清水村都发展如此的好。

朱元璋觉得其他的地方也没有必要再看了。

先去看看那小区再说。

很快几人就跟着去新城队伍出发了。

往回走的时候朱元璋才注意到每一个村庄里的路都修的相当的平整宽广。

只是自己来的时候,注意力没有放在这上边。

道路很平,马车风驰在上边,很快就再次到了宿县的新城。

来到了住宅区,一看那一栋栋金碧辉煌的高楼。

比自己在应天的皇宫看起来还要气派。

朱元璋一行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个老百姓这住的也太豪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