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关平,一统三国 > 第172回 陆逊设空营计逃往南岭大山,张辽兵发濡须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回 陆逊设空营计逃往南岭大山,张辽兵发濡须口

天黑后,双方各自休息。山谷里暂时安静下来,偶尔听到几声马的嘶鸣声。除了一些巡逻的士兵,打了一天仗的双方大军都沉沉入睡。突然,一匹马从山谷东面的吴军大营跑出,一名精干的吴军士兵举着鞭子不时的抽打马的屁股。马儿如离弦之箭,跑出山谷,直奔九江口。山谷中,孙奂和孙松坐在帅帐中,没有睡意。他们两个已经知道,汉军来了援军,骆统和吕据的大军已经全军覆没,自己这边已经没有援军了。陆逊在九江口和关羽对峙,柴桑也被吕据把大军带走了。如果汉军从东面打来,自己这大军就彻底交代了。

所以二人商议之后,派出亲兵直奔九江口,告诉陆逊,看有没有好办法,绝不能坐以待毙啊!二人还不知道建业和九江口被汉军拿下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上,亲兵回来了,这是孙奂的亲信,进入大营跑进帅帐,刚要跪倒行礼,就支撑不住,趴在了地上。喘着粗气,说道:“将将……将军,大事不不不不……不好……”

孙奂和孙松几乎一夜未合眼,天快亮的时候,才眯着一会儿,见亲兵如此,知道有大事发生。赶忙起身坐起来,让他慢慢说。一个亲兵送过来一杯水。喝完之后,这个亲兵说道:“将军,九江口丢了,陆大都督和孙将军逃去了柴桑。”

“怎么回事?”孙奂忙问。

“我回到九江口,老远就看到城内汉军旗帜。就化妆成百姓,进入了城内,假装吃饭的时候,我问店老板,人家告诉我,九江口已经丢了五天了。大都督和关羽鄱阳湖大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大都督知道九江已经无兵了,就放弃了九江口,撤往了柴桑。听店老板说江北的孙超将军被张苞炸死了,三万大军全部投降了。现在正在带大军南下,要与关羽合兵一处。向南进攻了。我于是连夜又去了柴桑,禀报给了大都督。大都督说,前天为了能大败严颜,大都督让吕据带走了1万大军前来,如今柴桑加上大都督带去的人也只有七八千人了。大都督得知骆统吕据全军覆没的消息后说,事已不可为了,让孙将军尽快撤离谷口,和大都督合兵一处,撤往岭南地区,借助南岭地势之险要,保存实力。然后从岭南招兵买马,再图岭北。”

孙奂微微点头,问道:“大都督可有良策?”

“大都督说,大军撤离时要轻装而行,留下一座空营,白天多做一些干粮,晚上路上带着急行军,步兵携带粮草先行,骑兵留下断后,一天后,骑兵再晚上出发。早中晚正常点灶,切勿减灶。否则被汉军发现,必然来追,就危险了。”亲兵说道。

孙奂点头,说道:“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孙奂让士兵请来孙松,把事情说了一遍。孙松说道:“如今我吴国已经完了,皇室之中要有个带头的才行,不如你就做这个吴王吧,我们都听您的号令。”孙松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时候更没了主意,孙奂是他的长辈,所以就说出这个话来。

孙奂一听,眼前一亮,说道:“如今孙氏家族中就剩你我二人了,我们还要多多互相支持。既然贤侄如此说,我也就不客气了,我就先做这个吴王,等将来巩固了地盘,你就是丞相。”孙松也很激动,二人商议了一番,孙奂让孙松带骑兵在大营守护一天,等第二天夜里再出发。自己则带领步兵押运粮草等往鄱阳湖撤离。同时派出亲信去柴桑,让陆逊带大军和柴桑的物资武器等坐船沿赣江直奔南岭,并同时在沿线郡县征集人马物资,一起去南海郡。

由于陆逊是大都督,有临时兵马物资征集权力,所以当见到孙奂的亲信后,立刻组织大小战船和百姓渔船等,并征集了大量年轻力壮的百姓一起搜刮物资粮草铁器等,一并乘船,进入鄱阳湖,一时间,周边郡县全都行动了起来,进行了一次大扫荡。能用的都带上船,人员从16岁到60岁全部征集过来。居然征集了十万人之多,大小船只5000余艘,当地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之人。陆逊率领大部队,沿鄱阳湖南下,经赣江直奔南岭山区。

大军浩浩荡荡,半路上正好孙奂带的大军追上了,一起乘船而行。粮草也都放在了船上。又走了一天,孙松带着骑兵,把豫章郡的物资和人马召集了一些,也追了上来。全部登船之后,大军继续前行。孙奂召集众文武官员,宣布了自己为吴王的消息,并做了一次激情的演讲。大家觉得暂时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做领头人。孙奂怎么也算孙氏家族的族人。而且还是带兵将军,之前就是亭侯。也算合理。陆逊虽想等找到孙虑后再定,但眼前明显也不会轻易找到,又不能没有领头人。所以也就同意了。

陆逊带大军南行,暂且不说,王平严颜等人在大营内休息了两天,到了第三天早晨,吴军大营中鸦雀无声,连马鸣声也没有,到了早饭时,连炊烟也不见了。王平登高望去,吴军大营还在,旌旗也还在飘扬,但却不见一个吴军士兵。王平又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一拍大腿,“嘿!让吴军逃跑了!留了一座空营!”然后带着亲兵下了山,来到大帐,找严颜和吴懿商议。二人一听,也十分懊悔,这要是早发现,随后追杀,岂不消灭吴军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吴懿主动请缨,带着五千重步兵前去查探,看是不是有埋伏!严颜和王平同意,并带了五千重骑兵在后面随时待命,以防不测。吴懿带人小心翼翼靠近吴军大营。等走到了大营门口来了,也不见人影出来。又往里走了一段,依然没有人。王平让大军进入搜查。果然是一座空营,除了大帐和旌旗还在,其他的人马物资全都没有了。王平让人给严颜和王平报信。

二人我来到营中,确认吴军摆了个空营计!几人让士兵把大帐收了起来。吴懿就想带军去追,王平说道:“穷寇莫追,万一路上有埋伏,岂不损失人马?吴军已经知道必败了,所以才摆了个空营计。我们回去收拾物资,也准备向东进军,和关将军会合吧。”

众人点头,拔营起寨。同时派出几名探马到前方查探,果然,一个时辰后,探马来报,山谷中到处是马蹄印,已经跑出了山谷,往南去了。且山中没有埋伏。

于是大军迅速出发,并给关将军报信。报告这里的情况,请求指示。等大军出了山谷,探马也回来了,豫章和鄱阳郡的探马回报说两郡已经被搜刮的什么也没有了,人没了,粮草没了,金银珠宝铁等有用物资全都带走了。可谓一穷二白。又等了一刻钟,柴桑的探马来报,陆逊带大军及所有船只都沿赣江往南去了。

王平三人商量让大军先在鄱阳湖边休息休息,派出亲信到九江口,再次禀报关羽,看用不用追击。其实也无法追击,陆逊带的是水军,王平他们是陆军,没有船,追上了也没法打。这段时间的战斗,武器消耗殆尽,两万大军进入吴军腹地,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王平在这里等候关羽消息,暂且不表。且说合肥的张辽、徐晃,收到了关平要求出兵攻打濡须口的命令。立刻组织六万大军兵发濡须口。

濡须口是从合肥经巢湖进入大江的咽喉要道。

孙吴与曹魏之间在濡须口前后共计两次大的战争。因战场主要在濡须附近而得名。

濡须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如果东吴丢失濡须口,魏军就可以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逼近建业(南京),所以,濡须口为兵家必争之地。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决定将都城从京口(镇江)“徒至秣陵”,即南京,张纮对孙权说:“秣陵的山川一带有帝王之气,如果明公在此建都,一定能成大事,不过秣陵名字不吉利,不如取名建业。”孙权于是下令兴建石头城,这就是南京又叫石头城的来历。这次迁都标志着孙权势力范围的政治中心向西移动,开始向长江中游发展。孙权深知,在赤壁之战中遭到惨败的曹操一定会再来伐吴。当时,含山、无为已经属于孙氏控制。曹操要渡江伐吴,必定要从巢湖,经濡须水口,进入长江。孙权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濡须水口不保,长江岸防就会门户大开,魏军就可以随时直逼都城建业。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防御。孙权在濡须山上筑城建设东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孙权又在吕蒙建议下,修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大败。此后,经过几年的休整,一代枭雄的斗志不减。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一面向关中、陇右地区扩张势力并威服各类胡人,一面开始在淮河以南同孙吴势力展开争夺。曹操深知巩固江淮地区这条战略防线的重要性,如果合肥、庐江、巢湖一线失守,那么其势力就要退到淮河以北。这样魏吴双方都把目光聚焦到东关濡须口,长达40年的魏吴濡须之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第一次濡须之战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冬,曹操平定关中后,解除了后顾之忧,便决定对孙权用兵。刘备为了策应孙权,派遣关羽攻打青泥。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着大军南下而出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孙权以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自率七万主力进驻濡须。孙权方的将领周泰也率领军队前来抵挡曹军。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手下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首级。此番造成魏军极度恐慌,误以为东吴大军来袭而起身备战,纷纷举起火把、擂鼓呐喊。等到曹兵反应过来时,甘宁已经撤退,回到了东吴军营。当夜,甘宁见到孙权,孙权笑着说:“这也够把老头子(指曹操)吓一跳了吧,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字兴霸),足相敌也。”战役后期曹操出击濡须,派遣水军作油船,夜渡洲上。孙权派遣水军将领前往围剿曹操水军,俘获曹操水军三千余人。曹操水军的沉没溺亡者亦有数千人之多。此战,孙权水军大胜,于是曹操水军坚守水寨不出。一天,孙权借着晨雾,乘轻舟去曹营前观察,舟行至五六里接近曹营。孙权命军士擂鼓奏乐,曹操见吴军整肃威武,随后下令弓弩齐发,不让吴船靠近。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孙权令调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船慢慢平衡过来,这才安全返航。这便是着名的“草船借箭”历史原型。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的事迹,只不过是罗贯中小说改编而已。后来,孙权数次前来,欲再度重施草船借箭之事。而曹操在有了前车之鉴以后,坚守不出。孙权于是亲自前来,乘轻船,从濡须口来到曹操的水军营寨前。曹军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准备攻击他。曹公则说:\"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曹操下令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曹操见孙权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再次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在熟悉了濡须口地理环境后,用重兵围攻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获了镇守江西大营的东吴都督公孙阳。而东吴军队善于水战,虽然江西大营被曹军攻破,但濡须坞依然掌握在吴军手中。战役结束春雨渐多,孙权给曹操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上一张字条,字条上写道:“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拿着信对手下诸将说:“孙权不欺孤也”,便主动撤军。曹操于四月回到邺城。第一次濡须之战,在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最终,曹操北撤。

第二次濡须之战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攻皖城,魏将张辽从合肥率军出发去救援皖城,到达硖石时,听闻皖城已被攻破,于是,筑垒硖石南而还,谓之南硖戍。同年七月,曹操征讨孙权,并在同年十月回师。因为这一次曹操的进攻目标没有被历史的记载,皖城、濡须、瓜步、历阳,都有可能是曹操此次的进攻方向。所以暂且不计入濡须之战。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孙权趁曹军远征汉中、江淮空虚之时,进攻合肥,却被魏将张辽击破。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又以蒋钦为濡须督,与吕蒙共督诸将。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操整兵完毕,兴师伐吴,孙权率兵抵御。曹军拿下宛城,进入居巢,开始攻打濡须口。当时,江淮地区的天气一直很恶劣,时常风雨交加。使得魏吴双方都受到了影响。张辽、臧霸担任前锋,在行军过程中遭遇了持续的大雨,在泥泞不堪的路途中,前锋大军先到江边,而主力大军尚未到达。此时,江水上涨,东吴的舰船也稍稍前进。由于霖雨、水涨容易导致水灾,东吴水军可以凭借舟船而在随时可能产生的水灾中游刃有余。因此,张辽、臧霸的将士们都感到不安。眼见雨越来越大、水涨而缺船,张辽认为应该防患于未然,意欲自作主张的撤军。但是,臧霸坚持要执行曹操的屯驻命令而反对撤军,因此向张辽劝谏道:“曹公让我们屯驻,您却要撤军。曹公是那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张辽接受了臧霸的建议(张辽已在209年假节,臧霸此时无假节),于是屯驻了下来。等他们屯驻到了第二天,收到了曹操的撤军令,于是主动撤军。张辽回到曹军大营后,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曹操。曹操非常赞赏臧霸的勇敢,任命臧霸为扬威将军,授予臧霸假节。天气的恶劣也同样影响了吴军。东吴水军大将董袭率五楼船屯驻于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艨艟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但董袭大怒说:“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谁再说要逃走便立斩!”于是无人敢再干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孙权临时换上丧服,参加他的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参与攻打东吴的各路曹军,顶着连绵不断的大雨,跋涉着泥泞不堪的道路,终于在居巢完成了集结。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在天气转好后,曹军进屯江西郝谿,开始正式进攻。在曹军前锋尚未屯驻好时,吕蒙便将其攻破,使之败退。但曹操的大军很快就赶到了,并对濡须口发起了猛攻。东吴军队在都督吕蒙、濡须督蒋钦的带领下,奋力抵挡曹军的进攻。魏将孙观在猛攻濡须口时,被流矢射伤,但仍坚持奋战。曹操事后慰劳他说:“将军受到如此重创,却表现得更为勇猛,你不是应该为了国家而更加珍惜爱惜自己的身体吗?”于是转封孙观为振威将军,但由于孙观受伤太重而最终因伤去世。东吴猛将周泰继213年濡须之战后,又一次地率军来到濡须口参战。中郎将徐盛、偏将军朱然也都纷纷前来参战。当初,蒋钦的部下曾因犯罪而被徐盛处死。徐盛由此认为自己和蒋钦有私嫌。到了曹操攻濡须时,蒋钦早已被任命为濡须督,并和吕蒙持军统领,节度诸将。徐盛时常惧怕蒋钦因过去的事情害自己,而蒋钦常称赞他的优点。徐盛敬重信服他的品德,与众人论蒋钦的美德。虽然吕蒙、蒋钦、周泰等人奋勇抵抗,但东吴军队渐渐力不能支。孙权最终于二月退走。三月,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营请降。曹操虽然在濡须地区打出了“权退走”的胜利战果,但是鉴于东吴军队的顽强表现、朝中政敌的蠢蠢欲动,曹操最终选择接受了孙权的请降,于是引军返还,遂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居巢。孙权得知曹操批准了自己的请降,大喜过望,并在战后,任命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任命蒋钦为右护军、典领辞讼,任命周泰为平虏将军并接替蒋钦而担任第二任濡须督。曹操也在战后,任命温恢为扬州刺史,任命蒋济为扬州别驾。第二次濡须之战,在曹操的猛攻之下,防守濡须的孙权被迫率军退走,并遣使请降。曹操取得了名正言顺的胜利。但曹操后方不稳,朝堂之中的反对势力蠢蠢欲动,再加上西线还有刘备进逼汉中,所以,还不具备大规模渡江条件的曹军,见好就收,退出了濡须一线,还屯居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