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 > 第59章 找到了大阪师团,生意这不就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章 找到了大阪师团,生意这不就来了

七月份的局势相对紧张起来,鬼子11军开始了兵力抽调,集中优势兵力向南进击。

这也是西皮先生愿意花点弹药,稳住泛东地区的原因。

张岚清趁机狠抓军队,在两位师长身上挂上了【虔诚皈依】【有令必行】的词条,算是暂时的拿捏住两位师长。

其余的营连军官,轮番被张岚清接见,以慰问为由,不断的刷新对方身上的词条。

保证忠心的基础上,不乏一些提升身体素质、作战能力的词条,给他们罗列上去。

军内加强军纪,士兵加强训练,掌控住基层军官,能迅速的调理好整支部队。

他每天只有三次刷新词条的机会,不可能给每个士兵操作。唯有先把军官搞定,士兵可以通过训练提升战斗力。

周边的几个伪军头子,不断向封城示好,暗通曲款。

同时还能卖一些日军的弹药,为张岚清补充储备。

毕竟他手上有大批的日械武器,弹药供应上一直是个大问题。

华北地区伪军极多,这些人手上,总能流通出日式的弹药武器,只要有钱,暗中的交易不断。

连续购得弹药17万发。

刘涛回到了封城,带来了一份好消息。

他深入到了桐柏山地区,跟地方的商户们建立了联系,还遇到了一些伪军汉奸,这些汉奸背后站着大阪师团。

那个精通生意,擅长做买卖的师团,如今正在鄂北汉水地区驻扎。

张岚清连忙叫来了刘涛,询问具体情况。

有关大阪师团的传闻,一直是片面的。这个师团在国内的动作不多,基本活跃于华中一带,后续抽调到了菲律宾跟老美折腾。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只能说非常有个性,活的最通透的一群人。

不会盲目的送死冲锋,喜欢用各种理由搪塞上战场。

热衷于财货交易,个人利益大于一切。

可你要是把他们想成好人,或者愚蠢的笨蛋,未免太小看大阪师团了。

能入围甲种师团,战斗力就不会差。

刘涛将近期的活动情况跟张岚清简单的汇报了一番。

“司令,信阳仅有一个大队的守军,我打听了情况,江北部队正在集结调动,往江南行动。”

“鬼子拨付了大批物资,以前没用完的,都可以拿到黑市上交易。”

用金条开路后,刘涛有幸结识了几位黑市上的老板,可谓大开眼界。

只要你拿的出小黄鱼,要什么有什么。

“美国货、英国佬的货、日货、德货,就连日本娘们都有,真让我大开眼界了。”

张岚清打断他胡思乱想,别扯这些有的没的。

桐柏山地区势力复杂,日伪军?中央军、杂牌军,再加上山区的地形犬牙交错,很难形成有效的管控。

在日战区、游击区一直有暗中交易,这点并不出乎意料。

“粮食情况如何?”

“不多,我用心搜罗了一番,只买到了10万担,鬼子对粮食管控的严格。再加上运输不易,不好运作。”

10万担,对于泛东地区是杯水车薪,一旦旱灾大规模爆发,这点口粮吃不了多久。

守军竟然只有一个大队,预期中,这地方至少是一个步兵联队。

可能是兵力抽调,顺铁路南下,支援江南的战事去了。

这对张岚清而言,倒是一个机会。

可趁机向信阳地区渗透,拉拢伪军,构建信息网络。

黄泛区的存在,令南北通行上存在巨大的麻烦。

遍地淤泥,车辆无法通行。

黄泛区的西面是第一战区地盘,东面则是日伪的地盘。从西边开拓路线,还是从东边绕路?

这个事情很好解决,只要他接受金陵的拉拢,摇身一变就成了和平军上将。

既可以是山城的第五路军中将司令,亦可以是金陵的第五集团军上将司令。

游走于两颗鸡蛋之上,似乎对自身更有利。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把手上这批人好好的训练出来,泛东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目前来看,淮北、苏北、鲁西南的伪军都不愿意跟张岚清交恶。

金陵的拉拢更是接连不断。

大家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

最难受的莫过于张岚峰,躲在金陵没露头。

鬼子不想派兵,伪军又是战五渣,眼看着张岚清在泛东风生水起,恨得牙痒痒。

崭新的军装一换,感觉立马不一样了。

脱去了伪军的黄皮后,泛东各县驻军变成了清一色的正规编。

四个师加一个封城警备团,近五万兵力,分别驻扎在各处。

沿途的炮楼据点均有士兵驻扎,层层防护。

这伙伪军出身,连杂牌都算不上的家伙,被张岚清调教的有声有色。

继续训练月许,变化还会更加明显。

张岚清单独安排刘涛先行,带他特务队的核心班底,前往信阳地区运作。

同时联系刚刚担任豫省军统站副站长的马子龙,请军统配合行事。

对峙阶段,大多数时间并无战事,却也应该防患于未然。

对信阳展开渗透工作,让马子龙倍有兴趣。

最近一直有小股的运粮队伍,通过黄泛区,将日战区的粮食运输过去。

大概知道了张岚清在这边的动作。

马上就有新粮征收了,八九月份新粮出来,足够养活三五万人,张岚清费心思采购旧粮干嘛?

这一点令马子龙倍感不解。

其手下的特务,深入到信阳附近,摸清周边的伪军跟鬼子。

沿桐柏山地区,日寇驻扎的兵力并不多,主力部队南调作战。

但对峙的国军却并无主动出击的想法。

能对峙便对峙,绝不主动出击,消极怠战的情绪非常大。

双方已经养成了习惯,日军出击,则退避不战。

等鬼子撤退,再反过来收复失地。

这跟山城西皮先生的策略有关,反击八路胜过抗击日寇,在他眼中,日寇不是最大的威胁。

不断冒出来的根据地,才是掘坟挖墓的危机所在。

他尚且如此理解,下方的嫡系将领更懂得察言观色,保存实力放在首位。

若是这些军官能同心同力,何至于处处被动?

这并非一言一句能够解决的问题,更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形势。

刘涛带着特务20余人,深入到信阳地区,想办法联系到第四师团的关系户。

单纯的粮食交易,不能满足张岚清的野心,要走军火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