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随即沉淀为一种近乎严肃的平静。镜片后的眼神没有躲闪,反而像沉静的深潭,清晰地映照出主持人的身影和摄像机的镜头。
会议室里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几秒,只有摄像机运作时微弱的电流声。
他没有急于反驳,也没有露出被冒犯的愠怒。相反,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那是一个准备进行深度交流的姿态,带着技术人特有的认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这个问题,”李焕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带着一种穿透喧嚣的力度,“很尖锐,也很……典型。”他微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斟酌每一个字的重量。
“首先,我想澄清一个概念:‘特殊照顾’。”他直视着主持人,“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尤其是像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这样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对国家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的行业,在发展初期,都离不开一个健康的、有前瞻性的政策环境。”
“这不仅仅是橙子科技,这是所有在华国这片土地上,真正想做点事、做点创新的企业,共同面临的背景。”
“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大政方针,是阳光普照,绝非针对某一家企业的‘特殊照顾’。”
“如果这算‘照顾’,那我们所有在做努力的企业家,都是受益者。”
李焕的语气平实,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主持人专注地听着,没有插话。
“至于‘抄袭’和‘复制’……”李焕嘴角牵起一丝自嘲又略带锋芒的笑意,“这顶帽子,从橙子科技诞生第一天起,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想给我们戴上。”
“今天,在橙子科技最新的旗舰机上面,我们将能看到快速充电、多摄像头协同、人机交互……这些技术,最初由谁提出?又在谁手中不断迭代、成熟?”
“技术发展的规律,本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学习、消化、吸收,然后结合本土市场的需求和痛点,进行再创新、深创新。”
“我们尊重所有的知识产权,也在持续投入巨资进行自主研发。橙子科技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在业内是公开的、透明的。我们拥有数千项核心专利,这是对‘抄袭’论最有力的回应。”
他语速平缓,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说到‘改革’和‘开放’……”李焕的神情变得更为郑重,甚至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信念感,“主持人,我刚才说了2009年第一次接触苹果时的震撼。那种震撼,恰恰来自于开放带来的冲击!”
“没有改革开放,我们根本接触不到那样划时代的产品,激发不了那样强烈的追赶和创新的欲望!橙子科技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全球化浪潮下技术扩散与本土智慧结合的成果。”
接着李焕微微提高了声调,语气愈发坚定的说道: “我,以及橙子科技,从来不是改革的反对者,开放的阻碍者。”
“恰恰相反,我们是改革开放最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质量的开放,更深层次的改革!”
李焕目光灼灼,透过镜片锁定镜头,仿佛在向所有质疑者宣示: “我们拥抱开放,拥抱全球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但绝不意味着放弃自主创新的脊梁!我们支持改革,支持建立更公平、更高效的市场机制,但绝不意味着全盘照搬、放弃符合我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道路!”
“该开放的地方,大门要开得更大、更敞亮!该坚守的城墙,也必须根基稳固、坚不可摧!因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求不来的!这,才是对国家、对产业、对用户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李焕的声音在小小的采访间里回荡,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和不容置疑的决心。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冷静的剖析和坚定的信念。
一副眼镜丝毫遮盖不住李焕那强大的气场,主持人也被李焕那充满自信的气场所感染,不过她没有立刻追问,而是给了李焕,也给了所有观众几秒钟的沉默,去消化这番掷地有声的回应。
“非常发人深省的一番话。”主持人点了点头后称赞道。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想,而且我想给所有创业者提一个醒,全球化浪潮之下,我们似乎可以从全球市场上购买到足够先进的元器件和技术,但真正的高科技是花钱买不到的。”李焕点到为止的说道。
“哦,那你的意思是可能发生逆全球化的现象?”主持人立即抓住了李焕话语中的潜台词,直接挑明问道。
“我们首先要知道,之所以会有全球化,是因为参与到全球化的国家都满足于从全球化贸易中赚取的利润,这是全球化存在的根基。”
“可是截止到目前,你觉得每个国家还会满足于自己在全球化贸易体系中所分得的利润吗?”李焕并没有直接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而是接着反问道。
“据我所知,有一些国家是不满意的。”主持人点了点头后说道,但并没有指明到底是哪个国家不满意。
“是啊,既然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满意,那势必会对现有的全球贸易体系产生影响进而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势必会对现有的贸易体系产生冲击,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迎接这次冲击。”李焕深知这次采访一旦播出会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他说的每个字都可能被放大和解读,所以只能隐晦的提醒道。
“说说橙子手机吧,你刚才说橙子科技已经推出了新的一款旗舰机,而且据我所知售价甚至可以比肩三星和苹果这样的高档手机,你觉得消费者会认可这个价格吗?”主持人也知道这个话题太过敏感,当即话锋一转,接着对李焕问道。
“没错,我们近期确实会推出一款新的机型,至于说价格嘛。”李焕顿了顿后接着说道:“这确实是一个消费者和市场都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当我们谈论一款手机的‘价格’时,我们真正在衡量的是什么?”
不等主持人回答,李焕自问自答: “是它的成本吗?是品牌溢价吗?我认为,最终衡量的,是它为消费者创造的综合价值!是它能否满足,甚至超越用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