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七零,被老爸上交国家 > 第146章 终于在一起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到时间差不多之后,纪希灵拿着一大包小包的行李,就往车站里面走。

因为接下来的一段路,纪潇他们,并不能跟随纪希灵一起走,所以他们也只能将纪希灵送进车站,在确认纪希灵进入车站候车室之后,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火车站。

他们不知道的是,那边走进候车室的纪希灵,在看到他们离开车站之后,就拎着自己大把小包的行李,艰难的走到了一个无人注意到的角落,先是隔空将一些行李收了起来,就在她想要有下一步动作的时候,就有人朝着她所在的角落走来,他觉得这个地方还不是特别安全,转而拎着行李,前往洗手间。

她在看到这时候的洗手间已经是用几块木板隔成小隔间了之后,倒是不由得松了口气,将自己所有的行李全都搬进隔间里面之后,就趁着四下无人,将那些东西能收的,比较重的,还有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全都收进空间。剩下的,都是一些看起来大且重,但实则比较轻的一些包裹在外面,用来掩人耳目。

等到列车进站的时候,纪希灵艰难的提着属于自己的几个行李,终于挤上了火车,找到自己所在的卧铺车厢。看到这个卧铺车厢里面,已经有两个人在休息了,所以人很是小心的放低了声音,加快了收拾东西的速度,简单的将自己带过来的那些行李收拾好之后,就洗漱好,躺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张床上准备休息。

不知道是因为累了还是怎么,反正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但其实这只是假象,真实的她,是将意识投进自己的空间里面,因为许久没有动静的系统突然提示她,自己的系统空间有了新的变化,还开出来了个彩蛋,让她抓紧时间前去查看。

这是因为纪希灵前段时间已经集齐了系统升级中的一个条件,现在她所拥有的系统空间,已经升到了六级,距离满级又近了一步。而这次系统空间里面,就规划出来了一个,可以自行控制时间流速的小房子,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并且其中每一个课程,都是那些名师教授的。

纪希灵在看到这次升级,居然开出了这么一个彩蛋,很是开心,自己终于获得了免费的培训教师,相信自己的成绩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睡了一觉醒来,火车也已经快到宋城市了,纪希灵一下火车就立马朝着那边办公大楼前进,准备汇报工作,在汇报完工作之后。她跟上面的领导详细了解的一下,有关于后面可能会要去参加的几场比赛的相关要求及条件,就准备回村,根据自己写出来的培训计划,将其更完善一些。

就在纪希灵在宋城市这边的工作慢慢走上正轨的时候,那边的纪希颖跟文青两人也正式复工了。

就在他们复工之后的某一个周末,文青将纪希颖约出去,对她做了正式的告白,纪希颖也因为在这段时间跟文青的相处过程中,越发觉得文青是个不可多得的良人,在文青跟他表白了之后,也就答应了下来。

两人在回家之后,都将自己与对方交往的消息,全都告诉了家长。两人的家长,也因为他们两人共患难的事情,觉得自家的女儿、儿子可能真的就是感情深厚,并且心有灵犀,所以在他们得知了之后,非但没有反对,反而还非常支持他们两人在一起。不管是在约会的时间,还是在约会的金钱上,都给了他们极大的便利。

至于纪希灵,则是在他们俩正式确认关系之后,才收到了纪希颖写给他的信,说是她跟文青已经正式在一起了,纪希灵为了表示祝贺,叫宿州帮着给自己准备了贺礼,谁让她在上阳村这边,实在是找不到什么,比较有美好寓意的东西,可以送给纪希颖他们呢。

因为纪希灵要给他们送的礼物,要后面一点时间,才能送到他们手上,所以她先去写一封回信给纪希颖,想要了解一下他们两人,当初到底是怎么在一起的。还有就是,想知道他们在在一起之后,纪希颖对于文青的看法,是否有了变化。当然写那封信回去主要的目的,是想要叮嘱纪希颖一定要好好复习,如果可以的话,让她拉上文青一起学习。

就在她这封信寄出的当天,她又收到了另外一封信,但是寄件人的姓名,她印象当中,自己并不认识。原本她想载个和将那封信给退回去的,但是她突然想到,这寄件的地址,是沪市的研究所。她突然想到,会不会是沪市研究所那边的研究人员,已经对她制造出来的那塑料薄膜,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出来,这才写信给她,她拿到信,就迫不及待的在大队部办公室边那边拆信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不由得开心的大叫,旁边的唐建国他们,看着纪希灵这个样子,还以为发生什么事情,连忙询问。“怎么了?怎么了?这是有什么好事吗?还是怎么了?”

“建国叔,这封信里面可是,沪市那边研究所的人员传过来的消息,说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证明我制造出来的那塑料薄膜,如果用来盖塑料大棚的话,确实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一定的劣势。所以他们这才写这封信,跟我说一说,他们对于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还有就是,问我对于那些劣势,有没有什么能够改善的措施。”说着,纪希灵就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寄过来的亲笔信,递给在座的几人看。

“那如果说改善的话,那是不是就能正式投入生产了?我们是不是也就能用上,你说的那什么塑料薄膜盖的大棚了?”唐建国迫不及待的开口询问纪希灵,迫切的想要从纪希灵那里知道,是不是快会有这样的好消息会传来。

“应该是的,建国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估摸着大概是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开始生产,我之前就已经跟他们约定好了,能到塑料薄膜正式生产出来的第一时间,我们上杨村,就会是首个塑料大棚的试点,到时候将会有那边的专家过来,进行现场指导,到时候咱们这边可得开设几个试验田。”说着,纪希灵又将信封里面另外一个小信封里面的信纸抽了出来,这才发现这几张信纸里面写着的,正是他们这段时间,研究所那边对于塑料薄膜所盖大棚的研究结论。

因为纪希灵是塑料薄膜的发明者,所以相关的研究,肯定也不能瞒过她,而且,说不定将他们研究成果告诉纪希灵之后,还能得到纪希灵的一些想法的启发呢。

原本研究所那边这种人是想叫纪希灵前去实地考察的,但是他们在知道纪希灵已经离开沪市之后,才想出来这样的办法,将大致的实验结论,给寄一份过去给她。虽然说,他们知道,很有可能,他们所写的信件,会被上面的人给拆开看一遍,是否会涉及到机密。但是,他们也顾不了许多了,谁让他们现阶段已经塑料薄膜所建造的大棚,确实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出来了,他们想知道更多的东西,但要知会过这塑料薄膜的发明者,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动作。

纪希灵在得知他们是将他们这段时间研究出来的一些东西,写了信寄给自己之后,也很是开心,迫不及待的就看起他们所得出的一部分结论。

首先是在大棚的选址上,需要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在大棚的附近,最好是有水源,能够及时浇灌棚内的作物。

这一点,主要是出于塑料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不太扛风,如果风力比较大的话,很有可能会将塑料薄膜给撕毁,破坏了大棚。向阳的话,则是能够帮助植物,吸收更多的阳光,合成相应的营养物质,供给自己生长。干燥的话,只是因为他们发现虽然说塑料薄膜还算是比较牢固的,但是埋在比较潮湿的土里面的塑料薄膜,相较于会更脆弱一些,会缩短它的使用年限。至于土壤要求的话,这是因为搭建大棚,一般在短时间内,就不会再移动大棚了,毕竟建造一个大棚,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至于水源这个要求的话,是因为大棚里面的温度,相较于外界的会比较高,那植物吸收的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掉,所以大棚里面的植物,相对来说会更加需要水源一些,所以需要人及时给这些植物浇水补充水分,那这时候在大棚附近的水源,就会更加方便操作一些。

而且他们还发现,从光、温、水、肥、气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他们实验的实验田里面的大棚,也没有盖的特别大,毕竟一个是场地有限,再一个就是不太利于管理,而且很有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太利于大棚内那些植物生长的因素出现。

从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两个方面考虑,要求大棚尽可能做到方便和牢固耐用。

南方地区因冬季时间短、高温季节长、空气相对湿度会比较高等因素,会建造的稍微小一点,便于实现综合调节,实现良性管理。

北方地区则是因为冬季气温比较低,所以,要将大棚左右两边各留出更多的空隙,将农作物种植的地块离大棚百元远一点,防止农作物冻伤冻死,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大棚相较南方地区的大棚来说,会更大一点。

但是,他们在搭建模型的时候,就发现,按照比例来说的话,要是大棚的宽度在15 米以上的,必须增加高度,否则牢固性、抗风、抗雪、承压力则受影响,易于破损或变形。

大棚的中高和两侧的肩高,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采光、保温、管理操作的性能。

相对来说,如果是将大棚搭建技术,在国内全面推行开的话,那很有可能大家在建造大棚的时候,首选的材料就会是竹木结构的大棚,因为这个竹木结构的大棚,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比较低,而且相对来说这些材料也比较容易找到。

竹木结构多柱式大棚,多为人工操作通风,中高有1.8米,最高不能超过2.2米,肩高约1米。如果是想要将大棚做得更高的话,就势必就会影响大棚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容易破损变形。

虽然随高度增加,可使棚内温度变化趋势较稳定,也利于田间作业和作物的生长,但是在早春季节升温慢、热空气在上层,不利于早熟栽培。

因为目前来说,国内在农业方面机械化程度较低,施肥、定植、产品搬运都是人力完成,所以,尽量避免棚过长,以降低人力负担,所以一般的大棚的长度都会比较短。

而且他们还在研究中指出,如果说是想集中连片建造大棚,两棚之间要保持2 米以上距离,前后两排距离要保持4米以上,以利通风、作业和设排水沟渠,并防止冬季前排对后排遮阴。

至于降雪降雨等条件的话,因为目前他们手上的材料比较少,虽然说后面他们又找了当地的教授,联系人帮他们搞到了一些原材料,制造出了更多的塑料薄膜,用于研究,但是因为沪市这边的地理条件,有些实验,你的条件一直都没能达成,所以他们也就没有相关的实验数据。

给大棚通风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栅内气体成分和调整温度、湿度。

通常情况下,他们操作的时候,都是利用塑料薄膜在大棚的两个出口处,形成大小不一位置不同的缝隙,供空气从缝隙中流过,而且他们发现,不同位置设置的通风口,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是因为还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所以他们也只能稍微的提一句这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