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47章 消失的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出了山门。

虽然藏宝图没有带在身上,但里面所有的情节,经过这几日的观摩研究,其重点情节,已被张信烂记于心,尤其是那个山洞周边环境。

他记得,图上最早引起他注意的,便是出现了飞檐的一角。上面甚至还有一个风铃。

现在看来,那个在图上出现一个角的建筑,原型应当是广元寺的山门了。

从山门向西,顺着围墙走,有一条石板铺的甬道,宽有五尺,宽度正好可以行一辆马车。

他们顺着这条甬道向前走,身边的树木开始茂密起来。

向前走了不远,这时寺院的围墙发生了变化,它向西去的边界到头了,又开始扭头的北,继续做圈地运动。

围墙外围的石甬道,也开始因为围墙的变化,而扭转方向,改成了向北直行。

始终和围墙保持相同的距离。

甬道的尽头,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山丘。

在这个小山丘面前,甬道和围墙戛然而止。

这个小山丘岩石裸露,显然被大面积开凿过。广元寺的后墙,也是开凿了石头后才做的地基。

从这个小石山开凿的程度看,它对广元寺所做的贡献很大,寺内大部分的石构件,都是从这儿就地取材,加工好后送往施工现场的。

修这条甬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山石用的。

同时这个小山丘,也是一条重要的地理标志。

前边,是山地,无路可行。左边,是广元寺的后墙。而右边,则是一片洼地。

从甬道通往洼地,是一个拉长了坡度的斜坡,坡上长满了各种树木。

按照地图的显示,下边应是悬崖,在悬崖的底部,有一个洞。

张信已经确定,这个洞就是藏宝洞。

它和广元寺是邻居,近在咫尺。

张信有点搞不明白,假如这个洞真是藏宝洞的话,他为何在两百年时间里,守得往秘密的呢?难道二百年时间里,和尚们就从不到山洞里边去看看吗?

越想越不明白,进洞看一究竟的愿望越发强烈。

往下走了不久,终于到了这洼地的底部。

这时,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地势是平坦的,没有大的起伏。

同时,刚才拦住他们去路,看起来显得低矮土气的小山丘,随着地势越来越洼,它反而显得高大巍峨起来。并且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陡峭,形似刀削,不可攀爬。

看样子山体如此陡峭,不大可能是当年釆石的原因,而是经过了千百年风吹日晒后,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是特殊地质时期,形成的地质奇观。

悬崖从脚下开始,一直向前延伸。

站在这儿,和地图上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

脚下,是山体,是悬崖。

南边有两座山峰,像一对忠实的情侣,相依相偎,千万年过去了,一直保持着这个形象。

它是这儿的最高峰,也成为了这儿的地标。

现在,他们开始找那个山洞。

他们顺着悬崖,向前搜寻。

原来看起来相当平坦的洼地,其实只是整体看上去造成的假象,视觉上的错误。

真实的地貌是,脚下一个个圆形的堆积物,它们是泥土石的混合体,紧贴山脚,最大高度和人相仿,然后依然降低。

每个这样的包,都是靠近悬崖的地方最高,然后以流水的形式,向各个方向降低。

张信认为,造成这种地貌的原因,一定是悬崖的顶部,呈北高南低的态势,而且上面土质较为松散。

夏天来了大雨,顶部的沙石便会在雨水的冲击下,随雨水落下。到了地面,水往更低的地方走了,而泥沙碎石等东西,则留在了原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个沙石堆。

好像安排好的似,这些出石丘大小相同,高度也基本上差不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也都在十到二十步之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地貌奇观。

这些土丘以及山丘之间的地方,长满了树木和藤类植物,有些东西还带刺,因此走动时,他们分外小心。

地上长满了青草,地面都是原始的,并没有人走过的痕迹。

可以断定,这儿平时是没人来的。

他们有时从土丘上走,有时绕开土丘,一直走到悬崖的尽头,也没发现那个洞。

悬崖的西坡,是一个峡谷,白龙河从这儿穿涧而过。

没找到那个洞,张信的表情变严肃了。

虽然他对这个洞做过多种猜想,但没找到它,还是很感失望。

他想不到,这么个山洞,怎么会凭空消失呢,望着南方那高耸闪一`双峰,他陷入了沉思。

“会不会画图人搞错了,其实那个洞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墨汁太浓了,选成了污染,便把污染点改成了山洞,其实是个误会。”

“这个洞画的很巧妙,很有特色,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下笔的,没有一处是多余的。而且,给皇家画东西,也是不准许出错的,过后皇帝会审稿的,出了错误,会被治罪的。”

“那洞怎么就没了呢?”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你快说说咋回事啊?”

“其实洞还在,它只是被人堵上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看看我们脚下这些土包,靠近悬崖的地方,一人多高,正好是洞口的高度。显然,这些东西是用来掩护洞口的。”

“刚才,你不是怀疑这是上头流水的结果吗。”

“当我看到最初的几个土堆时,我是这样想的,但当出现如此多一模一样的土石堆时,我震惊了。大自然虽然神奇,却不会在同一地方造出如此多相似的东西。因此我肯定,这是人为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那个洞口被无关的人找的。”

“谁干的?”

“当然是朱棣了,也只有他有这个财力。他在最初并没打算封堵这个洞,至少在画图时,这个洞口是敞着口的。否则,那张图就是土堆而不洞口了。”

“可为什么朱棣又改变了主意呢?”

“后来发生了一件危及藏宝洞的事,他不得不改变了生意,封了这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