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江1972我只想赚快钱 > 第352章 别人家的开挂人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郑昆嘴里说出的夜长梦多,他是担心大刘啊,说到这个大刘,不得不说最近一段时间,对方最近的动作。

大刘失去艾锐够之后,痛定思痛,开始思考起来,总经经验;经过思考,他发现,自己的思路没有错,只是碰到了意外,因此,他开始找回场子。

这他就发现了能大科技,这家上市公司是香江庄氏集团控有29%股权的一家电子企业,由于母公司庄氏集团一心发展地产,不断减持能大股份,套取现金。于是能大股价低至其总市值比资产净值低二三千万港元的境况,成为理想的狙击对象。

去年11月11日,万国宝通国际公司代表刘记地产公司提出收购能大科技公司的建议,建议内容主要有:刘记地产以每股0.7港元价格收购能达全部发行股份,共涉及资金0.79亿港元;收购必须获得有关公司9成以上股权 (或刘记地产另订的百分率)才算成立,因而在刘记地产方面大有回旋余地,可视持有几成的股权酌定百分率,极为灵活。

当日证监处通知各交易所暂停庄氏集团、庄氏置业,能大科技三种股票买卖。

当时刘记地产手头并无能达股份,而大刘个人持有能达约1%股权,其弟主持的一家公司持有20.3%,共为21.3%股权。刘家实际上是能大第二大股东。

当时形势是收购双方共持有约50%强的控股权,另约50%为公众所有,其中汇丰银行代理人公司持有的25.84%股权便成为关键。

庄氏方面在对方提出收购建议次日即迅速反击,声明收购价低于两家公司资产净值,呼吁小股东勿接受建议,并表示不排除反收购可能性。

这不得不说,庄氏的反应太传统了,他们还没有适应现代金融的发展,只知道单纯的从股市融资。当年置地饮牛奶,双方就是这样的嘴炮强者,最后牛奶背后的大股东实力过于弱小,不如置地的牛逼,自然就败下阵来。

14日能达复牌后升上0.88元\/股,比停牌前的0.77元升0.11,庄氏升上0.54,远高于停牌前的0.33元,都超过了收购价。市场普遍认为会出现反收购战况。情况正向大刘设想的狙击意图进展。

果然,为保自家产业不失,庄氏只好被逼反收购,到于什么96%员工反对刘记地产成员加入董事局,进行反击,根本没什么用,到时那些员工还能有怎么样?不过人为刀俎,员工不过是鱼肉罢了。

而刘记地产一面在市面上不惜以超过0.8元的高价增购能达股份,并声称已得到中资及银行界财政支持,正部署适当的应付行动。

争持到12月4日,庄氏集团终于宣布以高出爱美高收购价25.7%的0.88元\/股进行反收购。

庄氏也抗不住了,终于找人帮忙,双方开始讲数。而达成这一反收购协议,由庄集按照反收购价买下大刘手上所有的21.3%能达股权,结束了这一场明为收购战,暗为狙击战的战役。这一战,大刘轻巧地赢得654万港元狙击收益,而庄集却遭受了重大损失,先后斥资7000多万元,连同原有流动负债达1.1亿港元,负担沉重。得此教训以后,庄集表示今后再不轻易将控股权降至35%以下了。

另一边,大发证券与大发基金同时套现,同样赚了一笔,不过这点钱,已经不看在那些操盘人眼里,他们只是当作一次工作而已,低买高卖的一次常规操作。

此次过后,大刘感觉应该上,于1986年2月新年上市成功,刘记地产上市前,总股本2亿股,大刘自己持股35%,他弟弟负责的公司控股35%,他妻子负责的公司持股30%。

此次上市,发行五千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2港元,融资一亿港元。

因为他三次操作,香江人也知道了大刘这个人,股票一经上市就受到了追捧,大发证券自然也进行了买入。

大刘的二次上市,一次狙击成功,让他风头无量,融资了一亿港元之后,他开始选择下一个目标。

经人指导,他原本的目标,就是华人置业,这是背后有高人,后期也成为华人置业的股东之一,不过此时此刻,因为刚刚上市,有了一亿港元,正值财大气粗,开始在散户上收购华人置业的散股,不过最后放弃了,因为,他们发现,还有人,也在收购散股,而且,他们发现散股太少了,说明早有人埋伏在华人置业后面。

一切的历史就在大刘失去艾锐够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点,郑昆当然知道,不过他自然不会调整历史的走向。

失去了对华人置业的收购之后,自然要找新的目标。上市公司几百家,自然不是郑昆能管得到的,只要对方动手,香江股市上的股票,他都有,只是多少的问题而已,如果对方打收购战,他直接拿钱走人,高位套现。

郑昆的乱入,香江历史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过不影响大方向的走势。

既然改变了,身为乱入者,自然要改变一些东西,这是他身为很多公司大股东的义务与责任。

既然今年股市要涨,那就要他涨,涨到1987年10月份,而且,他也要开启大规模融资。

除了他自己明面上富贵郑系的上市公司外,那些自己女人们挂名的公司,也将开启融资,而且融资规模,也不会小了。

他预计,规模至少百亿打底;这一波抽血,恐怕不会轻松,原来是小针管,现在怕是要大水泵了。

这样的难度就有些大了,不如提前操作,这样更能让人接受,不然太集中了,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三道四的。

郑昆是典型的又当……又立……

既然如此,还不如从现在开始融资好了,让人们知道,什么叫大出血,什么叫资本的冷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