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无敌六王爷 > 第1213章 封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说秦雄英的批奏,大多都是准、可、知字。

但终究还是有几份奏疏,提了相关意见的。

而提的意见中,明显有庆皇的影子。

也有秦标的影子。

同样也有秦风的影子。

总得来说。

这都是对秦雄英此生影响最大的人。

庆皇看的也相当满意。

“如今这些奏疏,多习惯拽些词句,搞得咱看起来挺累的。”

“大孙没必要跟这些臣子们炫耀才学,引经据典,这会让他们逐字逐句的猜测上心,反而容易出了岔子。”

“直接白话下达旨意,这些臣子自看的明白真切了,若出了错漏,也好直接拿他们问责!”

庆皇毫不顾忌的说着经验。

庆皇喜欢的奏疏,平白直叙。

全都是大白话。

因为草根出身,那些经典看不懂。

有时候可能臣子在奏疏中嘲讽,兴许都看不出来。

索性下达旨意,上的奏疏,全写白话。

这点上。

跟秦风很相似。

只不过秦风喜欢白话奏疏,不是因为不知晓经典,而是因为习惯。

反倒是秦标、秦樉、秦棣,甚至是秦博。

自幼都是受到过儒学熏陶过的,懂得文化。

那些相对拽词句的奏疏,也都看的懂。

特别已故的大哥,最为欣赏词句。

故而这些大臣们上奏的奏疏。

也多容易拽词句,以求迎来秦标的欣赏。

这也就是所谓的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原本。

奏疏成了这个样子,没啥大问题的。

毕竟以后秦标若是自己主政,也能看的清楚明白了,对治理天下没什么影响了。

可坏就坏在一切都准备好了,秦标没了。

导致这些臣子,如今写的奏疏文不文,白不白的。

一时半会儿的习惯,竟然很难改过来。

至于秦雄英的批奏。

明显用了一些典故。

毕竟也是正儿八经受到过教育的。

而且教育程度,其实比秦标还要高的。

毕竟秦标秦樉年少时,庆皇才坐拥一地,没那么在意教育。

跟的老师宋濂,也是地方上的名师。

课业与寻常地方士子几乎没有多大差别。

远远不如秦雄英这般辛苦。

甚至秦风觉得,秦雄英在文化素养上,完全够用了。

可能都有些溢出了。

在秦风眼中,才华太高也不好,容易曲高和寡,不接地气。

秦雄英若是真的学到二十岁,眼界太高了,反而容易不接地气,忽视一些东西。

甚至……

见识习惯,完全跟士人们相近了。

那么未来必然会对底层有所疏忽。

如今庆皇让其早早接触政务。

秦风觉得反而是好事儿。

关于奏疏上尽量用白话的事儿,秦风觉得也应该。

秦雄英听庆皇话后,却是有所不解。

“六叔跟孙儿说的,也跟皇爷爷这般,做事儿别文绉绉的,尽量直白些。”

“可孙儿瞧着六叔的奏疏,也用过很多典故。”

秦雄英有此问,庆皇则道。

“你六叔用的典故,都是人人皆知的四字成语,就跟千字文一般的简单,没有雄英你写出的这些东西那般的深。”

秦风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的确。

秦雄英接受的是大庆的精英教育。

请的教授那都是全大庆最为顶级的。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面临新的问题。

有些知识,秦雄英觉得很正常,大家都该明白的事儿。

实际上……

是那个老师,教导的太过于超前了。

又或者说,不是什么经学大家,都未必懂得秦雄英说的典故。

故此。

庆皇觉得秦雄英的批奏,固然卖弄了才学,但属实不美,不够接地气,太复杂了反而不利于下面的人执行。

好在。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秦雄英态度相当端正。

“孙儿晓得皇爷爷的意思,今后定然注意。”

庆皇见此点了点头。

“至少上面写的意见还是蛮不错的。”

说完,庆皇又瞧见那纸张上的几个字。

“写准、可、知,也的确算是个法子。”

“以后若自己为政了,拿不定主意了,就像你六叔这般,写个知字。”

“然后再单独询问一些臣子,比如这谨身殿内的诸多大学士,要单独召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看法,然后再自己总结下,选取个最合适的。”

庆皇毫无顾忌的传授着御下的手段。

单独召见,是为了防止这群老臣私下串通,口风一致了,从而让人从中谋利。

等信息吃足了。

更容易做出合适的判断。

而这些。

基本都是上位者的基本素养。

这跟兵法中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今日批奏,到底为此耽搁了许久。

加上中午用膳休息等,大概到了下午三四点钟,谨身殿的事儿才忙完。

这也跟过年期间,积压了许多政务有关。

可以预见的是。

接下来几天必然会越来越忙,随后等积压事务忙完之后,便可恢复正常。

至于让秦允炆主持修建东陵的事儿。

庆皇亲自下达了批复。

再议!

没有答应。

也没有拒绝。

一个再议,其实就如同用来钓鱼用的鱼儿,想看这群朝廷的官员们,想借此机会,终究要做什么。

而让兄弟几人意外的是。

真到出了正月,朝堂上除了让秦允炆主持东陵修建事有些敏感外。

竟然并没有涉及到任何立储的事儿。

所有臣子都在静默着。

而这种静默,更像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反倒是藩王封号的事儿,反而全都定夺了下来。

此番封藩,共封了十位皇子。

加上之前两批,等正式封完之后,大庆共有二十四位藩王。

“以往按照父皇的意思,这十位皇弟,都是要封为亲王的,只不过发生了那么多事儿,加上北胡也灭了,无人再能威胁到皇家的地位。”

“这十位皇弟也惨,直接从亲王,降级成了郡王。”

秦樉这个作为宗藩之首的秦王,替着诸多皇弟遗憾。

宗藩之首,原本秦樉觉得自己总也能领着算上自己共计二十四名亲王的。

可别说二十四名亲王了。

就是之前封的亲王,朝廷大臣们都在讨论,要将第二批亲王再降一个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