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市场公认的“团购元年”,当年何止是“百团大战”简直就是“千团大战”。
有一个数据让人震惊。截止2011年7月8日,全国团购网站数量达到创纪录的5507家。
由于门槛低、易复制,短短一年多时间,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冒出来。
从百团大战到千团大战,有业内人士说,5000多家团购网站90%以上都将要面临倒闭,多头竞争很快会演进成寡头竞争。
2011年5月,据专业机构团800的调查:某团以7250万元的单月销售额排名榜首,24劵、拉手网、大众点评网、F团以及58团购则分列2~5位。
而此时,2011年7月。高调宣布融资2亿美元的窝窝团在5月销售3126万,排名第八的情况下突然逆袭,以月销售额1.23亿元冲到第一。
是的,窝窝团老板徐茂栋从2010年4月“百团大战”开始,至2010年10月,以收购区域式团购的方式,完成了对京城窝窝团、厦门闪团、广西好乐团、吉林美美团、宁波汤团、魔都团虾、济南0531团等20多个地方团购进行了收购。
2010年中国式团购网站共获13起融资,涉及9家团购网站,融资金额近7亿美元。
对于萌芽一年的中国团购网站,资本如同一剂激素,让大战愈演愈烈。
2011年4月,拉手网完成第三轮融资,金额达到创记录的1.11亿美元,网站整体估值达11亿美元。
5月,窝窝团高调宣布获得包括鼎晖投资、魔都嘉石等在内的预计2亿美元投资,并启动Ipo进程。
6月,满座网完成第二轮5000万投资。
7月,某团网亦获得第二轮5000万元投资。
陈景云是知道结局的,后世这个曾经的团购第一网站早已销声匿迹。
窝窝团的发展历程,几乎每一次登上新闻都与资本运作有关,而每一次,又都与资本擦肩而过。
在电商大战浪潮中,有大量像窝窝一样没能在最初深耕的领域谋得一席之地,而更多的则是如过眼云烟般快速消失,未留下一丝痕迹。
然而,资本并不能解决中国团购市场的痼疾。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成熟给团购网站们结结实实的上了一堂教训课。
消费者在现实中感到的服务体验一旦不佳,很容易形成负面口碑传播,进而伤及团购网站的品牌。
2010年8月,糯米网1万人参与团购的Game park游戏厅倒闭,老板携款逃跑,外界将矛头对准糯米网和极速扩张的团购行业。
2011年初,青鸟健身关闭部分门店之前,糯米网曾与之洽谈合作。如果这一合作真的上线,糯米网又会成为众矢之的。
冰激凌品牌dq在某团的团购上线后,dq却在网站发布声明,称从来没有谈过合作。
后来失败的窝窝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茂栋说:原来说千团大战,千到百,现在迅速到了寡头竞争。
这个历程教育了生活服务商家利用互联网进行促销或分销,也教育了网民在线购买生活服务,并且是先付费再消费。
为了让老百姓了解团购、拓展客源,投放广告就成了必要手段。
为了能够持续地输出广告,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借钱也要出钱,像糯米网一次性拿出2亿,团宝网一年内刷到5.5亿,拉手网更是直接完成bc连续两轮的融资,拿到了1.6亿的支持,一时间各方势力在广告战中杀红了眼。
除了某团,得到了高人指点,有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组建地推团队,挨家挨户地找他们沟通,让他们入驻。
因为团购的本质还是靠低价吸引用户,广告只是宣传,要是能从根源,也就是商家那儿把价格压下来,那就不愁没客源。
于是2010年6月,某团悄无声息地完成了300个城市的分站建设,同年年末,更是将数量提升到了1000个。
而此时的中国团购网站还在广告里打得热火朝天,殊不知自己的家都被某团偷没了,商家倒戈,不说客源也都跟着跑了
商战如战场,扎实、坚定、狡黠的王鑫前期猥琐发育,苟到最后,成为隐形王者。
站在几千家企业的累累白骨上,某团最终捧起了千团大战的桂冠,自此在o2o的广阔天地里一往无前。
它也从被巨头操纵的棋子,摇身一变成了棋手,创造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之后的又一大互联网神话。
但结果呢?此时江湖唯我独尊,独孤求败,自然随心所欲,无人制衡。
我们在享受外卖带给我们的方便的同时发现一个问题,某团外卖开始学会坑人了,不管是跟某团合作的还是给某团打工的人,某团都没有放过!
随着平台入驻的商家越来越多,他们就开始狮子大开口了,在抽成的时候让很多商家都接受不了,让很多根本就没有什么利润的商家赚不到钱!
他们根本不在乎商家的想法,觉得现在自己做大了,根本不担心没有商家入驻平台!态度很嚣张!
在平台上订餐的顾客很多,原来大家都是可以用商家发布的优惠券来点餐,结账的时候用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吃一顿午餐。
但是现在抽成太高,商家只能在饭菜上做手脚,都开始偷工减料,我们订到的饭量就变小了,配送费用也变高,同样是一份饭但是却多花很多钱!
对于送餐的骑手们来说,点餐的人数变大了,很多骑手都是有些供不上,所以在招聘的时候说待遇很好,骑手忙活一天累死累活的万一遇到一个差评就会扣钱,罚款相当于几天的工资。
这样的扣法让很多员工在月末的时候根本拿不到预期的工资!
是的,这就是一开始的那个屠龙少年。
尼采说过,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这段出自尼采《善恶的彼岸》中的句子,套用在世间万物身上,显得是多么的智慧和辩证。
人性如此,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