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 第216章 阅兵(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霍冀听着张溶的话,明白这个时候紧张也没有用,只能抚了抚胸口,调整了呼吸。

“两位大人!”,冯亮这时赶来道,“陛下马上就登楼了!”

张溶抬头挺胸,沉默的向冯亮点点头。

霍冀刚刚调整好的呼吸又紧促了起来。

“知…知道了!”

“英国公…等…等等我!”

城楼上,所有人都已经接到了消息,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城楼了另一端,石阶处缓缓的,一点一点的出现了代表皇帝的龙纛。

城墙下的百姓看到了龙纛,立刻就被吸引了注意力,他们也都安静了下来。

“叮叮嘡嘡!”

一阵金属碰撞声之后,紧接着就是一阵混乱的,很多人的脚步声。

朱载坖穿着金灿灿的黄金甲胄,环臂灵活又壮丽,鱼鳞甲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钵型头盔由六块盔片铆接而成,盔片连接处有金质盔梁,盔帽顶部为金质盔顶,盔帽底部有一圈帽沿。

錾金神像,帽沿以香草纹金片包裹,并镶嵌珍珠数十颗。

这是皇帝专门打猎,或者举行仪式的时候穿的盔甲,因此一向简约的朱载坖也保持了它的豪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城楼上,张居正和高拱为首的文武百官,南北二京勋贵,宗室藩王,各国使臣皆喊着万岁下跪。

平常朱载坖不耐烦这些礼节,但今日他要接受众人的跪拜。

“众卿免礼!”

“谢陛下!”

皇帝身后的一众锦衣卫,大汉将军和陈洪带领的宦官们都散开,皇帝只身一人来到了屹立在前方的龙旗旁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城墙之下,五城兵马司的士兵,男女老少的大明百姓,看到皇帝身影高呼万岁。

朱载坖拿出了斩首殷正茂那一次的“喇叭”。

“免礼!”

“谢陛下!”

人山人海的现场,让朱载坖不免激动万分。

他很想喊一句“父老乡亲们”,可这是阅兵仪式,要严肃。

“今日,朕要举行阅兵仪式!”

“为何?”

“因为我大明以武立国,以武安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因为大明浴火中诞生,铁火中锤炼!”

“因为没有军人,就没有太祖高皇帝的再造华夏!没有军人,就没有成祖皇帝的永乐兵威!”

“军人!就是大明的脊梁!华夏的脊梁!”

“吾皇万岁万岁!”

“吾皇万岁!”

城外的大道另一端,已经准备好阅兵的各个军队方阵,总共几千人的欢呼声震天动地,响彻整个北京。

“告诉朕,你们为何能在北京安然无恙的过日子?”

“你们为何能每日早上安心的起床?”

“文武百官,乃至朕,为何每晚都能睡得着?”

“不是因为朕英明神武!也不是文武百官支撑天下,而是九边的大明将士们,华夏儿郎们日日夜夜的守护长城!守护大明!”

自宋代开始,出将入相不再是男人最终极的梦想。

将被拿掉了,变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军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收到尊重和敬仰。

武人跋扈,不能掌权那是文官们用来吓唬皇帝的说辞。

是,唐末天下大乱,五代十国神州大陆蹂躏于刀戈之下。

那是唐朝军事制度的崩溃导致的。

单纯把天下大乱全部归咎于武人身上是不公平的。

以文制武是没错,可以制武,但不能抑武。

“大明由明军铁蹄锻造而成!”

“大明军魂永不灭,华夏儿不惧战!”

“大明万岁!”

朱载坖高高举着手臂,握紧拳头,用尽全身力气。

“大明万岁!”

下面的老百姓中,年轻人们已经热血沸腾,崇拜的看着皇帝。

年轻人们对皇帝的崇拜不是偶然,因为朱载坖已经铺垫这个情绪很久了。

朱载坖经常在大明月报刊登一些文章和诗句。

他也会在处置了贪官之后,用大白话站在百姓这边说话。

甚至会对贪赃枉法的官员们在报纸上破口大骂,亲切的问候他们的家人和祖宗。

这让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们很喜欢皇帝的接地气,他们的距离和皇帝拉近了,思想上共鸣了。

他们对皇帝,准确的来说对皇权已经少了一些恐惧,多了几分支持和崇拜。

“大明万岁!大明千百万岁!”

年轻人们举着手臂高喊,跟着朱载坖的声音。

“大明万岁!吾皇万岁!”

“隆庆皇帝万岁!”

一阵沸腾的高潮之后,现场再次安静下来。

朱载坖把“喇叭”交给了申时行,自己则来到另一边,站在一群武将和勋贵前面。

朱载坖点了点头,鼓声开始响起,代表着阅兵正式开始。

英国公张溶和兵部尚书霍冀站在一辆复古的马车上。

它很像战国时代那马车,两个人站在上面,右臂贴在胸前,行着大明军礼。

马车缓缓来到了城楼之下,正在朱载坖的正下方。

“臣,京营总督,五军都督府都督,英国公张溶!”

“臣,兵部尚书霍冀!”

“大军已准备完毕!请陛下检阅!”

朱载坖一挥手。

“准!”

“是!”

二人的马车掉头驾走,来到了大道的最前端,已经整装待发的军队方阵前。

“吾皇有令!”

“阅兵开始!”

大军开始对齐队形,准备待发。

最前面的就是九边方阵。

作为此时的大明最有战力的军队之一,他们也是最艰苦的军队之一。

去年朱载坖御驾亲征回来时,就考察了蓟州镇的情况。

在马芳的管理之下,蓟州的情况算是九边最好的一镇。

但依然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这也是朱载坖的目标之一。

“嗒嗒嗒嗒!”

九边方阵开始缓缓向前移动,迈着正步,抽出长竖刀举在身前,眼带杀气。

正步的巨大声响引得无数人踮起脚尖,伸头看过来。

边军将士见过血的杀气,加上崭新的盔甲和武器,配合上嗒嗒作响的正步,盔甲金属的碰撞声,说不出的壮观。

本来他们的甲胄下半身是厚重的,朱载坖考虑重量,就减轻了下半部分,同时又留下了一些甲片。

所有人都动作整齐划一,从那个角度看都是整齐的一排。

地面在震动,空气在扭曲。

这种全新的步伐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他们从未见过一个军队可以犹如一人一样整齐。

这种气势甚至比九边方阵自带的杀气更让人兴奋。

领队的是戚继光和马芳。

这方阵有九排,每一排都是来自一个军镇,代表着大明国防最精锐的力量。

戚继光和马芳的动作更不用说,他们本来就是治军非常严格的人,自己的动作更不会出错。

来到皇帝身前时,申时行赶紧递上了“喇叭”。

朱载坖拿过来,看着自己的将士们。

“大明万岁!”

回应他的是杀气震天的威音。

“吾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