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匡扶天下 > 第325章 纳头便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行前来,有两件要事。”

王匡收回手,目光扫过周遭森严的营垒。

“请主公示下!”曹性立刻肃容应道,腰板挺得笔直。

“其一,需见张济、张绣二位将军。”

“其二,要亲眼看看这谷中‘天工’之地。”

曹性闻言,心中了然。

自从奉命镇守苍岩谷,他的职责重心便在于练兵与布防,心思全扑在确保谷地安全无虞上,对于深藏谷内核心区域、由主公亲信匠师主持的那片神秘区域“天工院”,他虽有耳闻却从未深究,更刻意保持着距离。

如今主公亲至,且点名要见张济叔侄并视察此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来这看似平静的山谷深处,定是隐藏着足以翻覆乾坤的秘密。

“末将这便去请张将军二人前来!”曹性抱拳,便要转身。

王匡却摆摆手,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不必,你引路,我亲自去见他们便是。”

“是!主公请随末将来!”

三人穿行过锐锋营肃杀的营区,很快便来到了安置张济叔侄的别院。

再次见到王匡,张济心中百感交集。

眼前之人,已非昔日河内太守,而是雄踞并州、位极人臣的州牧、平陶侯!

其威势之隆,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三个月前,长安剧变,董卓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时,张济脑中更是轰然作响。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日离开河内时,王匡在长亭外送别他们的场景,言犹在耳:

夕阳熔金,长亭古道。

王匡勒马于道旁,目光深邃,望着即将西行的张济叔侄。

“益度,佑维,”王匡的声音低沉而郑重,“不若我们在此作个约定,如何?”

他看着两人眼中流露出的信服与感佩,知道自己这数月来的倾心相交已见成效。

张济在马上拱手,肃然道:“明公,不知是何约定?”

王匡扬鞭,遥指西天那轮即将沉入地平线的红日,慨然道:“若董卓……有朝一日身死名灭,二位将军若不嫌弃王匡鄙薄,可愿来我麾下,共图大业?”

张济闻言,心头剧震,他看着王匡眼中毫不作伪的诚挚与期待,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明公此言,张济铭记五内!若真有那一日……张济愿举家相投,效犬马之劳,绝无二心!”

一旁的张绣亦是热血上涌,朗声道:“明公放心!张绣亦愿为明公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好!好!好!”王匡开怀大笑,声震四野,“能得二位将军此诺,王匡此生无憾矣!”

张济的脸色阴晴不定。

自长安兵败归来,他们叔侄便备受冷落,尤其是张绣,作为质子,一身武艺无处施展,终日郁郁。

面对这日益明显的排挤,年轻气盛的张绣心中愤懑难平,终于下定决心舍弃了长安那份徒有其名的家业,带着亲信家眷,星夜兼程,直奔记忆中的河内而去。

不仅如此,张绣还做了一件让张济当时都捏了一把汗的事。

他强行“请”来了一个人。

此人,正是王匡当日千叮万嘱、务必设法招揽的奇才,贾诩贾文和!

抵达河内后,王匡麾下早已等候多时,迅速将他们一行人秘密护送至这苍岩谷中安置静养。

转眼间,三个月的时光已在这幽谷中悄然流逝。

起初,被强行“请”来、如同软禁的贾诩,心中怨气难平,终日闭门不出,面色阴沉。

然而,这苍岩谷虽为要塞,深处却别有洞天,清幽宁静,山泉淙淙,鸟鸣山更幽。

时日久了,贾诩胸中的块垒似乎也被这山风水韵渐渐化开。

如今的贾诩,每日或捧读圣贤书卷,或于林间溪畔负手漫步,观云起云落,看草木枯荣,倒也寻得了几分乱世中难得的闲适,眉宇间那份深沉的算计似乎也淡去了几分,添了些许山野的疏朗。

然而,当张绣再次看到王匡那熟悉又带着无形威仪的面容时,心中那点归附前的最后一丝犹豫又悄然泛起。

毕竟,当初的约定是王匡主动提出,如今自己若显得过于急切地纳头便拜,是否会显得……不够矜持?

正当张绣心思电转,在“爽快应承”与“稍作推辞”之间权衡时,他身边的侄儿张绣却已按捺不住!

只见张绣猛地踏前一步,动作干脆利落,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坦坦荡荡:“张绣拜见主公!”

这一拜,如同惊雷!

张济老脸瞬间涨得通红,心中暗骂这侄儿太过耿直,竟连半分场面上的矜持都不懂!

事已至此,他若再端着架子,反倒显得矫情虚伪,不识抬举了。

张济只得心中苦笑,硬着头皮,紧跟着张绣的动作,同样单膝跪地,声音沉稳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张济拜见主公!”

王匡眼见二人如此干脆利落地跪拜臣服,心中那份长久以来的期待终于化作狂喜!

他暗自长舒一口气,数月谋划,倾心相交,终在此刻开花结果!

他疾步上前,伸出双手,先用力扶起张绣健硕的臂膀,又紧紧握住张济略显沧桑的手掌,脸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绝非作伪:“益度!佑维!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今日能得二位虎将倾心相投,实乃王匡之大幸!犹如为猛虎添翼,为利剑开锋!匡之大业,必因二位而如虎添翼!”

“主公!”

“主公!”

王匡紧紧拉着两人的手,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器重,清晰地传递到张济叔侄心中。

“本欲早些前来与二位将军相会,奈何天子车驾突然东归,长安局势波谲云诡,牵一发而动全身,匡身处其位,不得不倾力周旋,以致延宕至今,实在怠慢了二位将军,心中甚是不安!”

王匡语带歉意,却也坦陈缘由。

张济当即表示理解:“主公身负社稷之重,心系天下安危,自当以国事为先!些许等待,何足挂齿!能于此地静候主公,亦是末将等的福分。”

两人都心照不宣地避开了当日长亭约定的具体细节,仿佛那只是水到渠成的默契。

然而,年轻气盛的张绣却忽然咧嘴一笑,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朗声道:“主公!您可还记得那日临别,咱们的约定?”

王匡闻言,眉峰微挑,嘴角勾起一丝了然的笑意:“哦?佑维所指,莫非是……”

张绣目光灼灼,已然转向侍立在王匡身侧、如同铁塔般的典韦,带着毫不掩饰的战意与兴奋。

他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爽,“典兄!今日天时地利,不如你我就在此间,再比试一场如何?也让主公看看,这数月我可曾荒废了武艺!”

张绣这毫不拐弯抹角的挑战,王匡心念电转,已然明了。

他面上却不动声色,反而哈哈一笑,抬手虚按,示意张绣稍安勿躁:“佑维莫急!此约自然作数!典韦亦早想与你再较高下。”

他话锋一转,目光带着深意扫过张绣和典韦,“不过,切磋之事,稍后自有安排。眼下……”

他将目光转向了旁边的张济,眼神中带着探寻。

张济早已会意,当即拱手,沉声道:“主公放心,文和先生正在后山清居。请随末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