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春兰拎着三斤香蕉到袁秀芬家的时候,她正在烤火,手上忙着勾鞋子。

这是她平日在家没事的时候,打发打发时间,她家里不差钱。

这一片儿在土地还没规划之前,就是她家自作主张占为己有,将这一块儿地卖给了别人,每户最少六万起步,包括苏欢的父亲苏建军,以及苏建军家后面那户,都是同一个村买了这里的土地。

这袁秀芬家里发了财,靠着这个得了一百七八十万。

“袁姐,在家呢,你这真是一双巧手,这鞋勾的真好看。”

吴春兰这话说的是实话,虽然她也会,但是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呢,更何况她也没说假话,好听的话又不要钱。

“看你这话说的,你不也会嘛,你看看你,来就行了,还这么客气。”说着就去给吴春兰倒了一杯热茶。

嘴上说吴春兰客气,香蕉可是很开心的收了。

“你外孙女儿呢,怎么不带来玩儿?”

吴春兰接过热茶喝了一口:“我女儿回来了,我今天还不是为了这事儿来的,这做父母的呀,一辈子为儿子女儿操心。”

“你家欢欢回来了?回来也好,过不下去就自己过呗,现在年轻人不比我们那个时候,我们那个时候才是真的苦。”

袁秀芬不会去说什么,不是她有多善良,是因为她自己儿子,因为她家突发一笔财,在外工作被女人不清不楚,这事儿闹得镇上所有人都知道,儿媳也因此离婚了,那个时候孙子才刚上幼儿园。

她没有立场说苏家女儿离婚不对,不然遭骂的可就是她了,她能有那么傻?

吴春兰也不多废话,马上进入主题。

“我女儿这不是回来了嘛,还没买房子,她这户口又不想迁回我家,这不,孩子读书成了问题,你说这可怎么办!”

“我这不是看你家泽呈之前上的是私立幼儿园嘛,我想问问私立幼儿园是不是对户口没那么严。”

见吴春兰一脸愁容,想着刚刚收下的香蕉,袁秀芬也不好打马虎眼。

“没那么严,你去幼儿园跟老师说说,没多大问题,而且现在很多幼儿园不是跳级吗?比如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很多家长给孩子上小班半年就跳级到中班,学半年就上大班,这样就不用上四年。”

“我们这里只是个乡镇,哪有那么多规矩,私立幼儿园本来就是为了挣钱,我觉得问题不大,不过小学就麻烦了,镇上目前没有私立小学,得县城才有。”

吴春兰心里可算是松了口气,至于小学,她不担心,她女儿既然说小学到时候没问题,那她就应该相信她。

“行,那谢谢袁姐,有空去我家坐坐,我也得回家带孩子去了。”

吴春兰走后,袁秀芬撇了撇嘴,她没说假话,毕竟隔着这几户呢,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她可不觉得苏欢的孩子到时候能上小学。

离婚的女人,她可不大喜欢,当初她儿媳但凡多想想孩子,也不会这么果断离婚,也不会为了离婚闹得沸沸扬扬。

虽然如今的人对离婚包容了很多,可是总会有一些闲言碎语让她很不高兴。她那前儿媳把一切过错都怪到她儿子身上,她自己就没错?自己留不住男人怪谁。

吴春兰回家后就跟苏欢说了季凡能上幼儿园,苏欢可算是放心了。

不然就得让季凡休学一段时间,等买房子再读书了。

苏欢也联系上了秋南知,秋南知没空出来,但是将她老公舅舅的电话给她了。

知道了养鸡场所在地,离她家不远,在她家和县城的中间位置。

苏欢直接拨打了电话过去。

“喂您好,是叶先生吗?”

“对,是的,南知跟我说起的您。”

“对的,我这边需要长期买鸡蛋,您这边批发价是多少呢?”

“批发价是五毛一个是吗?好的,那行,您这边支持送货吗?”

“好,行,那谢谢您,可能过两天我就要,到时候我联系您。”

打完电话苏欢可开心了,秋南知和他说过这个舅舅家鸡蛋比超市大,经常出现双黄蛋,说是吃的好,成本也高,一板鸡蛋13块是保本,如今他家鸡蛋一板能卖到19了,却能给她五毛的批发价,这不就是占便宜了嘛。

这可是养着十万只鸡的养殖场,不和外地比,这在蕲县绝对是最大的养殖场了。

如果不是靠着关系,她一天按两百多个鸡蛋算,也不算是大客户吧,还给她优惠,她再次感叹秋雨是她的福星。

本来还想问吴春兰农副产品市场批发市场,她得去订其他的东西,结果她妈吴春兰告诉她蕲县批发市场比较黑,苏欢回来之前,她就去问过,有些东西价格直逼超市。

还不如别搞这些,反正菜什么的这乡镇住着的谁家没有啊,没地也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开荒一块出来。

隔壁邻居经常拿去菜市场蹲半天也卖不出去,可以去邻居家里收,她们都是一些种菜自己吃,吃不完就卖的老人。

卖不出去是因为年轻人大部分去外地打工了,大部分人家家里自己种了,靠着那小部分能吃得了多少呢,最后那些菜还不是喂鸡了。

“生菜我自己就种了很多,葱家里也有,如果需求量大,隔壁买点呗,就是你要的香菜可能要去超市买。”

“年底快过年了,你就别去县城折腾,这镇上中学附近你可以摆,这中学也有两千多人呢,目前镇上没人卖这个煎饼,你就当赚个生活费,开春了再去县城吧。”

“防护一定要做好,今年又有人感染。”

听着吴春兰絮絮叨叨,苏欢不觉得烦,三十多岁了才知道亲人这样烦烦叨叨的关心多么珍贵。

“妈,我知道,一个县那么多人,一两个人感染,说明防护做好基本不会被传染。”

晚上睡在自家的大床上,苏欢此刻是从未有过的安心,为了防止孩子掉下床,苏欢将床推到墙边,这种就不怕了。

第二天苏欢就去县城买了三轮车,重新做餐车,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可就快多了。

没办法,镇上只有两轮电动车行,没有卖三轮车的,也没有做广告灯箱的,这次她直接在网上下单买了带扒炉的煎饼锅,还买了萝卜丁,之前买的那个五仁酱丁就很好吃,可以继续买这个。

“听说没有,镇小学以前的那个韩校长,他儿子跳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