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信仰守护者 > 第322章 三人畅议法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儒家怀柔陷重围,

道家无为被轻慢。

佛家慈悲受欺侮,

法家铁血斩强权。

中午,叶尚文部长和祁晋霖组长一起和段泽华共进午餐,三个人边吃边聊着。

叶尚文部长亲切而又谦虚地向段泽华讨教道:“泽华,大家都知道你的思想很犀利,针砭时弊,振聋发聩。

我经常在想,我们的法律已经如此健全,全国司法系统的人员规模这么庞大,但还是感觉忙不过来。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监狱里基本都是人满为患。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段泽华思考了几秒后开口道:“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的杰出代表《唐律疏议》定型于贞观时期,完善于永徽年间。

《唐律疏议》共分12篇,30卷,502条,逐条逐句进行统一而详细地解释,这些内容称为‘律疏’,总共个字。

《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是唐朝律法及其疏注的合编,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唐律法。

这部法律文献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以来法律之大成,是后世各朝各代主要沿用的法典。

许许多多的历史学家和法学家都高度认同《唐律疏议》对唐朝的强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法律法规的数量约为50万条以上,字数想必已经远超1000万字。

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50万条法律,却比不过唐朝的502条律疏呢?

第一,是全社会道德水准普遍低下的原因。

道德是法治的灵魂,法律是法治的躯体。

中国古代历来是德治在先,法治在后。

几千年基因里的传承,越舍弃越危害,越颠倒亦越危害!

古人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古代时期,违法的人自然就会被认定为道德水平低下者,而道德水平低下者,在中国古代就会成为一群抬不起头的人。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道德因素拦截下来了七成以上的犯罪问题,真正以身试法的人会比较少,就连一些盗匪,‘孝义’二字又拦下了其中一半以上道德底线尚存的人。

第二,是法治的威慑力严重不足的原因。

当法治的威慑力低下,谁都可以随意走进法律的花园里采摘花朵,或者走在法律的大草坪上肆意踩踏红线。

当法律的威慑力不够时,人们不是仰望法律,而是会平视、俯视,甚至挑衅法律。

当越来越多的人把法律当成普通棋手来进行面对面博弈的时候,违法的成本就会很低,法治的成本就会很高!

如果法治是千年权威之棋局,谁敢随便坐下来挑战或博弈?

如果法治被视为普通棋手,自然谁都敢上来挑战,甚至挑衅。

人常说,法不责众。当某些方面违法犯罪的人数众多时,对应的法律法规就会成为空文。

就如同下围棋,一方将另一方的一片棋子完全包围后,就意味着这片包围圈里的棋子已经全部被对方吃掉了,法不责众就是如此!

随着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法律法规变得越来越不严肃,越来越儿戏,常常说改就改。

不停地出新法,颁新规,不断地被所谓的专家、教授牵着鼻子走,或者被舆论裹挟着跑。

第三,我们的贪腐惩处力度太小,犯罪成本过低。

尤其对党员干部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太小,党员成了金刚罩,职务成了铁布衫。

开除党籍,撤掉职务,做出一些利益让渡,剩下的惩处就会所剩不多。

这就让许许多多蝇营狗苟的人削尖了脑袋往党员干部队伍里边钻营。

贪腐问题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呈规模化、体系化之态势。

这正是法治不公和危害社会公信力的重灾区之一。

第四,必须要选拔和重用一大批公正廉洁、铁血无畏的法制精英。

法治精英在人们的心目中必须是威武无敌的将军,他们可以在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而不是失去威慑力后身陷垓下之战重围中的西楚霸王!

武则天一朝,神探狄仁杰一人压得满朝文武不敢在法律上越雷池半步。

北宋一个包拯包青天的威慑力可以抵得上万千司法人员,甚至千军万马。

在明代,历经四朝的海瑞海青天在官场沉沉浮浮,却依旧让半朝的权臣和文臣武将忌惮不已。

这些,无不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浩然正气、铁面无私和铁血无畏。

我们现在很缺少法治英雄,反而多了数不清的司法腐败!

第五,对于经济案件的处理要公开透明,要切实追缴和返还给受害者损失。

数十年来,全国各地的经济案件多发、群发,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处理方式常常简单粗暴,再加上层层盘剥,最终往往会不了了之。

由于国家放宽了金融政策,形形色色的人员都可以轻易地拉起一个金融投资理财公司来,因此造成了许许多多在根子上就种下了祸根的金融案件。

国家在最初的犯罪风险防范方面成效较低,出事前无大的作为,出事后,简单抓捕、审判、收监。

案发后,各种资金和资产的处置往往会成为一个个黑匣子,并成为了很多司法腐败的重灾区,导致大多数受害者最终血本无归。

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那七八年时间,国家批准成立了四五千家p2p公司和众多的基金、信托、小贷公司等。

可以说那七八年,跳进投资理财坑里的人数不胜数,而这些案件最后绝大多数都不了了之。

要知道,每一个血本无归的人,都有一本血泪史。

对于这些人,你让他们爱国,你让他们相信政府,你让他们打仗时候往前冲,你可以冠冕堂皇说得出口,可他们会心甘情愿去做吗?

第六,必须从法治层面重视诚信犯罪。

诚信既属于道德层面问题,也属于法治层面问题。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世界文明造血的红骨髓。

诚信如果严重降低,或者普遍缺失,人们必然会丧失血性和气节,丢弃礼仪和廉耻。

华夏第一相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指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诚信缺失者必然心口不一,心口不一者必然心术不正,心术不正者必会走奸、邪、欺、诈之路。

现在社会,在法律上宣布的失信执行人达上千万之众,生活中的老赖更是会有多少?

司法系统应该要重视打击这类显形,或者隐形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

否则,这类人就像一片片腐肉,他们不仅仅会散发着浓重的腥臭,更会滋生出诚信缺失的传染性病菌,进而威胁和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第七,用重刑和重典杀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来。

我国的法院系统有37万人,其中法官人数超过20万人。

检察院系统有22万人,其中检察官超过7万人。

全国的律所近5万家,律师80万人。

全国的执法人员约350万,辅助执法人员约280万,保安人员480万,治保总兵力超过1100万人。

全国律所和律师数量连续多年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年增长率,法院系统一年受理的案件数就达到了3300万件。

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犯罪形势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发案总量持续高位运行。

尤其是社会领域犯罪与金融领域犯罪交织,网上犯罪与线下犯罪叠加,并且一直呈两位数增长趋势,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司法案件,并且还有多少没有进入到司法起诉的纠纷事件?

如果不能用重刑重典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么多高居不下的司法案件,尤其是经济类案件立案数以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在逐年递增着。

长此以往,政府的公信力必将受到巨大地冲击和破坏。

中国五千年来凝聚起来的民族向心力可能会在庞大的经济案件的海浪和大潮中土崩瓦解。\"

司法部部长叶尚文、Z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长祁晋霖和段泽华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热烈而坦诚的交流和辩论,三个人都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