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259章 咬破了舌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曲阜的崇峰里,吕日章家可是个响当当的“学而优则仕”的典范。老吕自从儿子吕如芳开始懂事起,就给他画了一个大大的蓝图:十年寒窗,一朝成名。嘿,还真别说,吕如芳这小子挺争气,秀才、举人一路过关斩将,还娶了个知书达理的贤内助陈月英。最近,小两口又添了个小宝贝,这家里可是喜气洋洋,和和美美。

就在孩子呱呱坠地没多久,吕如芳接到了朝廷的召唤,要他去京城参加廷试。这吕如芳啊,虽然心里舍不得娇妻爱子,但想想前程,还是咬咬牙,收拾了行囊,踏上了北上的路。留下月英在家,一边照顾老小,一边祈祷丈夫能平安归来。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陈月英在家里日思夜盼,希望丈夫能衣锦还乡时,噩耗传来:吕如芳在赴京途中,竟然被倭寇劫走了!生死未卜!这消息一传开,吕日章老两口可是忧思成疾,没多久就双双离世了。这下子,家里就剩下月英孤儿寡母,守着这原本美满如今却凄凉无比的家。

好在吕家原本是当地的望族,家底还算殷实;再加上月英的父亲是县里的典吏,虽然官不大,但也能时常接济女儿。所以,母子俩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还算能维持下去。

在月英心里,她坚信丈夫一定还活着,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边。可在外人眼里,她可就成了守寡的寡妇,还带着一大笔家产。这诱惑啊,可不是一般的大。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动了歪脑筋,打起了这孤儿寡母的主意……

吕如芳的圈子里,有个名叫朱弘史的“朋友”。听名字,你可能会以为他是个满腹经纶的才子,可实际上呢,这货就是个仗着自家有官衔,整天游手好闲、四处拈花惹草的纨绔子弟。自从听说吕如芳失踪,陈月英成了寡妇,朱弘史那双贼溜溜的眼睛就盯上了她,心想着怎么趁虚而入。

“朋友妻,不可欺”这话儿,在朱弘史耳朵里就是放屁。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偷偷摸进了吕家,像只老鼠似的钻进了陈月英的床底。月英是个爱干净的人,刚沐浴完,穿着薄薄的睡衣进了卧室。她哪里知道,床下正躲着一个色胆包天的家伙,正瞪大了眼睛,贪婪地盯着她白皙的肌肤。

朱弘史哪里还忍得住,一跃而起,就像饿狼扑食一般,把陈月英扑倒在床上。月英当然不愿意啊,使劲反抗,可这女人的力气哪里敌得过男人?就在朱弘史想要行不轨之事时,月英趁他舌头伸到自己嘴里,猛地一咬,竟然咬下了这淫贼的舌尖!

朱弘史疼得哇哇大叫,羞愤之下,双手掐住了月英的脖子。月英挣扎了几下,就渐渐没了动静,一命呜呼了。

朱弘史本来只是想占点便宜,哪想到会闹出人命来。现在好了,人死了,他慌得不行,连忙穿好衣服,趁着没人注意,逃出了吕家。哎,这下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月英的遗体,直到第二日清晨的柔和阳光下才被家中仆人意外发现。她赤裸的尸体,颈部留有触目惊心的深色掐痕,如同一道不祥的诅咒。消息迅速传开,吕家的亲戚和邻里们议论纷纷,像是被拨动的琴弦,齐声奏出:“这定是那张茂七干的!”

案子刚刚发生,便能锁定真凶?其实不然,邻居们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张茂七,吕家的一个邻居,虽然没有正经营生,却凭借一张俊脸,在邻里间撩拨起阵阵风情。吕家的管家程二,娶了个年轻貌美的媳妇春香,可惜春香对年长的丈夫不感兴趣,反倒与张茂七眉来眼去,两人暗度陈仓,邻里皆知,唯有程二被蒙在鼓里。

“这张茂七,有了春香还不够,非要尝遍所有滋味!”这样的传言飘进了程二的耳中,他如梦初醒,自己竟成了王八。想起媳妇对自己的冷漠,对外的风情万种,他怒火中烧。为了报恩,也为了泄愤,程二一纸诉状将张茂七告到了县衙:“这厮与我媳妇有染,还潜入主母卧房,欲行不轨,未遂后竟将主母杀害!望大老爷为我做主!”

曲阜县的县令饶继春接到诉状,立刻派人验尸。经仵作鉴定,死者确实遭受了强奸,后因窒息而死。程二及其他邻居的证词如潮水般涌来,都指向了张茂七。在饶县令看来,此案已是板上钉钉。然而,张茂七虽承认与春香有染,但对杀人一事却矢口否认,这令饶县令大为光火。他一声令下,三班衙役便拿出了夹棍、竹签等刑具,开始严刑逼供。张茂七在酷刑之下,终于招认了自己的罪行。

看似尘埃落定的案件,在不经意间迎来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

就在饶继春准备给这起奸杀案画上句号时,山东巡抚赵思圣大人恰巧巡视到了曲阜。听闻这文化圣地竟发生了如此伤风败俗之事,赵大人眉头紧锁,心中暗自责备:“这可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怎能让此等污点玷污?”他立刻命饶继春将案卷呈上,细细翻阅。

随着赵大人翻阅案卷,他的眉头越拧越紧。张茂七的供词中,关于陈月英房间内的陈设、朝向等细节漏洞百出,更让他疑惑的是,死者月英口中竟有半截舌尖,而张茂七的舌头却完好无损。面对赵大人的追问,饶县令支支吾吾,显然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赵大人心中已有定数:这饶县令怕是急于结案,而真凶却逍遥法外。

那么,真凶究竟是谁呢?赵大人将目光锁定在了凶案现场发现的一条男人的纶巾上。他心生一计,授意当地学馆先生发布了一则“失物招领”:“本馆近日拾得纶巾一条,请失主速来认领。”

这纶巾,竟正是朱弘史的。有趣的是,这位朱公子在前来认领时,却对纶巾的丢失地点含糊其辞,言辞间更显得口齿不清。赵大人在暗处观察,心中已是明了:这衣冠楚楚的朱弘史,怕就是此案的真凶无疑了!

在曲阜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个关于朱弘史的奇异故事。据与他相熟的其他生员透露,朱弘史原本是个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家伙。然而,自从六月初八那晚起,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话变得支支吾吾,含糊不清。每当被问及原因,他总是含糊其辞,只说是出门不慎跌了一跤,不小心咬破了舌尖。

而六月初八,恰好是陈家命案发生的日子!这其中的蹊跷,让赵思圣大人不得不心生警觉。他立刻下令将朱弘史传至公堂之上。这淫贼平日里色胆包天,到了这公堂之上,却像只泄了气的皮球,没问几句,便将自己如何垂涎陈家媳妇的美色,如何潜入陈宅、行奸杀人的种种罪行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朱弘史这个道德沦丧的家伙被依法判处死刑,斩首示众。而那张茂七,虽然并未直接杀人,但私通之过也让他和春香一起遭受了重责四十、流放的惩罚。吕家主人下落不明,吕家的财产便由其子继承。

审理结果一出,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称赞赵思圣大人是包公复生。然而,两百多年后的大清同治年间,在远离曲阜的余杭,又上演了一出类似的悲剧。一对男女被诬陷通奸杀夫,虽然最终得以清白,但他们在牢中遭受的酷刑折磨,其惨烈程度远超当年着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由此可见,庸官贪官如过江之鲫,而清官明官则如凤毛麟角。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除了不断改进查案的手段和技术外,更需要在制度上保证定案和刑罚的严格审查。如此,法律才能真正震慑人心,人间才有望呈现太平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