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去后,璟璃就派衙役,前往下面的各个村镇,通知百姓们到县衙领取肥料。

当然,为了让各个村镇的老百姓相信肥料的真实性,衙役们去的时候,还带了一些麦芽。

长势好的麦芽,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于是接下来,每天都有从清溪县各个地方赶来的百姓们,来衙门赊肥料,直到一个月过去,来赊肥料的百姓们才逐渐减少。

璟璃见状,把肥料厂一大半工人,都送去了水泥厂,毕竟老百姓现在都领到了肥料,肥料厂这边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只需要留下一小部分继续制作肥料就行了。

领到肥料的百姓们,回去后,就迫不及待的按照衙门告知的方法,将肥料用上了。

肥料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很快就让他们见到了效果,原本地里那又矮又稀,还泛黄生虫的麦苗,不但长得又高又好,还都变得绿油油的了,甚至连叶子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黑虫都没有了。

百姓们看着地里茁壮成长的麦子,内心无比喜悦,因为麦子长得越好,就意味着将来收获越多。

而这,都是谢大人带给他们的!

百姓们又一次对璟璃发出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璟璃也并没有因为肥料的成功,就此停下对农业的发展,他继续大刀阔斧,百姓们也因为肥料一事,十分信任他,只要是他弄出来的,就毫不怀疑的选择相信和接受。

璟璃先是改革了大批农具,之后又革新了灌溉技术,解放了清溪县一大批的劳动力,让百姓们有了更多的清闲时间,不再那么劳累。

也因此,春季到来之前,璟璃都没有让人去张贴告示,只让人对外透露一下他要招人去龙森湖修堤坝,这些在家窝农闲的百姓们,就全都自发性的赶去了龙森湖那边。

百姓们也没有怀疑璟璃设计的堤坝,不能解决洪水问题。

在他们心中,璟璃已经是神一般的人物了,朝廷的堤坝不行,不代表谢大人的堤坝不行。

所以百姓们很听从安排的修了起来,成功赶在春季到来之前,修好了堤坝。

因为春季雨多,容易涨水,只要一涨水,就会产生洪水,春季也是洪水爆发的频发期。

堤坝修好后不久,春季就来了,今年的龙森湖就涨了水,按照以往,是势必要发大水的。

但水冲到新堤坝的时候,就被新堤坝拦了下来,并顺着新堤坝下面的几个大桥洞流走了。

百姓们看到后,喜不自胜,纷纷跑到衙门感谢璟璃。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是璟璃,这洪水也得不到解决,将会一直困扰他们。

这个时候,璟璃已经在清溪县上任,快一年了。

这一年,洪水问题得到解决,百姓们的粮食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首先是麦子,从亩产最多两三百斤,增长到了千斤,颗颗饱满,就连其他农作物也多有增产。

毕竟那肥料,并不光作用在麦子上,其他农作物也可以使用,是多功能肥料。

百姓们当时收获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知道他们今年肯定会大丰收,但万万没想到,不是大丰收,是大大大大大丰收!

亩产千斤啊,这在过去,他们想都不敢想。

百姓们高兴的直落泪,不停的高呼璟璃是菩萨转世,有些甚至还在家里给璟璃供起了长生牌。

璟璃得知后,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舒了口气,百姓们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但这还不够,这仅限于百姓们自身吃饱,还不足以上税,也不足以有余粮。

他要的,是家家户户上完粮税后,还有余粮。

所以到了第二年,璟璃拿出了杂交水稻,等到了收割的时候,杂交水稻成功成为继麦子之后,第二种亩产千斤的粮食。

这一下,清溪县百姓们饿肚子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

接下来,就该轮到经济了。

农业发展起来了,经济自然也要跟上。

璟璃开办了养蚕作坊和纺织厂,大量招收女工。

因为他要提高女子地位,而提高女子地位的最好最快方法,就是提高女子的劳动生产力。

璟璃从来不宣扬什么女子当自强,女子也能顶半边天这类的话,来鼓励女子站起来。

在他看来,真正能让女子站起来的,从来都不是这些鸡汤,而是实际的舞台。

这养蚕作坊和纺织厂,就是璟璃给这些女子的舞台,既能发展清溪县的经济,又能提升女子的地位,一举两得。

毕竟经济收入,决定家庭地位,当一个女子有了经济来源时,能够给家庭带来利益时,她的腰杆自然就会硬起来,家里人自然也会更重视她。

当然,璟璃也不是那种光顾着提高女子地位,就不管男子的偏心县令。

他早在两年前就弄出了男子可以赚钱的地方,就是水泥厂和肥料作坊。

所以,他不打算再弄其他厂了,一来清溪县人数在这里,不可能人人都进厂,不然地里的粮食谁种?

二来,四个厂,足够让清溪县的经济发展的很好了。

璟璃的养蚕作坊和纺织厂的招工告示一出,一些大娘子小姑娘就纷纷去应聘了。

不过都是乡下的,乡下的不讲究什么姑娘家,不得抛头露面的规矩,只有县城里的大娘子小姑娘讲究。

璟璃也不强求,他知道,这都是暂时的。

等到县城里的大娘子小姑娘们,见到乡下的大娘子小姑娘们的改变后,自然就会放下这些,走出家门了。

果然,没多久,看到第一批进作坊进厂的大娘子小姑娘们,欢欢喜喜的领着银钱回家,县城里的大娘子小姑娘们坐不住了,纷纷放下那些所谓的规矩,加入了女工大军。

璟璃纺织厂的织布机,都是他特地改造过的,一天就能织一匹布,而纺织厂差不多有两百台织布机,一天就能织成两百匹布,堪称恐怖。

……

一年后,启祥二十六年,距离璟璃上任清溪县县令,已经三年了。

如今的清溪县,已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百姓们家家户户有余粮,里里外外是新衣,全然不见当初的贫困潦倒。

农历六月十九,万寿节,上到朝廷百官,下到各县县令,都要给启祥帝送上生辰贺礼。

前两年璟璃啥都没送,还上奏折哭穷,今年却不得不送了,因为朝廷每三年就会派钦差视察各县,要是看到清溪县这么富饶,他还哭穷就尴尬了。

“好了,就把这些送去京城吧。”璟璃拍了拍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