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猫踪迷影 > 第122章 商业间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钟瑖道:“这不是一篇两篇的事,等小田他们写完,我们修改吧,你抓紧时间找企划和文案。”

朱琳出去了,钟瑖靠在椅背上,多少有些泄气。以前在bd的时候,钟瑖曾腹诽过顶头上司选人的品味,找了个只会写漂亮话,写豪华ppt的企划,现在才知道,原来能一篇空洞却漂亮的文案,一件美观却无用的ppt,也不是人人可以做出来的。有那么一瞬间,钟瑖甚至想把那个他之前看不上的原企划副理挖过来。

钟瑖这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现在非常流行的话,这世界就是巨大的草台班子。他在bd的时候,觉得各方面都强差人意,上层方向不清,中层各种内斗争权,下面抓住一切机会摸鱼。过来面试的时候,觉得xJ上下一心,内耗少,沟通便利,肯定能做出点事来。

等到了xJ,这才发现,bd内耗,是因为人才太多,项目太多,施展不开。xJ看着结构简单,不过是因为连起码的架构都没搭起来,连起码的人员都没配备好,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钟瑖突然意识到,他犯了一个错误。他一直拿bd公司的做事风格,来要求xJ,他忘了,两家公司体量不同,资源不同,做事风格不同,他不能用bd公司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风格推进一件事。他需要找一个点突破,先把事情做起来,边冲边补充各种力量,否则,等到所有元素都配齐了,AI的风头也要过了。

钟瑖让朱琳打电话,让钱芃进来。等小钱过来了,钟瑖也没和她客气,上来就追问让他们写的方案弄出来了吗?

小钱毕竟跟过钟瑖一段时间,多少适应了钟瑖的高效率的工作风格,道:“昨天我和吴桐熬了两天,终于把框架写好了,还剩下些细节要完善,一些数据要补充。”

“先拿过来吧,我们一起修改,下周等韩董和邓总回来,我要拿去汇报。”钟瑖已经放弃了等人员架构补充完成,宣传到位了再推出智能政府的计划,准备先让项目跑起来。It项目,速度优先,哪怕七零八落的快速迭代,也比四平八稳,原地踏步好。

钱芃有点诧异钟瑖的着急,但毕竟是做It的,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立刻答应了,“我和吴桐再改一下,下班前,把方案交给您。”

钟瑖又叫朱琳进来,把陈同的电话给她,“周五我们要带开发部的人去杭州百度去拜访学习一下,你和我老同事陈总联系一下,确定下具体的事情。人员吗,我,开发部叫上四个......”

“我需要去吗?”朱琳试探地问。

“你说呢?”钟瑖意味深长的反问道。

“明白了,我马上落实。”

“钟总,我们真要去阿里参观?”钱芃好奇问道。

“怎么?周五有安排?”钟瑖问。

“没有没有,我很早就想去那边参观了,我有好几个同学在那里,想看看那边的工作氛围。”

钟瑖又听钱芃汇报了目前开发状况,还有和别的部门配合情况,朱琳进来了,道:“我已经和陈总那边确认了,他要我们中午就过去,一起吃饭,下午他安排我们参观下园区,再找技术骨干,大家小规模开个交流会。晚上就在他们内部宾馆休息。”

“行,那我们周五开个会,十点就出发,到阿里取取经,小钱,你们几个眼睛放亮点,耳朵竖起来点,要想尽一切办法套取有用信息。”

“钟总,您不是让我们去做商业间谍吗?”小钱惊异道。

“不然呢?请你去度假,阿里半日游?”

金庸老爷子也走了,武侠三巨头金、古、梁终于在另一个世界碰头,精灵鬼怪们有眼福了。

小时候读书很杂,但读的层次实在不高。一直到大学和工作之后,碰到很多困惑,找不到人商量,才有意识到找些历史书和名着来看。看后困惑依然,但至少不会再被鸡汤迷惑。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技术变了,世界还是那个样子,我们遇到的沟沟坎坎,前人大多遇到过,与其自己瞎琢磨,不如找点明白人的书看看。

金老爷子就算是个明白人。

大概是初一那个暑假,老爹给我一张社区图书馆的借书证,我八点半图书馆一开门就去借一套武侠小说。然后跑到旁边的邮电局看书。那时邮政和电信还没分家,互联网只有米国科学家才能接触,人们对外联系,全靠邮、电。所以邮电局当时是肥的流油的单位,也是当时少数几个装着空调的公共场所。记得那家邮电局有张七八米的长桌,供寄信的人写信封贴邮票,在那儿看书很舒服。

到中午就看完一套,然后再去借一套回家下午看,一个暑假就把那个图书馆的书都看完了,眼睛也看近视了。

倒不是我看书多快,只是看多了,就能看出武侠小说的套路,不外是穷小子发奋图强或者少年报仇雪恨的故事,看个开头,大约就知道结尾,要是文字不漂亮的话,中间内容基本上就可以一目十行地瞄了。

也有例外,梁羽生的小说节奏是真慢,事事都要交代清楚,但文字真漂亮,我爹最喜欢那个调调。古龙的节奏快,内容也痛快,可写得太跳脱了,有时会把自己写到坑里去。

金老爷子的书,我是最晚看的,第一本是《笑傲江湖》,一看就迷住了。书不按套路出牌,令狐冲好好的华山少掌门或者日月神教驸马不做,偏要出幺蛾子,叛华山,反日月,活活把自己活成黑白两道都弃之如敝履的丧家之犬。

但是看着真爽,所谓侠者,犯禁是也。不欺于下,不媚于上,天地之悠悠,独慨然而直行。

照现代人观点,令狐冲很不理性,小不忍而乱大谋,无论是岳不群得势,还是任我行称王,对他个人,都没什么坏处,即使对所谓武林苍生,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岳、任都是曹操一般的枭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这两人当头,只要听话,大饼一定会有的。

令狐冲反他们,只是因为看不惯。看不惯岳不群的蝇营狗苟,看不惯任我行的小人得志,不愿低头,更不愿折腰。这样的刺儿头,当然要被人收拾,心性高傲的令狐冲匹夫一怒,挥剑斩阎罗。

爽。

触动我的,还有件事。令狐冲被岳灵珊甩了,他愤恨难过,以他当时华山大弟子的身份,未必无法可施,可他却并没耍手腕,很大气的孑然转身,直到再遇真爱任盈盈。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罢,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好,都是一生一世一个人,生死相依,许多少年都把这当成情爱圭臬,所以接受不了离别。可现实世界,哪有这么幸运的事。常常是双骑并辔,两马一错蹬,就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再回首,已是相忘于江湖。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虽无奈,却也是人间平常事。

只是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常识,搞出那么多生生死死的闹剧。

有句歌词“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分手要体面”,令狐冲的分手,何止体面,简直就是大气。

个人觉得,男人追女孩时要学段誉,放下偶像包袱,皮厚嘴甜腹黑,死缠烂打。求之不得,就学学令狐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潇洒转身。

人情练达即文章,金老爷子看穿世事,爱恨情仇不遮遮掩掩,对得起自己,也不亏欠别人,除此之外,红尘打滚,不过求个顺心意而已。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所以当今世界,这两种人都不怎么着上面待见,老爷子一人就充当了儒侠两种角色,还能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乃至福寿百年,真是个厉害角色。

空了,再去翻翻老爷子的书,沾沾仙气。

晚上睡不实,一夜不咸不淡的梦,早上也没心思赖床,太阳露头就起了,到露台透透气。

露台大丽花和月季花开正艳,马鞭草和薰衣草也很努力地吐出一抹艳紫色,樱桃和紫藤却已经开始枝叶枯黄飘零,显出一片秋色。

人到中年,越来越不喜秋天。泰戈尔诗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总觉夏花还未极尽绚烂,侘寂之秋却已经降临了。

快得让人猝不及防。

仅仅三五年前,生老病死于我不过是一个抽象名词,这几年长辈一个个离世,同辈亲朋也时不时的传来因病因灾祸离开的消息,这时才发现,这个词是那么具体,那么真实残酷,离我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

有个好友淋巴癌,发现得早,做了手术,理论上已经治愈了,可他依然终日惶惶。有次和他聊天,我说起他女儿练吉他,我儿子学架子鼓,等他们大了,可以组个乐队。他笑着连声说好,笑着笑着,突然僵住了,涩涩地来了一句:“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他飞舞的眉眼在那一瞬突然垮了,高大的身材也一下佝偻了起来,看着让人心酸。

我只能拍拍他的肩,斟字酌句地安慰了几句,也不知道这寡淡的片汤话能有多大用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都知道,很多事,需要别人的帮助,也有很多事,只能自己扛。

前几天陪老婆逛街,路过一辆献血车,老婆非拉着去献血。没想到,我竟然因为血液粘稠被人家拒绝了。验血的小护士挺善良,说什么可能中午吃得太油腻,不是我身体有问题。可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我血脂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回来就张罗着减肥,走路没用,跟着网上视频跳操用处也不大,于是开始绝食,饿了三天,减了六斤,开始吃饭,又反弹。以后每周辟谷两天,想办法把体重降到正常水平。

身体可以自己想办法调整,精神的萎靡,有时候更要命。有次陪朋友喝茶,他全程都在抱怨,怨社会,怨环境,怨身边的人。我很奇怪,他算是有才又有财的人,自己领着公家一份粮饷,在外面还做着生意,家里几套房子,孩子在国外工作,身体也不错,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多抱怨。听着听着,我突然意识到,他在恐慌。奋斗了半生,他终于小有成就。可当下的环境,向上很难,一次失误,反倒可能财富清零。他的才与财又没有多到可以让他换个国家仍能过上现在这样体面的生活。而且,这些年优渥的生活,犹如温水煮青蛙,磨掉了他奋斗的血气。面对这个他觉得越来越不可控的世界,无力反抗,又无心顺从,只能如知了般发出一串徒劳的抱怨,刷刷存在感。

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中年人,视野很宽,心胸和肩膀却很窄;眼光很高,手却没跟上;想法很多,承受力却很弱。他们如附马尾之蝇,如风口之猪,好风凭借力,送他们上了青天,没想到环境突然变了,高处不胜寒,他们没有抵御的能力,也没有忍受的耐力,只能在风中哀嚎。

不哀嚎的,也在煎熬。压力太大,助力太少;要扛住的东西太多,能躲着喘口气的地方太少;前路茫茫,后浪拍岸;一如这深秋,挺立着,衰败着;成熟着,枯黄着;收获着,消耗着;向阳处温暖,背阴处一言难尽,都知道春天一定会来,可就是不清楚冬天熬不熬得过。

算了,人生不满百,何怀千岁忧,人有时候要活的阿q一点,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塞下秋来,衡阳雁去,菡萏香销,西风愁起,一场大梦,几度秋凉,说到底,也不过是天凉好个秋,不如超脱点,闲坐楼台,尽借篱落看秋风。

找秋裤去喽。

前几天歌手臧天朔离世,有位网友评论:天才悲歌,好好的一副牌被打得烂七八糟。

那位网友与臧天朔算是同一代人,生活轨迹却完全不同。名牌大学毕业,进外企捞到第一桶金,创业失败破产,然后靠着能力和自律再次创业,小有成就,衣食无忧,现在为了孩子的教育,移居海外,过着半退休的生活,靠微博臧否人物打发时间。

臧与我这位网友,一个感性恣意,一个理性自律,孰优孰劣,我没资格评价。但个人感觉,上帝不会同时赐予一人澎湃的才情和圆融的心境,苛责自己,是自寻烦恼,苛求别人,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臧天朔不放荡,写不出《朋友》这么不羁的歌。就像柳永不眠花宿柳,不会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么缠绵的句子。古龙不快意恩仇,也没有楚留香的铁血柔情。

要享受性格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福利,就要承受它们带来的纷烦,世间事,难两全,首鼠两端的后果,往往是一辈子一事无成。

而取长补短只会把人弄的不伦不类。臧天朔正经了,能变刘欢?柳永收敛了性子,科举入仕,能成王安石?古龙斟酌文字和人生,能压过金庸?我想未必吧,更大可能是庸如众人。

命运从来不由人,抛开性格和环境谈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不如跟着感觉走。

中年可悲就在于,明知前路坎坷,也没法回头,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回头成本更高。前半生在塑造,性格脾气、能力秉性、为人处事,甚至人脉环境,后面,只能照着惯性走下去,想改不容易,所谓“打破了,再捏一个我,再塑一个你”,没几个人能做到。

所以,到了一定年纪,别人的人生,看看就好,没必要指指点点,更没必要硬提炼什么经验教训,放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