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20章 首位,以五万贯成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章 首位,以五万贯成交!

朱元璋被一个陌生人拍肩,蒋瓛吓得不轻。

这是陛下啊。

一个陌生人竟敢如此放肆,简直是挑衅生死。

“你找死!”蒋瓛是个狠角色。

尤其此刻,这家伙竟敢触碰皇帝的肩膀,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蒋瓛准备立即拿下此人。

朱元璋挥手示意,问那个中年绅士:“你有何事?”

中年男子看到蒋瓛的凶狠,心惊胆战。

“有话直说!”

他终于开口:“我看你是个有钱人,我们可以联手出价,这样就能压过其他人,出更高的价。”

“到时候,我们祖先的灵位可以并排受供!”

蒋瓛听后,差点拔剑斩了他。

你的胆子可真不小,竟想让你家祖先与皇帝的祖先同列。

你家地位如何?皇帝家又如何?

朱元璋差点笑出声,但觉得新奇,还是婉拒了。

中年男子略显失望:“唉,看来我只能买个靠后的位子了。”

目送中年男子离去,朱元璋首次觉得这些商人还挺有意思的。

戏台上。

陈寒继续大声呼吁:“你们这些商人长久以来遭受歧视,只因官员和农夫未看到你们对朝廷和民间的贡献。而这次,是你们唯一的机会!”

“还有谁愿意出更高的价吗!?”

陈寒话音刚落,立刻有人举手:“我出三万五千贯!”

陈寒满脸欣喜:“妙极!已升至三万五千贯!还有更高的报价吗?”

三万贯哪!

若非货币贬值,这相当于三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这数目相当可观了。

朱元璋的嘴角未曾落下过。

这些人对待金钱,简直视若无睹。

仅仅是为了争夺一个席位,竟愿意付出如此代价?

朱元璋心中暗喜,这些人自掏腰包,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实乃好事。

但他也惊讶于,三万贯说给就给,这令人难以置信。

这些人真是富可敌国啊!

三万五千贯!

即便是他,也不敢轻易保证能立即拿出这笔巨款。

话音未落,又有人喊道:“我出五万贯!”

说话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富商,声音洪亮有力。

此言一出,周围众人皆倒吸一口冷气。

五万贯哪!

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明朝初期,这相当于大约四万两白银,购买力惊人。

那时,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约在八百至一千二百文之间。

四万两白银,换算成现代货币,足有三千二百万到四千八百万之巨。

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实力的体现。

那位胖富商陶醉于众人瞩目的感觉,脸上洋溢着得意。

仿佛在说,看谁还能超越我。

朱元璋心中惊叹:

五万贯哪!

天哪!

要知道,国家一年的税收,零零总总加起来,目前也仅有一千万贯左右,这还是估算的上限。

而这位商人,只为一个位置,竟毫不犹豫地开出五万贯。

这究竟是怎样的魄力?

詹徽吕本这些文官此刻已是目瞪口呆。

谁能想到,真的有人愿意出这么多钱。

原本以为这些人出个一两千贯就已经是极限了。

毕竟这些商人视财如命。

然而他们竟一掷千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蓝玉等武将更是瞪大了眼。

五万贯哪!

即便是他们这些公侯,一年的俸禄加上田产收益,也达不到这个数目。

蓝玉先前强行交易、霸占土地,一年能赚到一万贯已是极为可观。

他十几年的积蓄,至今也不过数万贯,捐出三万贯已是他的极限。

没想到,这位商人竟有如此慷慨之举。

陈寒激动不已,手指那位富商高声问道:“五万贯一次,还有更高的吗?”

“五万贯第二次!”

五万贯确是个天文数字,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于是陈寒高声宣布:“五万贯第三次!”

砰!

他用力敲下木槌。

\"很好,首位的荣誉,以五万贯成交,恭请那位乡绅登台,我们先记录下您的信息。功德楼落成后,您的祖宗牌位可安放于顶层阁楼,至高无上之地。\"

\"同时,您的大名也将铭刻在功德碑顶端,昭示天下。\"

\"碑上将记载您的姓名、字号以及捐献金额,这是您实力的象征。日后有人欲求大宗交易,一看功德碑上您的捐赠,便知您的财力,自然会纷纷找您合作。\"

\"而且,您将优先挑选店铺位置。\"

听完这三条优惠,那位乡绅已是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精明的商人,他深知陈寒提出的这三个条件远超五万贯的价值,实乃物超所值之选。

且不说将祖宗牌位供奉在那高耸的功德楼十层,享受无尽香火,那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单提他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字体最大。

日后来往的行人无数,每日看见,都会赞叹,这位乡绅富甲一方,实力非凡,与他交易必能获利。

无形中,广告效应已悄然扩散。

而他的店铺在此,每天都能向过往的商人宣告,瞧,我曾捐赠巨款,名字居于碑顶,这就是我的信誉保证。

我绝不短斤少两,我必定诚信经营。

太阳即将沉入山的那一边,陈寒疲惫得几乎要瘫倒在戏台边缘,夏荷与冬雪两姐妹心疼不已,一个忙着给他喂水,一个轻柔地按摩他的背部。

陈寒此刻已筋疲力尽,然而脸上却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因为他竟然募集到了二十六万四千贯钱。

二十六万贯哪!

大明一年的税收才多少?

仅一千多万贯罢了。

而陈寒只用一个下午,就募得了相当于国家一年收入五分之一的巨款。

这不仅让陈寒欣喜若狂,连朱元璋这位老皇帝都对现实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辛劳一生,自以为治理得国家井然有序,税收尚可,却未曾料到今日受到了如此深刻的教育。

自己从百姓那里筹集的那点钱,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真正富有的,是那些从事商业的人。

他们仅仅捐赠就这么慷慨。

何况他们的真正家底呢。

他不明白这些人是如何积累起如此庞大的财富。

但现在,他没心思去探究这些,他看到陈寒筹集了这么多钱,正巧他急需军费,陈寒的这笔资金正好解决了他的难题。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只是前两天他才向陈寒保证,这次赈灾是出于真心,答应了他的所有条件。

其中一条就是,赈灾款项必须优先用于灾民。

这让朱元璋陷入两难,如果一开始没答应这个条件,挪用这些钱会容易得多。现在如果强行要求,岂不是自食其言,有失帝王威信!毕竟,帝王不可戏言。

况且,他这次顺从文官的意思,也是想给陈寒一个教训。

此刻若厚颜无耻地向陈寒讨钱,未免太过丢脸。

但如果不去硬要,虽然陈寒不会全部花掉,但按照他以工代赈的救灾方式,不知何时才能完成,那他的丰功伟业岂不是要被耽搁?

所以他必须设法从陈寒那儿得到钱。

而且必须是陈寒主动给予,否则不行。

朱元璋一时站在原地,心中嫉妒不已。

这么多的钱哪!

能打多少仗啊!

文官们此刻也震惊不已,谁能预料到一次竟可以募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他们一年的收入不过一百到两百贯。

而这些人为了一个职位,竟舍得花费如此巨资。

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

自己怎么从未发现这些人竟如此富有。

这还有天理吗?

詹徽此刻震惊得脚步停滞,他问:“你们确切知道他们筹集了多少资金吗?”

“总数是二百六十四万贯。”

什么!

是多少?

所有随行的文官都被这个天文数字震慑了。

二百六十万贯哪!

这可是二百六十万啊!

加上官员们的捐款,几乎要触及三百万的大关。

救灾需要这么多吗?

这得是多少财富?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巨额的款项。

而这一切竟是陈寒一手筹措的。

这让他们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怎么会这么多?”

“怎么可能呢?”

此时,户部侍郎也近乎疯狂。

他们负责的户部就是掌管财政的,所以他深知二百四十万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是朝廷一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全国的税收加起来,也只有陈寒一天募捐所得的五倍。

礼部侍郎理所当然地提出:“这么多钱不能只用于救灾。”

“应该修复贡院,会试在即,不能让天下的士子看到破败不堪的考场。”

礼部侍郎话音刚落,工部官员立刻回应:“照您这么说,我们工部的衙门也该修整一番了。”

“作为六部之一,工部的衙门条件最差。”

詹徽眼珠转动,突然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