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83章 惊讶!大明竟有精通海洋经济的高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章 惊讶!大明竟有精通海洋经济的高人!

茹太素看着陈寒,开口道:“你刚才不是说要将商税提高十倍或二十倍吗?”“那你难道能容忍江南的走私贩进行交易却不交一分税吗?”“你在这里跟我装糊涂,但你的行动已经在江南引起了轩然大波。”“江南一年的生丝都被你收走了,你以为老夫会不知道?”陈寒看着茹太素,嘿嘿一笑:“老大人,看来什么也瞒不过您。”茹太素大笑,接着说:“小子,别在这里装蒜。”“看穿你手段的不只是老夫,江南的走私贩没你想的那么好对付。”“你以为通过收集生丝就能找到他们走私活动的线索吗?”

\"你考虑得太片面了,江南织造局牵扯的商人多得数不清。\"

\"你以为没收他们一年的蚕丝,他们就无法生产丝绸了吗?\"

\"你低估他们了。\"

\"他们掌握的蚕丝资源,足以维持四年左右的生产。\"

\"他们每次交易量不大,只是为了操纵市场价格。\"

\"他们比你更了解海外的商人,更清楚丝绸在海外的价值远超黄金。\"

\"你这两脚可踢不倒他们的。\"

\"如果你不与老夫合作,想要获取江南走私者的罪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陈寒愣住了,没想到茹太素对走私交易有如此深入的理解。

但他感到很奇怪。

茹太素为何如此关心走私?

陈寒的眼神已经透露了他的疑问,茹太素回应道:\"江南是重要的赋税来源地,近年来,江南上缴朝廷的赋税占据了全国的一半还多。\"

\"如今江南走私日益猖獗,百姓手中的资源都被引向了走私。\"

\"虽然能赚取更多财富,让百姓生活更好,但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只会滋生更多的罪恶。\"

\"朝廷的赋税减少,我们户部的压力骤增,怎能对这些人坐视不理。\"

\"只是陛下也未能解决走私问题,我们起初也是束手无策。\"

\"而你这两脚之后,老夫发现,你有可能帮助朝廷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现在来找你。\"

陈寒没想到茹太素这位古人,对经济的洞察力竟如此深刻。

他甚至对政策和皇帝的态度都有清晰的把握。

这让陈寒不敢小看这些古人。

实际上,他们只是信息比现代人少一些,但说到智慧,这些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高官,其实比大多数普通人聪明得多。

因此,他们能看到的也更多。

茹太素这家伙,在陈寒来到明朝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与他并没有过多的交往。

但老家伙一直在暗中观察。

能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掌控全国赋税收入的高官,他实际上比陈寒看到的更多。

就像现在。

即使他没从朱元璋那里探听到朱元璋对走私的看法,也能看出朱元璋的无奈。

陈寒又哦了一声:

\"大人,您这次为何突然想要和小子合作呢?\"

茹太素边捋着胡子,边在水泥路上行走,对陈寒说:\"起初,老夫确实对你不抱希望。\"

\"你这样的冲动和锋芒毕露,我以为你在官场上撑不过几个月,就会被詹徽之流撕得粉碎。\"

\"没想到,你这歪打正着,乱拳打倒老师傅,竟然把詹徽都扳倒了。\"

“而且,我对你的商业见解深感认同。”陈寒惊讶地望向他。

茹太素是个典型的书生。

为何他对商业如此热衷?

毕竟,读书人普遍瞧不起商人。

察觉到陈寒眼中的疑惑,茹太素缓缓解释:“老夫生于山西,那里是煤炭大省。”

“从小我就见识过无数煤炭生意,深知其对百姓的重要性。”

“它能让北方人民免于严寒之苦。”

“也见过许多商人因煤炭而富甲一方。”

“我成长的环境让我对商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书生。”

“我更清楚,金钱能驱使一切的道理。”

“就像你现在,能指挥这些官员们,让他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不就是因为金钱吗?”

“你能哄住陛下,不就是因为能不断提供财富吗?”

“你一下子拿出一百万贯,再一下子五十万贯,震撼了所有人,包括老夫。”

“你的行为看似荒唐,实则蕴含深意。”

“这让我看到了你身上的潜力。”

“我认为,你才是能真正激活大明王朝生机的人。”

“老夫年事已高,如果你真能在商业上有成就,这个位置早晚是你的。”

“所以,就算是在为后辈铺路,这次老夫也要挺身而出。”

“如何,我已经如此坦率,你还有什么顾虑呢?”

陈寒望着老人,愣住了。

好吧!

这真是真诚啊。

“再告诉你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陛下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走私贸易,但无能为力。”

“一旦切断走私路线,海外海盗和倭寇就无法从走私者手中获取我大明的货物。”

茹太素的话语诚挚,但陈寒目前仍不能轻易相信老人已准备好与他合作。

因为照陈寒的计划,并不会立即取缔走私者。

既然连朱元璋都认为走私者现在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为避免百姓受苦。

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有其合理之处。

再者,陈寒若想涉足海洋贸易,仅靠自己培养人才是困难的。

所以他打算招安这些走私者,既然有些走私者并未危害百姓。

也没有破坏市场经济生态。

何必赶尽杀绝呢?

然而,从茹太素的态度看来,他是打算彻底打击这些走私者,这似乎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当陈寒流露出犹豫的神情时,茹太素感到有些失望。陈寒立刻解释道:“您不必多言,其实晚辈一直理解您的意图。”

“您想合作,没问题,只是具体如何合作,还请您给我一些时间去研究,然后再向您详细说明,可以吗?”

“您突然提出合作,让我毫无准备,这样如何开展呢?耽误了您的事不好,耽误了我的事也不好。”陈寒说完,就连茹太素也觉得他的说法有些道理,于是点头同意。

“好吧,既然你有这样的考虑,那老夫就等待你的决定。”

“还是那句话,在当今朝廷,想找一个能与你在走私问题上打开局面的人,只有老夫。”

“老夫随时等待你的召唤。”

说完,茹太素登上马车离开了。陈寒目送马车远去,陷入了沉思。他确实希望与茹太素合作,但老人的正直让他难以忽视走私者的违法行为。未来肯定还会有很多争论。这让他十分为难。

目前,他并没有打算与走私者对抗。因此,他此刻也没有为难他们。

......

转眼间,陈寒带着林德贵等人来到了秦淮河边的松鹤楼。虽然现在有宵禁,但这也要看具体情况。特别是在陈寒将五万多难民安置在京师,并创造了众多商机之后。

商人纷纷涌入京师,使得整个城市熙熙攘攘。如果夜晚不做生意,那就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宵禁虽有,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只要不在大街上捣乱,宵禁后仍可摆摊营业。百姓们在入夜后也能享受到难得的夜生活。

......

在松鹤楼内,杯盏交错,陈寒坐在主位,林幼薇、夏荷和冬雪坐在他身旁,一大桌的商人们围坐在一起。此刻,大家都喝得满脸通红,因为他们在庆祝。他们难得聚在一起,现在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地聚会,也不用再担心城巡御史会突然找麻烦,甚至不必担心官员和商人一起喝酒聊天会被御史指责有失体统。

此时,林德贵仍然怀揣着那块皇家商号的金色招牌。他还找来了两条红绳,将招牌绑在胸前。这个举动看起来有些傻气,但却充分表现出林德贵对这块招牌的尊重。他们做了一辈子生意,从未获得过这样的荣耀。

因此,林德贵举起酒杯,再次提议:“各位,我们应该再向陈大人敬一杯。”

听到林德贵这么说,江南左商会的冯老、浙江商会的李老、徽商商会的会长纷纷起身。

这十个人,年龄都足以当陈寒的父亲,但他们对陈寒的尊敬如同对待亲生父亲一般。因为陈寒,他们不但得到朝廷的认可,还得到了皇帝亲自赐予的金匾。这金匾将是他们商号的最高荣誉,代表他们的最佳信誉。

四十多岁的林德贵面对陈寒时,也激动得泣不成声:“陈大人,这杯酒不仅是敬您带领我们完成救灾任务,更是敬您引领我们走上光明大道。从此,我们这些商人也能堂堂正正地走进社会,不再遭受他人的鄙视。如果没有您,我们赚再多的钱,在世人眼中也只是卑微之辈。如今,我们竟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赐予皇家商号的金匾。您对我们来说,就像再生父母。”

陈寒连忙起身回应:“林掌柜过奖了,客气话就不多说了,将来如果能迎娶您的女儿林幼薇,您就是我的岳父。现在您这样说我,以后我们的辈分怎么算呢?”

宴会上顿时充满了欢笑。林德贵擦去泪水,笑着说道:“大人,事情各有其因,若非您,我们怎能与朝廷建立这样的联系?没有您的慧眼,我们怎能有机会为灾民出力?没有您的独特见解,我们怎能获得这样的荣耀?所以,这杯酒您必须喝,我们也必须向您致敬。就算日后我们成为翁婿,也不会影响今日对您的敬意。就算您成了我的女婿,我对您的尊重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