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86章 燕王震惊:我亲侄子会对我们下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章 燕王震惊:我亲侄子会对我们下手?

宝钞无疑是朱元璋心中最痛的一件事。当初明朝初建,百废待兴,他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这种方法。那时他还颇为得意,觉得自己不必加重百姓的赋税,就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战争和国家建设。但现在他意识到,疯狂发行纸币,表面上没有让百姓多付出,但实际上却在暗中吸干他们的血汗。

当朱元璋听说了自己的做法后,感到非常羞愧。

他出身于贫困的民众之中,深知百姓们赚取这些钱财的不易,更清楚他们积累这点财富的艰辛。然而,他却为了治理国家,将百姓们的血汗耗尽。对此,他感到很尴尬。但宝钞事件的错误已经造成,如果他现在承认错误,他的威信将受损。因此,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陈寒再次提起这件事,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说:“小子,你就抓着这点把柄不放,一直说一直说,你到底想怎样?”

“如果你有能力,就帮我补上这个错误。”

“没能力,就闭上你的嘴。”

虽然朱元璋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修养有所提升,但他本质上还是那个农民。当他的短处被陈寒当众揭露时,他面子上挂不住,忍不住骂了起来。

蒋瓛跟随朱元璋已有十多年,从未见过像陈寒这样胆大妄为的大臣。要知道,朱元璋是个铁血皇帝,杀人不眨眼。即使蒋瓛跟随他多年,也始终小心翼翼,从不敢像陈寒那样轻易挑战皇帝的权威,更不敢在皇帝面前提及他的不足。

陈寒的行为无异于在生死线上来回跳跃,但不知是谁庇护着他,每当皇帝愤怒,很快又会消气。在蒋瓛看来,朱元璋作为皇帝,真是孤独一人,没有哪个大臣敢在他面前讲真话,也没有哪个大臣敢与他开玩笑。有时蒋瓛甚至觉得朱元璋和陈寒之间有种忘年之交的感觉。

每次朱元璋怒不可遏,扬言要杀了陈寒,要挫骨扬灰,掘他祖宗十八代的坟墓,但真正面对时,却又谈笑风生,就像现在这样。朱元璋叫他小子,陈寒也敢称呼皇帝为老丈。这对君臣的关系,蒋瓛前所未见。

听完朱元璋的话,陈寒摊开双手说:“陛下,您空口无凭就想出主意,以为这很容易吗?”

“为什么微臣非要请求振兴大明王朝的经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就是为了弥补您的这个错误。”

“但这需要时间,可能三五年,七八年,甚至十几年。”

“所以我们现在别急,一步步来。”

“只要你相信我,我一定能帮你挽回错误。”

“同时也能让百姓生活得更美好。”

“你不就是希望全国的百姓不再像你以前那样受苦吗?”

“这个愿望我会帮你实现。”

朱元璋听得心中激动。

说实话,就算他对大臣存疑,手段狠辣。

但对于百姓,他还是希望他们的生活比他当年的困苦要好。

只有这样,他才算是个真正的明君。

感慨过后,朱元璋还是说:

“今天亲眼所见,看来你没骗我。”

“这里的买卖人确实能赚钱。”

“能长久下去,我就安心了。”

“我已经用八百里加急文书通知秦王、晋王、燕王,让他们把世子送来京城跟你学习。”

陈寒听后大喜,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要这些藩王的世子跟着他学习。

他需要的是稳定。

说实话,这是个无奈之举。

虽然他不确定能否阻止历史上的燕王朱棣造反。

但他必须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朱允熥能否最终登上皇位,估计还得靠他。

所以他表面上是送秦王、晋王、燕王的世子来京城学习。

实际上也有当人质的意思。

这一点,朱元璋心里清楚。

所以当他的文书送达秦王、晋王、燕王的府邸时。

三位王爷都在思考。

...

北平燕王府。

接到京城发来的加急文书后,燕王朱棣立刻请来了姚广孝。

姚广孝作为他的首席谋士,平时出谋划策,都是他。

带兵打仗,默默支持他的人也是他。

因此,燕王朱棣对大和尚姚广孝深信不疑。

此刻,在燕王府的会客厅。

燕王朱棣已经将信件交给姚广孝。

姚广孝看完后,将信放在一旁:

“殿下,其中让人质的意思很明确。”

“不过老衲听说,这大半年陈寒在京城里搞得沸沸扬扬。”

姚广孝接着说:

“殿下,你要知道,如果皇长孙朱允炆登基。”

“即便他对您这位亲叔叔有感情,但他手下的文官集团呢?”

“他们会对你有感情吗?”

“绝对不会,文官集团早就对你们这些握有重权的王爷感到不安。”

“况且,如果皇长孙朱允炆登基,他用什么来制约你们?”

燕王朱棣听完,感到一阵冷汗淋漓。他细细思考,发现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皇长孙朱允炆上位,他们这批有功之臣,手握重兵,确实处境危险。就算朱允炆心怀仁慈,那些文官也不会允许他们保持大权在握,肯定会建议削藩。

他应了一声,继续问道:“那么现在朱允熥成为皇太孙,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仍然是他需要提防的人。”

姚广孝轻轻摇头,“所以陛下这步棋,加上陈寒的推动,真是非常高明。”

“要知道,目前大明王朝的军事力量,除了各位藩王,蓝玉领导的军事贵族集团,他们的权力并不逊色于您。”

“蓝玉、冯胜、傅友德这些人在军事才能上,与您不分伯仲。”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正的开国功臣,伴随陛下征战四方。”

“这群人的存在,就是皇太孙殿下最坚实的后盾。”

“蓝玉是皇太孙殿下的外祖父,将来蓝玉一派的军事贵族集团会紧密团结在皇太孙殿下周围。”

“更何况,这次陈寒救了所有人,这份恩情已相当于再生父母。有他们在,皇太孙殿下怎么会担心藩王的威胁呢?”

“陈寒扶持皇太孙殿下,既救了蓝玉等人,也间接救了您这样的藩王。”

燕王朱棣聪明过人,一听便懂。如果朱允炆即位,他们必将面临削藩的命运。而朱允熥即位,他们才有稳固的基础。因为朱允熥身边有强大的军事贵族力量,可以与各地藩王抗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直接压制。

朱棣点点头,“所以现在我们是安全的,送世子去京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姚广孝同意道:“正是如此,陛下的信中明确提到,送世子去京城不仅是学习,也是让宗室掌控一部分大明商会。”

“这样一来,藩王宗室不再过度依赖国库。”

“不依赖国库,未来藩王就不会欠下天下的恩情。”

“这样,你们的权位会更加稳固。”

“即使王府世代传承,也不会对百姓欠下太多人情。”

“也不会成为天下百姓的负担。”

“陈寒这步棋真是高明。”

“你现在送世子去,绝对是明智之举。”

“陛下这一步也是为了天下藩王宗室的福祉。”

“所以老衲同意这个决定。”

姚广孝的分析让朱棣心安,“既然大师也赞同,我们就送世子去京城吧。”

……

次日清晨。

商务司的工程队开始在聚宝门外修路。

这事新鲜,聚宝门又是南城民众聚集之处,进出的重要通道。

因此,修路自然引来众多关注。

尤其是聚宝门外的道路彻底清理,铺平地基后。

围观的百姓发现,这次工程队使用的材料不再是黄泥黄土。

不再仅是用大木板压实黄土就完事。

而是先铺一层碎石,再用大木板夯实。

接着,他们又在路边倾倒一包包灰褐色的粉末。

接着加沙加水搅拌,形成类似胶状的物质,然后用铲子涂抹在地面上。

这一系列操作后,水泥与地面的基础紧密结合。

当水泥层层铺设,形成胶状表面后。

还有工匠手持平整的木板,在上面轻轻推动,使整个水泥路面光滑如豆腐。

百姓们看后纷纷好奇。

“这是在做什么?铺豆腐路?”

众人听后都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这玩意儿和泥浆有何区别,干了后人踩马踏,还不是一样尘土飞扬?真是多此一举。”

但随即有百姓反驳:“你们不知道,我们陈大人说,这次修路用的是新材料——水泥。”

“水泥干透后,坚硬如石头,下雨也不会泥泞,保证几十年平坦如石板。”

“嘿,你这也信,只骗骗三岁小孩,哪来这么神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