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115章 震惊四邻!没想到老朱竟然会在谩骂中妥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5章 震惊四邻!没想到老朱竟然会在谩骂中妥协!

对于陈寒来说,他的观点其实非常直接。

那就是甭管什么技术,只要不持续升级,早晚得被淘汰掉。

这确实挺让人同情的。

确实会导致一大批百姓失去工作。

确实会让许多依赖于棉布生产的人,因为没了生计来源,家庭生活陷入困顿。

但是这一切都是向前发展的必然代价。

难道就能任由你们这一代人一直独享这份红利,不让位给别人?

别的地方就不允许出现更优秀的东西吗?

以前你们这里的棉布纺织业也不算顶尖。

别的地方同样也能抢占你们的利益。

不过正是因为黄道婆从元朝初期带来了一些技术,这才使得松江棉布在当地成为了品质最优的产地。

你们占了上风一百多年,总是需要有人来挑战一下吧。

总得允许人家在这个节骨眼上,拿出更为先进、更牛的产品来瓜分你们的市场份额吧。

你们不能就这样满腹牢骚吧。

陈寒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此刻他也就这么直接地跟朱元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之所以会和林德贵等人持相同的观点,

原因在于每年松江布作为赋税,上交的棉布高达三十多万匹,实在是功不可没。

那里的老百姓确实勤劳朴实。

那里的棉布制造商也都看似规规矩矩,遵纪守法。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一下子把价格降九成呢?

这不是明摆着逼迫那些百姓连一点缓冲时间都没有吗?

在听完陈寒的一番言论后,尽管朱元璋十分生气,

但他不得不承认,陈寒说得并非毫无道理。

如今的自己确实失去了当年开拓疆域、整治贪官污吏时的那种胆识与魄力。

或许是年纪大了,有时也在想是否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

会不会是因为自己杀了太多人,

以至于身边的亲人们接连不断地比自己早一步离去。

先是孙子朱雄英去世。

紧接着是结发妻子马皇后离世。

再来又是长子朱标撒手人寰。

这些人都是他最亲近的人。

起初他大肆屠杀的时候,并未有多少感慨。

那时候他只觉得这些人都是阻挡他江山稳固的绊脚石,必须铲除干净。

然而当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一个个离世时,他才感受到那种锥心之痛。

他开始意识到,是否正如佛家所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偶尔才会表现出一些柔软。

看到陈寒这样年轻有为的俊杰,在自己面前直言不讳,他内心也会自我宽慰:

他是为了朝廷考虑,他在期盼大明王朝的明天能更好,因此就姑且容忍他。

陈寒连续几次顶撞他,他也没往心里去。

反而觉得这家伙比起一般的大臣,更为坦率直白……

比起一般的官员,这个人更坦率直爽,能跟自己谈得来,还能把他当朋友看待。没想到陈寒有时说话真的很伤人心。他心里想,我都把你当朋友了,之前那么放低姿态跟你交流,你怎么能这么跟我顶嘴呢?现在他满腔怒火,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阻止陈寒。只能无奈地说:“那你总该给松江那一片的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吧。你不能一刀切,把他们都打死啊?你知道松江布养活了多少人吗?万一他们的生计被夺走,真有可能家破人亡。我们要顾全大局,怎么能舍弃一部分百姓不管呢?他们同样是大明王朝的子民。”

朱元璋这近乎恳求的话语,也让周围所有人听得毛骨悚然。谁能料到,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在面对大臣时,竟然需要用这样的语气说话,还要放低身份。

本来陈寒一番刺耳的话下来,应该是要跪在地上求饶才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并未生气,反而像长辈一样对他讲述道理,摆事实。意思就是说,你关注大部分百姓的生活咱赞同,但也不能因此就把一小部分百姓往绝路上逼。

听了朱元璋的这番话后,陈寒也思考了一下:“既然这样,我们的纺织厂现在生产的棉布就不追求高品质了。我们就着眼于大众化,满足普通百姓日常所需的棉布由我们来生产。至于像松江产的那种高档棉布,比如三梭布、番布、兼丝布、药斑布这四种主要的高端产品,我们不动它们。让松江棉布产地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让他们继续销售高档次的产品,做精细化的生产。而我们这边则大批量生产百姓当下急需的普通棉布。不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行不行?这次放过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紧迫感,让他们明白现在的朝廷纺织厂比他们强大得多,给他们留下一线生机,让他们能够好好经营下去。这样,可以吗?”

朱元璋听完了陈寒最后的妥协方案后也仔细想了想:这个建议确实有道理,毕竟现在有钱人多得很,他们看不上普通的棉布,而松江棉布中的确有些精品让人另眼相看。即便是皇家御用的衣物,有时候也会使用这四种布料编织而成。因此他也认可了陈寒的方案。

如果手工地毯只专注于生产这类精品,那么民间使用的那些普通棉布,如果都交给纺织厂生产,或许大家就不会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了。林德贵等人听完这些话后也表示赞同:“陛下,如果这么做的话,松江棉布的确是可以继续存在下去的。而且这样做还能给他们一些刺激,让他们明白,如果不对自己的商品精益求精,他们将无法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