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118章 朱棣:陈寒,真是上天赐予大明的天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朱棣:陈寒,真是上天赐予大明的天才!

听到朱元璋这般评价,陈寒真想笑出声。这位老爷子,您不会以为我还是那个十三岁的小毛孩儿吧?

您所谓的信任,

其实就是在我的身边千方百计地安排您的亲人监视我。

然而这些话,陈寒却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否则事情恐怕就要闹大了。

毕竟,任何人听说有机会和皇家公主交往,都会认为那是无比的荣幸。

但陈寒心里明白,这其中潜藏着无数的风险。

以后的日子就像戴着镣铐跳舞,身边总有人时刻提醒着你,千万不能犯错。

无奈之下,陈寒也只能长叹一口气,面对现实。

皇室就爱用这种方式束缚住人。

如果拒绝这个安排,将来做事只怕会更加困难。

至于朱元璋的女儿长得如何,陈寒已经不抱有任何期待了。

朱元璋拍拍陈寒的肩膀:“小子,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呢?你身边的女人都一个比一个美,你怕我给你找个丑丫头吧!”

陈寒赶忙否认:“不,不,能娶皇家公主那是我的荣幸,我哪敢挑剔呢?”

“你心里清楚就好!近期内就安排你们见面,虽然我想用女儿把你套牢,但也要看我女儿是否愿意。如果她不愿意,我们还可以想其他办法。”朱元璋说道。

陈寒心中对此颇有些不满,自己在大明王朝魅力这么大,难道还会有人不愿嫁给他吗?

第三天。

远在北平府的朱棣收到了朱高炽的来信。

信中提到陈寒这次修路计划取得了成功,并详尽记录了民众对此的反响以及朱元璋看到水泥路后的具体反应。

朱棣看完这封信后,立即召来了姚广孝一同阅读。

两人共同研读这封信时,姚广孝始终面带微笑。

朱棣则在会客厅里来回走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时代要变天了。

当然,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一眼便看出这条路对战争的巨大价值。

此刻他正等待着姚广孝看完信后,是否会与自己产生同样的感悟。

姚广孝读完朱高炽的信件后,激动地喊道:“天才!确实是天才啊!

我大明王朝能出现陈寒这样的天才人物,简直就是老天开眼了。

假如真如陈寒所说,将水泥路面普及全国,那么我大明王朝必将无敌于天下。

仅从输送兵马、粮草、人力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水泥路面已经是空前绝后的伟业。”

姚广孝给出的一系列评价令朱棣感到十分震惊。

看到姚广孝现在情绪如此激动,朱棣转头看向他。

姚广孝看朱棣的眼神同样充满激情,也许是因为他第一时间得到了这条重要消息,或者是因为他看到了眼前这位卓越的人才。姚广孝握着信件起身,说道:“如果我们大明王朝从京城开始建设这种水泥路面,延伸至各重要城市,那么必将极大减少中间运输人力物力的成本。比如,从京城向我们北平府运送粮食,原本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但如果路程缩短一半,殿下您作为前线指挥官,应该最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吧!”

朱棣微笑着说:“如果真的能缩短一半时间,那么军队行动的速度以及战略指向就不会再受制于后勤补给。”

姚广孝拍了一下手:“没错,正是这个意思,真是个天才!他能提前关注到路面建设这一看似普通实则关键的问题。就如同一千多年前的秦始皇,目光长远,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就是为了确保兵力能在天下范围内迅速调动,需要宽敞坚实的路面和广阔的交通网络。如今陈寒所做的事,跟秦始皇当年的伟大事业如出一辙,实在是令人赞叹。殿下,依老衲之见,不久的将来,我们大明王朝将迎来一个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定会被其他藩王赶超。宁王、秦王、晋王他们也会得到消息,并开始整顿兵马备战。那时候,殿下您一定会利用已经修好的水泥路,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北伐,给蒙古鞑靼一次沉重打击。这将是殿下去世前,在军事上的最后一项重大举措。”

要是换作别人这样说,朱棣肯定会生气,这不是诅咒自家老父亲吗?但姚广孝这么说,朱棣却认为很有道理,毕竟自己和父皇的性格颇为相似,都想在军事上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彻底消灭蒙古鞑靼。就像当年的汉朝把匈奴打得四分五裂,直至无法喘息的地步。自家父皇肯定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朱棣也点头表示赞同:“大师,您说得对,我们就提前做好准备,秣马厉兵,到时候争取立下首功。”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坚定的信心。他们都相信这次战斗必定能够取得成功,实现心中长久以来的愿望。

……

与此同时,在辽东地区,蓝玉等人正在率军驻扎。尽管此时不过是十月份,中原及南方地区可能依然秋高气爽……

然而来到辽东时,这里冷风刺骨,雪花已经开始飘落。

对于蓝玉来说,这也是他头一次长期驻守辽东。

只有真正待在这里,他才深刻体会到辽东气候的恶劣程度,远超他先前的想象。

同样在这期间,蓝玉正策划一项重大行动。

但由于连绵的雨雪天气,许多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他在辽东逗留了半年多,一直在详细了解辽东的整体军事状况,发现将士们最紧缺的就是棉被、棉衣和防寒物品。

因此,他打算向上级朝廷提出申请,希望获得这些物资。

就在这一天,他收到了来自京城王弼寄来的书信。

打开一读,他顿时欣喜若狂。

这就像身处沙漠中即将渴死的人,突然间有人送来一瓶救命之水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