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是新的一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润生看到少平的精神不太好,就问怎么了。

金波接话到:“还不都是因为你。”

“我怎么了?”润生奇怪道。

“因为你给他的书,看到半夜才睡。”

润生才恍然大悟。对于只是看过课本和报纸的少平来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读完了吗?”

“还没有。”

“那记住了什么?”

“就记得保尔在被哥萨克兵抓到牢里的时候,另一个被抓进去的姑娘,认为早晚要被糟蹋,还不如把处女之身给他,他拒绝了。”

“什么,什么,真的吗?后来怎么样了”金波连忙问道。

好吧,这两个孩子的关注点都长歪了。

“没有后来,我还没看完呢。”

“今天晚上回去,我也要看。”

“我先看完,你再看。”

润生没搭理他们。

下午放学又在润生家补了一下午课。又被润生妈留着吃了一顿饭。

第二天放学的时候,少平和金波都说,今天不去润生家补课了,建议一起去金波家。

原来他们两个看到田福堂,都有压力。

润生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回家和他妈说了一声,就去了金波家。补了一会课,就各自回家吃饭了。

次日上学的时候,少平就对润生说:“感谢你借的书,他读完后感触很深。”

“哪感触很深?”润生问道。

“就是那一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应当怎样度过这宝贵的一生?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少平说道。

“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保尔也是从乌克兰的一座小城,到了莫斯科。”

“是啊,我们都应该努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机会吗?”

“当然,张冲师傅不是还让我们有机会去北京嘛,他们能来黄原,黄原人民自然能去北京。”金波接着说道。

“那还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吗?”

润生继续问。

“我有,我有。就是书的结尾,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为了让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了呢!”金波说道。“书不忙着还你,我们还要再看看。感觉分外有力量。”

“你们留着看吧,我已经看过几遍了。”

下午依旧是补课,不同的是金波的妹妹金秀也加入了队伍。

周末的时候,兰香干完家里的活,也加入进来,学习的队伍越来越大。

学习的间隙,几个人经常一起讨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有时候,润生也会讲几个笑话,就像那天晚上在知青点一样。每当这个时候金秀和兰香都会一脸崇拜的看着他。

田润生的虚荣感也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

期间,润生和胖炉头又接触了一次,零花钱增加了3元。去金波家补习的时候,几个人都留在金波家吃了饭,晚饭有从公社食堂带回来的猪头肉。

几个人都吃的很满足。

什么情况下,人会最幸福。就是你极度缺乏或者很想得到某种东西时,突然得到。

之后就会因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满足感逐渐消失。

少平家的那孔新窑洞,再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后,也接近尾声。

门窗也在请隔壁榆树村里的老木匠在做了。榆树村因为以前村里盛产榆树而得名,所以村里木匠也多。

窑洞内的一些细活,孙玉厚老汉也请了金俊文帮忙。

还有就是明天学校就要考试了,考完试,他们的初中生涯就要结束了。

算算时间,孙少安的培训也快结束了,就是这几天,正好回来能住新窑。

第二天,考试如期而至,考了两天。润生一直考的很轻松,数理 化对他本来就不难,最近又跟着少平和金波饿补了语文知识,所以每堂考试,他都早早结束战斗。

但是出于低调的原因,他并没有早早离开考场,直到最后一场考完,实在不想待了,就提前出来了。

之后是金波,再后面是少平。他们的心情瞬间就好了起来。

老师告诉他们4天后,来学校看成绩,领毕业证。

然后他们就带上自己所有的东西告别学校。一路飞奔回家。

晚上,田福堂还问了一句,考得怎么样。润生告诉他没问题。

田福堂说,你可别考的太差,到时候推荐你读高中,别人会有看法。

润生说不会,考得很好。

田福堂也知道润生最近一直努力补习,所以也没再说什么。

又过了两天,孙少平家的新窑门窗都装上,基本上完工了。

孙玉厚老汉专门请少平过来叫润生和金波去家里吃饭。

孙家今天的饭算的上丰盛,虽然没有肉,但鸡蛋炒了十来个。

在这个缺少油料,鸡蛋被称为鸡屁股银行的时代,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了。

孙老汉破例去公社供销社打了二斤白酒,金俊文作为帮忙人,也被请到饭桌上。

孙老汉的高兴,是由内而外的,脸上的笑容掩盖都掩盖不了。他又为这个家做成了一件大事。

没有想到的是,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孙玉亭也来了,还埋怨哥哥没请他。

孙玉厚,就说还不算完全竣工呢,只是一间土窑搞好了,还有少安住的那个小窝窝还没弄,都弄好了,才算窑洞起好了,所以就没叫他。

孙玉亭也没再说啥,只是低着头吃饭。

孙少平则是厌恶的看着他。

下午的时候,润生从生产队借了一辆架子车。到知青点,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搬了出来,拉到了少平家,这样很多的东西都不用再添置了。又省下了一笔钱。

孙玉厚老汉和婆姨高兴的嘴都合不上了。

晚上还是在孙家吃的饭,金俊文不在。孙玉厚老汉给润生,金波和少平都倒上了酒。

然后就是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感谢润生带他们家挣钱,不仅基本还完饥荒,还起了一间新窑洞。

春节前,家里的猪卖了,生产队的工分分了,起另一间窑洞的钱就也有了。

还有金波,都是他们家里这些年一直照应帮助孙家。

要他们把酒都喝了。

孙玉厚老汉,很快就有点醉了,估计是高兴的,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晚上,少平也没有再去金波家,只是把醉了的孙玉厚扶到了新窑洞睡下,自己也睡到了新窑洞里。

兰香则是跟着金波回去陪金秀去了。

第二天,润生再见到少平的时候,发现他精神萎靡。

原来孙玉厚昨天晚上喝多了,闹腾了一晚上。

少平在新窑里也是久久无法入睡。

润生今天来孙家是因为昨天的气候,少平妈告诉他红枣粉又有个一百来斤了,问他怎么办。他想了想,准备给胖炉头送过去。

本来是明天去学校,看成绩,领毕业证。但是担心事情多,带着两袋东西不方便。这个事情看到人越少越好。

所以准备今天跑一趟,而且少平妈说,最近红枣不好借,也不好买了。润生准备看看胖炉头有办法没,最好能从别的村子搞点,从自己村子里搞多了,总会有人怀疑。

到了公社食堂,顺利找到胖炉头,交易也很顺利。结果胖炉头说,最近就先不搞了,最近的风声又紧了。

润生听了,也没说啥。让胖炉头打听红枣的事情也没有提。

看来,这条赚钱的路,今年也就走到了尽头。

回去后将钱交给了孙老汉,他自己的已经预先扣出来了。然后就说了胖炉头年前要停止交易的事情说了。

看的出来孙玉厚和少平妈的心情是不太愉快的。好不容易看到希望,能挣点钱,结果又不行了。

但是他们都是从动乱年代过来的,知道轻重,就没再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