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鸠尤神剑 > 第93章 鸠尤神剑9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必用道:“你是修道之人,自然有许多道理。可是我和许多同侪当初一心帮扶睿王,他一当上皇帝便夺我们的祖业,赏给那些野蛮粗俗的农人,无非是想收买人心。一者,让那些村夫莽汉对他感恩戴德,二者,村夫莽汉得了土地,那土地又带不走,他们要保土地,自然要替他守卫家园,竟比强征壮丁还要顶用。可是他如此作为,真真寒了我们这些儒生的心,如今他江山还不稳当,以武治国未尝不可,来日太平了,真要治国理政,怎离得了我们这些儒生?”

常朝云笑出声来,道:“且不说天下儒生出身迥异,你只因身为显赫乡绅,此番倒了大霉,又哪知还有家世败落的乡儒,新帝登基竟得了便宜的?就算同样出身官宦之家的儒生,许多人只因身处京城,又哪里受到半点打击?更不必说双阳之流,因审时度势,如今已颇有些权势了。你落得如此境地,实在怨不得旁人。你只记得你出入睿王府邸,为他建言献策,却忘了你从一开始便只反旧制,不反旧君。枉你诗书满腹,竟迂腐至此,倒对得住活该二字。”

常朝云此言一出,张必用面色陡变了。顾乘风见状,忙对常朝云道:“常姑娘,先生已沦落至此,你又何必咄咄逼人呢?况且先生祖业家财尽散,如今处境大不如前,想那睿王所作所为,也确有不公。”

柳浊清道:“师兄,你这说辞我便不懂了。自盘古开天地,水下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哪个不是天地灵气所孕?我倒以为,生而为人的,本来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历来王侯将相是交替往复的,苍茫华夏大地易主谁家,不过命数使然。江山尚且如此,何况田地房宅呢?你只见张先生祖业家财散尽,却不见分得先生祖业的农人也是父母所养,血肉之躯。那万亩良田,深宅大院,他们又凭什么分不得,占不得呢?若再退数百年,我猜张先生祖上也曾穷过苦过。这贫贱之变本来如四季更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又何来不公之说呢?”

张必用听得此言,颇有些怒气,道:“这位道仙长在长白山上,自有凡间供奉,既不愁衣食,每年又从北魏朝廷四处搜刮来的灵仙宝物中占些便宜,助长修行,我们身为凡夫俗子的苦痛,你又如何知晓?别的不说,你们仙山弟子吃穿用度皆与皇室贡品无二,哪样不是顶好的?你说我张必用祖业散尽合自然之律,那么要你们仙山弟子再不拿凡间供奉,有几位道仙肯答应呢?若失了这供奉的特权,你们仙山弟子同俗修仙人,甚或邪魔外道又有何区别?你置身事外,几句便宜话自然不费气力,可是你若置身其中,不见得比我强出多少。”

柳浊清不服,还要言语,却叫顾乘风一个眼色拦下了。此后众人多有拘束,不过一刻钟,张必用愤恨不已地回了内室,顾乘风等人便告辞了。

白子辛索性背上竹篓,送众人出去,柳浊清好奇,问道:“白姑娘是要去采药么?”

白子辛莞尔一笑,说:“我们天禄岛上,除了幽魂草,寻常草药反不及他处丰茂。我不过是去采桑罢了。”

无念子道:“我早听闻,南淮、西梁和北魏的贵胄都视玉沥锦为顶好的料子。这玉沥锦据说自带酒香,玉沥——天禄,想来此帛竟是天禄岛中蚕丝所织。”

柳浊清问:“天底下真有自带酒香的帛布?”

白子辛道:“的确如此。我来天禄岛上第一日便得知,我们岛上有奇桑,名祸泉,此桑根叶果皆含酒香(笔者注:玉沥、天禄、祸泉都是指酒)。树上又天生玉沥蚕,这蚕儿荧白如玉,吐出的丝却有金黄、朱红、紫红三色。拿玉沥蚕丝纺就帛布,便是玉沥锦了。这帛布虽则奇异,却因香气五行不定,凡人使用倒不碍事,修行之人若乱用了,反不利修炼。难怪你不认得了。”

“原来如此。”柳浊清道。

众人离了屋,顾乘风问道:“白姑娘,邑州距此地甚是遥远,你和张先生为何非要离开京城?就算要离开京城,何至于千里迢迢躲到此处来?莫非你们受了高人指点,才寻到这天禄岛的?”

白子辛道:“实不相瞒,我们能来天禄岛定居,还得感谢邑州城里那位替人写字的李先生。”

顾乘风稍作思忖,忆及此人,道:“是李墨生引你们来天禄岛的?”

“不错。自纪南皇宫大内政变,新帝登基不过三日,便向京城邻近州府下放官文,城镇商贾一律免税一年,城外乡农之地则大兴检举揭发之事。凡遭检举,视作拥旧反新之人的,有土地者查抄土地,没土地的即时收监,乡绅田主凡有不从者,立斩以儆效尤。”白子辛叹道,“不过两三日,我们张府宅院便叫百余村夫围起来。原先我相公待下人也算不薄,那会子见这势头,竟闹着吵着开了宅门,将那些人放进来。我相公自有三寸不烂之舌,起初倒还镇得住那些农人。翌日郡府衙门遣了兵士,说是奉了新皇圣旨,因收到百人血书,非说我相公拥护旧帝,没收了张家土地宅院,以分上书村民。我相公自然知道圣意不可违,连夜带上藏在偏宅地窖的古玩、现银和些许金锭,想同夫人和我一道赶往京城。谁知半路上,我们才入山区便遭遇劫匪。正在危机关头,一位黑衣人由林中闪出,使了些法术,将劫匪赶跑了。”

柳浊清道:“那人便是李墨生吧?”

白子辛点头道:“不错。他在城中听说新皇下旨,要在城外大兴检举揭发。他算定我们张家会出事,又唯恐我相公与官兵争执抵抗,枉送了性命,便趁着夜色赶来张府。后来他发现我们已离开宅院,猜测我们要去京城投奔张必克,遂一路追来了。”

顾乘风道:“白姑娘父亲于李先生有恩,想来,李先生是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之人。”

柳浊清道:“如此我便想起来了。那位李先生性情豁达,可惜仙资不足,若不然,定有飞升之日。”

白子辛听得此言,竟伤感起来,说:“若不是为了救我们,李墨生也不会死了。”

柳浊清问道:“他虽修为不精,所习法门却格外实用,莫说应付凡人了,便是应付修法不够精进者,自保也是不在话下的。如何竟会赔了性命?”

白子辛道:“这笔账说起来,还要算到张必克头上。李墨生护送我们三人到了纪南城,路过他替人写字的小屋,邀我们入内歇息片刻。这会子,又来了一路举皇榜的官兵,马儿骑得飞快,打他屋前奔驰而过。一位街坊过来,我们便从他口中得知,新帝正在城中捉拿旧帝余孽。本来这与我们无关,却不料后来我们会因这皇榜受累。”

顾乘风问:“张先生原是南淮新帝的门客,这件事,我想京城稍有头面的,应该无人不知。就算遭人检举,说他拥护旧帝,也不能证明他原是旧帝的人。新帝捉拿旧帝余孽,如何会连累到你们?”

常朝云笑道:“你果真不察世事,竟连这层缘故也想不明白?张必用只反旧制,却不反旧帝,仅凭他不反旧帝这一条,说他是旧帝余孽又哪里冤枉他了?”

白子辛道:“这位常姑娘,我与你虽未打过交道,只从我相公所言,便足以断定你不是什么好人。我相公与你们常家原无仇怨,你为何处处针对我家相公?”

常朝云道:“我以为你该是个聪明人,怎么也如此糊涂?张必用在邑州虽也算有头有脸的儒生,可是他却以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便有指点江山的能耐,这才是你们张家沦落至此的根源。你可听过一首童谣?凤鸟毒,百鸟苦,恶蛇霸了藏龙谷。一人言,天地肃,大虫饱了万民苦。大橘树,蟠龙附,酷日底下凉风驻。”

柳浊清看看顾乘风,道:“师兄,这童谣好生熟悉。”

常朝云对白子辛说:“凤鸟毒,百鸟苦,恶蛇霸了藏龙谷。这是说南淮旧帝篡权,得位不正。一人言,天地肃,大虫饱了万民苦。这是说旧帝独断专行,肥了外戚和一帮谗臣,不顾民生福祉。至于大橘树,蟠龙附,酷日底下凉风驻,如今南淮皇帝名嘉树,古人有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笔者注:此典出自《九章.橘颂》)。这句是说,只有现在这位新帝才配做真龙天子,为万民造福。你绝对想不到,这童谣原有两篇,为二人所写,现在这三句是择两篇而合的。最末一句,为双阳所写,头两句,便是你家相公张必用的手笔。”

白子辛一时茫然无措,常朝云接着说:“张必用过去荫承祖业,对旧制多有不满,一心想着改良社稷,本也是儒生一贯的习气。可是他做梦也想不到,正是他自己为睿王政变造势出了一分力。我们既然把睿王推上皇位,那么破旧立新便势在必行。这旧例之破,新规之立,总要有所牺牲。张必用怨天尤人,无非因为他自己成了牺牲品,我不信他若出身贫寒,这会子有了检举乡绅,分其田亩屋宅的机会,他竟不争不抢。如今他要怪别人,你且细想,他能怪得了谁?”

顾乘风对白子辛道:“白姑娘,她的话你莫往心里去。凡间事务错综复杂,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理。”他又对常朝云道:“常姑娘,你不要忘了,你原是东方一族的后人。”

白子辛抬眼望着顾乘风,眼含泪水,满怀感激。常朝云看看顾乘风又看看白子辛,几句话堵在咽喉,终于滑回肚子里去了。柳浊清忙岔开话头,道:“你们去纪南城,可见到张先生兄长了?”

白子辛道:“见自然见到了。只是我未料,那张必克竟觊觎我相公那些古玩和财物。其实我相公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张必克收容我们,在局势安定下来以前,我们岂会白吃白住?可那张必克却贪得无厌,打头只央我相公将他珍藏的几幅字画和印鉴给他欣赏,后来我相公找他索回,他便百般借口拖下去。我和夫人劝相公莫再强索,既然要不回,不如做个人情,只当半路上遭劫匪夺去了。谁知第五日,那张必克竟然向官府告发,说我相公此前明面上是睿王门客,实为细作,是旧帝和镇威大司马的人。”

无念子不免愤然,道:“本来我这出身异类的,处处以做人为准绳,只因人为众生之灵,我纵然无缘仙门,便在魔界,也力求积人之德,合人之心,尽人之善。我常叹身不由己,杀戮无辜,到底良心也会痛。你这大伯生而为人,且不说兄弟同根,便是对陌路之人,也该有恻隐之心才是。看来人心叵测,恶毒起来,竟连我们为妖为魔的也不免惧怕。”

不言师太两位护法方才皆不作声,此刻左护法却忍不住问道:“这张必克揭发检举你相公,他又图计什么?”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图的自然是我相公那些古玩和财宝。他以为官府将我相公抓去,他就可以独吞那些财物,却不知人算不如天算,他倒把自己算进去了。”白子辛道,“他在城中经营酒庄这许多年,又能有多干净?一个月前,我听说在岛外,官府张贴了数名京城要犯落罪的榜文,张必克赫然在列。他已因假契匿税,没收了家产,他和他两个儿子被发配充军,全家女眷皆卖作官奴了。他若不贪图我相公财宝,官府也不会去他府上搜查,若非官府搜查,意外搜出他匿税的罪证,他又岂会累害全家?张必克不会料到,李墨生消息灵通,一听说张必克检举我相公,李墨生便以法术捎与我鹅毛书笺。官府到来前,我们便由后门逃了。”

张必用一家三口逃得匆忙,那两箱古玩和财宝来不及带走,只随手收了几枚金锭。他们起先藏在李墨生屋里,当夜官兵便挨家挨户搜捕旧帝余孽,好在那领头的官兵并非玄门中人,李墨生使个障眼法,张必用一家便蒙混过关了。只是在京城多捱一日,张必用便多一分风险,为防夜长梦多,李墨生这才说服张氏三人前往天禄岛。

所以安排他们逃往天禄岛,一者,天禄岛远离京城和邑州,在这岛上张必用不大可能遇见熟人;二者,天禄四镇虽也有官兵镇守,毕竟岛主是玄门中人,天禄岛所在辖区的官府要员自然明白,岛中事务让岛主管理便好,既省了心,又不得罪岛中仙道;三者,李墨生与重光散人曾义结金兰,由他领张氏三人入岛,岛主定会尽心保护,为他们更名改姓、假造户册也方便些。

李墨生虽有法术,携三人飞行却比马儿小跑快不了多少。他一路向东,飞到天黑,便将三人放下地来,寻了一处遗弃的村落,准备在一座土屋里安顿一夜,翌日再飞。张必用哭丧着脸,骂天骂地骂他兄长。李墨生安慰之词说尽,见他仍是一副不依不饶的模样,索性问他:“张先生,你这番愤愤不平,究竟是为国事,还是为家事?”

张必用道:“家事即是国事,国事即是家事。李先生此问,是何意思?”

李墨生笑道:“若是为国事不平,我该敬你。只是你口口声声说,张府为暴民所占,我却要多问一句,究竟何为暴民了?”

“那些村夫莽汉捏造事实,强占我祖业房宅,难道还算不得暴民?”

李墨生道:“我听说新皇下此新政也是事出有因的。自旧帝被擒,其舅父北逃,我们南淮国南北内战频频。其实京城以北诸州农区早有乡民趁乱劫掠乡绅家业了,还有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乡绅老爷叫乡民乱棍打死的。更不必说,农人正因多无田产,为保命计,稍有局势不安便纷纷逃窜。南部各城区难民急涌,治安堪忧,农人逃难,来年又必有田亩抛荒之虞。先生该知,不安内无以攘外,为了平息农区乡民久积的怨气,为了让乡民农人心甘情愿留守家乡,新皇出此新政,又有什么过错呢?张先生你说那些村民霸你祖宅,莫非他们不是依新政行事?既然新政合乎情理,有利新皇社稷,村夫占你祖宅分你田亩又是依新政而为,你再冠村夫以暴民,似乎不对哩。”

张必用一时泪眼婆娑,道:“那么按你的意思,我张家这口怨气,只能往肚子里咽咯?”

李墨生道:“张先生,我再问几句。你张家祖宅是何年何月所建?张家祖宅修建之前,这宅院和周边田地又是何人所有?及至上古千年,那土地又为何人所有?”

张必用一时答不上来,支吾着说:“那宅子既为我张家祖先所修,自然是我的。”

李墨生笑道:“那么哪日王家子孙上门,说这张家祖宅原建着王氏大院,偏说这张家祖宅是霸占他王家的土地,张先生,你又打算怎么说呢?”

张必用垂眼静思,李墨生继续说:“其实张先生咒骂的无知暴民,未必祖上没有侯门显贵;与你同为乡绅的富贵之家,祖上未必没有草寇贱民。张先生可忘了,你曾告诫在下,读书之人当心系社稷,为国为民,莫可囿于一己之安?现下南淮政局动荡,多少百姓死于非命,妻离子散者,甚或全家毙命者不计其数。祖业不过身外物,先生同两位夫人能保住性命已远胜那死难之人了,何以为这些身外物大发牢骚,怨天尤人呢?”

若在往日,张必用自然知道如何驳他,只是现下自己倒了霉,许多话转在脑际,张必用却没有脱口的立场了。于是就着略带热气的南风,张必用睡下了,如他那早早入眠的结发夫人,借助困意,暂时避开了逃亡之痛。

拂晓时分,白子辛叫一阵异响惊醒,她推着张必用和杨琰,道:“你们可听到什么动静?”

张必用侧耳倾听,再借月光朝土屋内扫了一眼,道:“坏了,定是那人丢下我们,独自跑了。”

白子辛道:“李墨生当真不顾我们死活,何必两次三番搭救我们?相公此言也太小看人家了。”

白子辛话音未落,土屋外头已传来打斗之声。杨琰吓得直打哆嗦,一把拉住张必用的胳膊,问:“老爷,莫不是官兵赶上来,要来杀了我们?”

三人随即趁着天色昏黑,爬出土屋,躲入近旁一丛芭茅。这时候,那打斗声越来越近,张必用护着妻妾,身子缩成一团,脑袋低扎着,大气也不敢出。少顷,那打斗声终于涌至跟前,三人便听一人言语,道:“就凭你这修为,还是趁早服输为好。何必为了那三个微不足道的人枉送性命呢?”

张必用只觉这嗓音耳熟,在芭茅丛中抬头,朝那声响看去。白子辛也随他抬起头来,打芭茅叶间细长的缝隙看向天空。只见黑黢黢的天幕下,一人坐于赤光闪耀的紫铜车上,悬在半空,身后浮着二十余众小妖小怪。那紫铜车前方,扶风圣君正与李墨生斗法。说是斗法,其实李墨生并无还手之力,只使出全力,化出一团气盾,护着肉身,以御扶风圣君的毒焰。张必用虽看不清那紫铜车上坐者何人,只从他那身形嗓音,张必用已经断定,那便是双阳。

李墨生叫毒焰推出数丈,险些跌到地上,双臂匆忙开展,将血魄尽化真元,冲天百仞,厉声喝道:“亏你还是个读书人,竟与邪魔外道沆瀣一气。你与张必用又无深仇大恨,现下他已落难,你何必还苦苦相逼呢?”

双阳笑道:“你既然认得我,便该知道我双阳行事只为利字。其实那张必用是死是活我又怎会在乎?我在乎的,是一方砚台。相传那砚台原为阴州白家所有,可惜传到白东瞿手上,白家又遭了祸,白府一切物什已散落四方了。这些年来,我四处打探那砚台的下落,始终一无所获,却不料前几日,张必用遭他兄长检举,我才意外得知他前不久刚纳了一位妾室,竟是姓白的,再经对方查证,方知那白姓女子,正是他表妹,也就是白东瞿之女。”说到此处,双阳示意扶风圣君收功卸法,继续说:“你与张必用一家有何关系,为何誓死保护他们,我毫无兴趣。只要你带我们找到那方砚台,我向你保证,绝不动张家人一根寒毛。”

李墨生道:“区区一方砚台,你何以如此大费周章?”

双阳道:“我也不怕你知道。白家祖传的那方砚台,实乃仙家宝物紫云奇龙砚。这奇龙砚本是当年玄凰圣君大弟子极乐仙姑从一块紫花墨玉中炼出的法宝。只是这砚台虽为法宝,却因攻防两虚,明面上看堪为鸡肋。其实这奇龙砚内有乾坤,是崆峒山门徒才知的秘密。”

李墨生问:“什么秘密?”

“既然是秘密,我自然不能轻易告诉你了。”

“这竟是怪事了。据我所知,玄凰圣君已飞升多年,至于极乐仙姑,我听说此人三百年前便与玄凰圣君分道扬镳,后来销声匿迹。崆峒山弟子,另有二人,一个与世隔绝,一个行迹诡秘,自玄凰圣君飞升便不知所踪,想来他们都不可能与你提及此事。至于东海那位,更不可能与尔等透露崆峒一门的机密了。”

双阳笑道:“崆峒山的秘密我如何得知,此事说来便话长了。你应该知道,那玄鹤宫虽为仙山三派之一,却只精于符法,论法门之威力,实在不能与白泽、重明二派相提并论。虽说仙家宝物多出自丹霞山通幽谷,奈何山中宝物偏又多为外人所收服,其实仅论法宝,玄鹤宫也无半点优势。偏巧自至贤大司马掌事,西梁国力又居三邦之首,要让西梁国心无旁骛供奉自家弟子,天枢得想些法子才是。那西梁国师原是白泽观弟子,偷习了禁地法门才私逃昆仑,对白泽观法门不可谓不精通。天枢枉为玄鹤宫掌门,竟在这国师身上打起主意,以至于拿本派法门机要同国师交换白泽观法门要义和玄凰圣君门下诸多秘密……”

李墨生道:“简直一派胡言。仙家三派法门不能互通,唯有初习者方可通练三派入门法术,修为越精,三派法门越发抵触,若强行通练,只有死路一条。我虽修为平平,这点常识还是知晓的。”

双阳轻蔑一笑,他身后一人上前一步,李墨生并不知他便是双阳亲信杨沐白。杨沐白语调冷淡,说:“那国师同一位俗修高人曾共修仙法,以打通三派法门。虽并未完全成功,但是那西梁国师仙资卓绝,在与那高人共修之际,便悟出许多仙家通联的法门要义……”

杨沐白说到此处,双阳左臂一抬,接过话头笑道:“你若去过西梁的大司马府,便会知道,那府中多处符幡阵法,皆借鉴白泽观法门所创。天枢和天权到底是丹霞七杰中拔尖的人物,稍得西梁国师点拨便将白泽观一众法门悟得透彻无比,再以他们自家根基创立符幡之阵,倒也威力非凡。纵然叫丁贤梓去破那些符幡之阵,怕也没那么容易。不过西梁国师除了授他们二人白泽观法门的要义,言辞之间,也许是说漏了嘴,也许是有意为之,那奇龙砚的秘密,他竟也说出来了。”

“你方才又说,奇龙砚的秘密只有玄凰圣君和极乐仙姑知晓。西梁国师又是如何晓得的?”

双阳道:“你竟不知,西梁国师的夫人便是玄凰圣君关门弟子?据说,玄凰圣君得以炼出五麝神鼎,也与极乐仙姑和她这奇龙砚有莫大的关系。”

李墨生歪嘴一笑,道:“你这谎话编得不圆。倘若奇龙砚当真神通广大,国师又为何不去白家索要呢?须知白家出事不过十来年,我虽不识西梁国师,却也知他夫人几十年前便已失踪。素闻双先生文章了得,怎么编起故事来,倒漏洞百出了。”

双阳自然知道,李墨生挑他错漏,是想逼他说出奇龙砚的相关秘密。他虽自诩南淮第一才子,此刻却对自己生出质疑,不由得担心言多必失了。他也懒得再与李墨生废话,只问李墨生交不交人。李墨生既然决心报答白家恩情,自然早将性命豁出去了。

白子辛说到此处略有伤感,原打算三言两语草草带过,顾乘风却细问一句:“那奇龙砚究竟有何秘密?”

白子辛摇头道:“其中秘密,我哪里知晓?我只记得从小,我父亲便反复叮嘱我的哥哥们,切不可在外头随便拜师修法,尤其是玄鹤宫的法门,一旦修炼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我听母亲说,我们白家从不与仙道往来,若有道人找上门来,父亲和祖母便万分紧张。至于其中缘由,我当时年幼,父母并未告诉我。”

顾乘风接着问:“那么当日你们又是如何逃脱的?”

“当日,双阳见李墨生不肯就犯,叫那妖怪施法放下焰雨,打算将那村子一切土舍、荒草和树木烧个精光。我相公是读书人,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一时沉不住气,他便拉着我,冲出茅丛,朝悬在天上的一众妖人喊道:你们要砚台,我们给你们便是,只求你们放我们一条生路。”

柳浊清大惊,道:“张必用当真相信那些歹人的鬼话?须知邪魔外道者,多擅以诳语迷惑凡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