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鸠尤神剑 > 第97章 鸠尤神剑9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乘风确保柳浊清和二妖毫发无损,这才发现少了不言师太两位护法,拱手对灵毗上仙道:“上仙,我们此来哀牢山,不言师太怕我们应付不来,差两位护法与我们结伴而行。上仙方才说,我答出那一问,便放我同行人等,怎么现下却不见那两位护法了?”

灵毗上仙冷笑道:“那两个鼠辈,在你们身陷险境之际竟弃你们于不顾,我可容不得她们。”

顾乘风还要求情,灵毗上仙却对那纺纱的男子道:“丑仆,你将这几位带上大磨岩峰,我去去就来。”

顾乘风等人抵达大磨岩峰时,灵毗上仙已同不言师太和苏荣斗起法来。论道行,不言师太远不及灵毗上仙,加之她过去仙根有所折损,与灵毗上仙斗法,她是毫无胜算的。不过合苏荣之力,不言师太足以顶住灵毗上仙几轮攻势,单这一点,已叫灵毗上仙刮目相看。

上仙卸法收功,立在一根松枝上,道:“你能破我幡阵,闯得进主峰圣境,足见修为道行皆入不凡之境。方才你又以落英神功和混元大法防住我的七星雷火,虽然心脉略现衰竭之势,三华也有所松懈,重明观弟子中,有此能耐的,也不多了。”

不言师太道:“前辈过誉了,其实我们此番闯阵多有得罪,前辈不怪罪于我,我已感激不尽。只是说起来,我擅闯圣境也是情势所迫。前几日,我两名护法和两名重明观弟子,以及两位魔界中人至哀牢山求取六尾玄狐。我想前辈已经见过他们了。”

“噢,原来你便是不言师太。”灵毗上仙看向苏荣,问道,“那么这位又是……”

苏荣拱手道:“晚辈是重明观五代弟子,俗名苏荣。”

不言师太则拱手道:“我俗名夏侯丹,原是华清师太三弟子,只因……”

灵毗上仙道:“你不必说了,我虽深居哀牢山,山外人事却也知道不少。我也不管你为何被逐出长白山,更不会管你与那两个重明观弟子有何关系,你只说你此来是何目的吧。”

不言师太道:“既如此,我便打开天窗说亮话。前日我心脉大震,我便知我那两名护法身受重创,三华俱损。前辈不会不知我那两名护法修的是重明观法门。我原以为上仙出身重明观,对于修习重明观法门的仙家弟子总该多几分感情才是,未料前辈竟对我那两名护法下此重手。我此来哀牢山,一为我门下弟子,二为顾乘风等人之安危。前辈舍不得六尾玄狐我是理解的,不过前辈若无损失,大可不必伤这些小辈,我想前辈也不是糊涂人,不至于做这等损人不利己的蠢事。若前辈是因为那两个魔界弟子动怒,我给前辈赔个不是,只求前辈放过顾乘风、柳浊清和我两名护法。不知前辈是何意见?”

灵毗上仙笑道:“六尾玄狐虽为我哀牢山特有,倒算不得绝迹之物,我也没什么舍不得的。至于两个魔界弟子,我何必为他们动怒?我们仙门之中,不仁不义之辈何止一二;魔界之中,我早听闻天魔门下弟子醉仙姑,虽为雀妖所化,倒不似寻常妖怪为非作歹。那两个魔界弟子,一个是醉仙姑门徒,一个曾为醉仙姑所救。我早已盘问清楚,那醉仙姑身受重伤,元神不全,急需天禄岛上的幽魂草医治,天禄岛主又要他们以几样宝物交换,那二妖才同重明观弟子一道来我哀牢山的。弟子搭救恩师,实乃天经地义,受人滴水之恩,却以涌泉相报,更是许多仙门弟子所不及,这二妖有情有义,我若仅因他们出身魔界便心生偏见,也枉费我千年修行了。”

不言师太颇为不解,问道:“那么前辈为何伤我弟子?”

灵毗上仙道:“你那两个护法危难之际只顾自己逃命,全然不顾别个生死。我不过略施惩戒,也算替你教训她们一番。本来我是打算废她们道行的,既然你不言师太千里迢迢来我哀牢山,自然是要替她们求情,这也大可不必了,你且随我来,我放她们便是。”

哀牢山地处南方,大磨岩峰又不算太高,峰顶虽有积雪,却多叫岩石树木破其贯通之势,到底不如长白山来得汹涌磅礴。灵毗上仙领不言师太和苏荣上大磨岩峰,还离顶峰阁楼一里之远,已有仙雀来迎了。带头的是两只白鹤,跟在后头的又有紫雀,又有红隼。仙雀绕三人飞了两圈,随即朝那阁楼飞去,为三人开道。

阁楼共三座,两大一小,大者高三层,小者两层,都是朱户金顶,好不气派。小楼是灵毗上仙修丹炼功之所,两座大些的阁楼,各为灵毗上仙及仙婢悟道、打坐、就寝之所,各得“清风”、“沐月”之名。此刻仙婢都聚在清风阁,共十二人,各个赤衣粉裳,头绾双环髻,见了灵毗上仙,纷纷屈膝示礼。

柳浊清一见苏荣,忙叽叽喳喳跳上前来,拉着苏荣的手,问道:“师姐,你和不言师太怎么来了?”

苏荣道:“是不言师太察觉两位护法有难,师太以为你们也受了伤,我们这便赶来了。”

不言师太扫过顾乘风,见他面色红润,脉息强健不少,问道:“不过数日未见,怎么你修为似有长进了?”

顾乘风自嘲一笑,灵毗上仙道:“鸠尤神剑匿于哀牢山近千年,现下却为他所得。他修为增进一成还不止哩。”

柳浊清和苏荣大喜过望,不言师太喜笑颜开,问道:“你当真收服了鸠尤神剑?”

顾乘风直点头,无念子拱手道:“我道行浅薄,未曾见识鸠尤神剑无上法威,只听说此剑乃仙家万宝之圣,与坤卦至宝烛阴玉璧合称乾坤双璘。道侠得此至圣法宝,实在可喜可贺。”

灵毗上仙道:“鸠尤神剑不同于寻常法宝,它本为上古白虎烈妖,曾同黑龙巨兽一齐危害人间。女娲娘娘以发簪刺其咽喉,灭其元神,白虎尸骨跌落丹霞山通幽谷,濯千年日月华光,终得乾卦圣灵仙炁,修得神剑之体。得鸠尤神剑者,修炼法门则人剑双修,自然事半功倍,布施阵法亦因人剑通体,本是一人一剑,却可发挥二人双宝之效。”

柳浊清听到此处,却心生疑惑,问道:“上仙,我竟有一事不明了。师父曾说,天下法器,但凡浴日月精气得仙灵者,都是只认一个主人的。就算其主三华溃泄,心脉微弱,另有仙缘者得了那法宝,无论驱驭之术还是法宝的威力都会大不如前。而且因那法宝与新主并不齐心,对于新主修炼法门还有些许防碍。我记得鸠尤神剑原是白泽观叛徒聂于飞的法宝,他虽冰封于天山,到底死没死还两说呢,师兄得此神剑,会不会……”

灵毗上仙笑道:“鸠尤神剑所以是万宝之圣,自然有其非凡之处了。寻常天成之宝从一而终,偏偏鸠尤神剑是良禽择木而栖的。一旦主人三华溃缺,甚或仙根折损,再要驱驭鸠尤神剑便难比登天了。若其主人仙根折半,鸠尤神剑便会在脱体之前噬其主人血魄,随即隐匿山间,以待新主。”

苏荣道:“如此说来,师兄得此神剑,日后若身陷险境,这神剑非但不能保护师兄,反会害他?”

灵毗上仙瞥她一眼,道:“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得到了鸠尤神剑的好处,自然有所承担。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也是这个道理。”言毕,她回身看向那残废男子,道:“丑仆,你将那两名女子带来。”

那男子应一声“是”,这便遁地而去了。

灵毗上仙旋即将众人领至清风阁后院。院中积雪如毯,不远处几棵柏树上挂满了雾凇,亮晶晶的。柏树后头是一片幽静的松林,众人穿过松林,这便来到一片落叶林。林间不时响起鸟鸣,四下看去,却不见鸟雀身影。

顾乘风问:“莫非六尾玄狐竟在此地出没?”

灵毗上仙道:“你可还记得你在地洞遇到的那只怪物?”

“自然记得,那怪物生有巨翅,翅面毒毛甚是厉害。”

“那巨翅怪物其实也是玉魄冰虻。此虫雄体畏阳,依寒煞之水而活,雌虫一身剧毒,凡胎未脱者单是叫它蛰上一口,便非死即残了。”灵毗上仙含指吹一声口哨,接着说,“你聪明绝顶,竟然能识破玉魄冰虻的软肋。须知我在哀牢山三百余年,擅闯我主峰圣境的,勿论仙道邪魔,已不下百人,你竟是唯一识破玉魄冰虻软肋的。”

这时候,一群金毛鼠从落叶林树干中探出头来,纷纷爬到雪地上,汇至灵毗上仙身侧。跟在灵毗上仙身后的众人不免诧然,或窃窃私语,或瞪目打量那群蹿在积雪中,长达一尺的大鼠。

灵毗上仙接着说:“那玉魄冰虻原是六尾玄狐的天敌,我初占哀牢山,六尾玄狐常躲在松树上,躲避玉魄冰虻的攻袭。好在玉魄冰虻雄虫繁多,雌虫唯有一只,能到处跑动捕猎的又只有雌虫,六尾玄狐才不至灭绝于世。不过每到玉魄冰虻捕猎之季,六尾玄狐总要死个大半,死者一半为玉魄冰虻拖回去食用,一半便白白浪费了。其时,六尾玄狐多则过百,少则二十来只,供我修炼取用自然不足。我在哀牢山的第三年,意外发现鸠尤神剑匿藏于寒涧山中,又发现那玉魄冰虻的雄虫竟也依赖寒涧山内七煞寒涧而生,索性以幡旗布阵,围作地洞,将那七煞寒涧和鸠尤神剑皆困在其中。如此一来,玉魄冰虻再不会肆意伤害六尾玄狐,鸠尤神剑也有玉魄冰虻镇守了。纵然有贪图六尾玄狐的贼人误入寒涧山,又歪打正着入了我的幡阵,若他死在玉魄冰虻手上,便是他自取灭亡,与人无尤,若他当真可以打败玉魄冰虻,便有机会成为鸠尤神剑的主人。我现在已得仙体,再要飞升太乙金仙之位,也需修些功德才好。若鸠尤神剑在我哀牢山寻得主人,于我精修太乙金仙,多少是有裨益的。”

柳浊清道:“若当年上仙留在我们长白山,恐怕早已飞升大罗金仙,也不必先修散仙之位,再求飞升了。”

灵毗上仙听得此言,摇头笑道:“天机玄妙,断不是你这般想象的。你们既然去过天禄岛,也该知道天禄岛原是邪魔所据,现在的天禄岛主,是魏伯康的大徒弟。那魏伯康法号闲云大仙,原是星辰子座下弟子,当年他协助狄樱盗去星辰子宝物,后来又叫狄樱诓骗,走投无路方才远逃,躲在天禄岛上。凭星辰子的本领,自然不会找不到他。只是我们三山外修道的,一旦脱凡入仙,行事便需格外谨慎,否则再要入太乙金仙便有诸多难处。若要说得明白些,则需忘飞升之欲,以尽飞升之功。越想飞升越难达成,唯有凡事顺其自然,方能尽飞升之功,修得太乙金仙之位。那星辰子生性风流,与狄樱苟且快活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他不去追回宝物,大概是算出那宝物得失自在天命,强行夺回未必利其修行。话说回来,天下众灵都易迷于眼前得失,殊不知福祸相依呵。顾乘风,你得了鸠尤神剑本来是你仙缘所至,天命所归,不过这究竟是福是祸,倒是难说的。其实修行之人,得以飞升的虽多为仙根仙缘卓绝之辈,最后折于仙根仙缘之卓绝的,更是不胜枚举,反而我这仙根中上的,侥幸脱凡入仙,好歹修了个散仙之位。浊清,你说我当年若留在长白山,便可一步登天,我倒觉得,当年我若当真留在山上,现下恐怕已经化作白骨了。眼下看,你们同门三人,你仙根仙缘最不起眼,又怎知来日,你仙途逊于师兄师姐呢?”

不言师太叹道:“前辈所言,真真是至理。想我夏侯姊妹,在重明观四代弟子中仙根最是出众,却落得自相残杀,仙根折损的下场。”

灵毗上仙垂头瞥一眼雪地上的金毛鼠,道一声“你们随我飞向西北面的鸽子岭”。众人遁光而行,落在鸽子岭半腰。此处柏树密立,不见积雪,林中却雾气腾腾,好不阴森。金毛鼠团聚于众人前方,行得缓慢了些。

灵毗上仙左右盼顾,对众人道:“这跟前有数只六尾玄狐,大家提防些,当心玄狐陡然蹿出。叫那畜牲咬上一口,可令人生不如死。”

灵毗上仙话音刚落,行在前方的金毛鼠忽然齐声尖叫。顾乘风等人顿时打起精神,凝元聚气。只见灵毗上仙纵身一扑,化作赤影,众人还未及反应,那金毛鼠已为外力驱散,四处逃开了。

与此同时,众人听到头顶树梢传来响动,抬头一看,竟是七只玄狐从天而降。顾乘风原以为六尾玄狐当真有六条尾巴,然而眼前这玄狐,除了周身黢黑一片,别无杂色,与寻常狐狸倒也没什么分别。众人同时施法,企图抓住六尾玄狐,怎料这七只狐狸稍纵即逝,竟如泡影一般匿了身形。

众人正不知所措,却见灵毗上仙再现真身,右手夹住一根头发,轻轻一扯,再连摇指头,将那头发甩至一丈来长,旋即抛出。头发流光溢彩,游走于柏树枝间,在众人头顶飒飒作响。众人目光追着那根发丝,无不屏息凝神,生怕惊扰灵毗上仙,坏了事。

忽然,三只狐狸几乎同时于地上现出真身,它们各咬住一只金毛鼠,正欲跳上树去。那游飞的发丝拉伸数倍,发丝两头以迅雷之势抽向两只玄狐,在它们匿身的一瞬捆住其脖颈。余下一只狐狸跳上柏树,隐去身形,灵毗上仙则飞向众人,收回那根发丝,拎着两只六尾玄狐,道:“那天禄岛主既然要我的六尾玄狐,我便给他一只,再送他一只。天禄岛上的幽魂草依泽地而生,需有缘人方可得之。那岛主要你们拿三方宝物,只换你们入泽的机会,然而幽魂草你们得或不得,他左右没有损失,真真是精打细算之人。所以你们且传我一言,说与那岛主听。我这两只玄狐,一只换你们入青龙泽的机会,另一只,则换两株幽魂仙草,一份是重明观的,一份用来救助醉仙姑。他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他是岛主,自然有法子帮你们拿到幽魂草,他若不识好歹,我这哀牢山中至宝已寻其主,我也住乏了,索性换个居所,不怕他不腾地方。”

顾乘风拱手道谢,常朝云也道:“除去我师父和我两位义兄,世上还未有第四人叫我真心敬服的。上仙素不过问三界之争,如今却肯为救我师父挺身而出,我竟不知如何感谢了。”

灵毗上仙右臂一展,将散落四处的金毛鼠纳于掌心,笑道:“我想救你师父,只因素闻她对天魔尽忠,对仙界凡人又尽仁尽义,实在是万灵之表率,纵然我们仙门修行者,能有她这般境界的也不多见。她出身魔门,是她天命所归,尽管也手染鲜血,到底有她不得已的苦衷。本来忠义两难全,她身在魔界,心向良善,所行所举已令我钦佩不已了。你当真要谢我,只将醉仙姑元神复位,助她早修人形便是了。”

回了大磨岩峰那片光秃秃的落叶林,灵毗上仙以七宝骞林指诀送出一抹青辉,再握拳挥手,五指一弹,那青辉登时四分五裂,各化一只金毛鼠,落在树干上,吃溜溜爬着,各寻树洞钻进去了。

柳浊清一时起了好奇心,问灵毗上仙,道:“弟子只知上仙是我们重明观祖师婆婆的师妹,却不知上仙位份如此之高,为何偏要离山修行呢?”

“这件事说来话长。”灵毗上仙叹道,“我也不知你们师父可曾向你们提及一位前辈,她俗名郎清,法号沃若云仙,是宜静的二弟子。”

顾乘风、苏荣和柳浊清面面相觑,顾乘风道:“沃若云仙我们倒是知晓的,不过师父倒极少提及此人。”

“那么当年郎清与丁贤梓那段孽缘,你们又知晓几分?”

顾乘风道:“此事我略知一二。”

“既然你知道,我便问你,郎清为情所困,纵有过错,可算得死罪?”

顾乘风道:“自然不算。”

苏荣红透了耳根,灵毗上仙见状,问道:“苏荣,浊清,你们说呢?”

苏荣还未开口,柳浊清便抢言:“身为仙山正室,本应以天地正气御八方毒邪恶煞,以护苍生万灵之安定。不过道者,玄也,玄者,道也,仙门中人虽有仙家本分,万不可囿于本分而悖命强求,须知一切仙缘本由无中来,至有中去,沃若云仙当真身陷情网,只要未损他人之利,助他人之恶,原该是她天命使然,我倒觉得,她非但无罪,甚至连过错也谈不上哩。”

苏荣听罢,竟对柳浊清怀了三分感激,说:“我们虽拜入仙门,到底都是父母所生,情之所至,又何尝不在天道之中呢。”

灵毗上仙道:“说得好。仙门教义原是为天地至善而立,我们入道修行,但求无愧天地,若死守教义门规,反违背大道之理了。什么仙山正室不得婚配,实在是荒谬绝伦!当年郎清珠胎暗结,我跟宜静便对如何处置她意见相左。宜静偏要郎清偷偷诞下孩儿,再将孩子送走,从此与丁贤梓一刀两断,方留她在长白山。我却以为,这法子只救重明观脸面,全然不顾亲情人伦,甚为不妥。怎奈宜静是掌门,我赵玉寒纵是她长辈,说出来的话又值几斤几两?”

不言师太道:“看来前辈也是至性至情之人。”

灵毗上仙苦笑道:“说来惭愧,我至今最后悔的,就是没能挽救郎清一命。”

常朝云道:“听上仙所言,沃若云仙是叫玉和仙姑赶下山的,上仙何必自责?”

灵毗上仙道:“郎清之死自然与她那刚烈的脾性有关,本来我思来想去,说不定无论如何都救不了她,可是救不救得了是一回事,有没有出手相救却是另一回事。郎清当时情迷心窍,一心以为那丁贤梓也如她这般情深义重,甘愿抛下仙途,与她长相厮守。自然,她下山以后,该来的不该来的总之是全来了。其实我已从几名册外弟子口中得知,丁贤梓背弃情誓,郎清此后孤苦无依已成定局。可是我只想到,她到底是仙门中人,纵然独自养育孩儿,比之俗世凡妇,总要少些艰难。我做梦也想不到,她竟自废仙根,宁愿一死。我若去劝她一劝,又或者索性带上她自立门户,兴许也可救她。”

言及此,灵毗上仙怅然若失,仰面朝天,叹道:“我所以离山,与其说是看不惯宜静的做法,毋宁说是为了避开与郎清有关的人、物,省得想起来,自己又平添愧疚。”

不言师太道:“想不到玉和仙姑美名遗世,实则自私自利,冷漠无情。”

灵毗上仙回头瞥一眼不言师太,道:“你到底出身重明观,玉和仙姑又是你师祖,你岂可如此无礼!我与她分歧甚多,尤其在郎清这件事上,我对她也确有恨意。但她曾是一门之首,莫说当时了,便是现在,她已登天界,该有的尊重还是必须的。从小处说,我们曾是同门,为了重明观的利益,不该有内斗之心;从大处说,我们都是仙门中人,实在没有道理自相消耗,叫魔界讨了便宜。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仙家千年,哪个又敢保证不犯错呢?无非宜静身处要位,自有她不得已的难处,若否定了她,便要否定我们仙家的正义,大是大非面前,糊涂不得。不言师太,其实我十多年前,与你妹妹不辞仙姑曾有一面之缘,你与她离山的缘由我也知道了些许。本来我是不该管的,现下你既然来了哀牢山,我便劝你一句,你听得进去固然好,听不进去,权当耳旁风吧。”

不言师太笑道:“前辈义薄云天,方才听君一席话,我已受益匪浅,前辈对我既有训诫,我感激还来不及呐。”

“当初你既与外人合谋,企图篡夺朱雀仙子掌门之位,且不说你动机对错,单这举动,已是三界大忌了。你也不是愚蠢之人,却出此拙招,你妹妹及时制止,你才不至铸成大错。到头来,你竟怪她不与你齐心,这道理实在说不通。”

不言师太道:“其实前辈有所不知,我口口声声怨阿青,只是不想连累她。整件事她又未有参与,纵然黄玉笙要了我的命,我总能保住阿青。不料她竟妥协于黄玉笙,本来与她毫无关系,她却偏将责任尽往她自己身上揽。我后来与她断绝关系,正是气她这一味妥协,不知轻重的性子。”

“既如此,你们姊妹何必如此僵持不下呢?”

不言师太叹道:“也怪我自己性子强硬。我若向她认了错,等于承认我当年合单云岐之手妄图推倒黄玉笙也是个天大的错误。我实在不甘心。那黄玉笙通过些许手段才登上掌门之位,此等卑鄙小人执掌重明观,我如何忍得下去?怪只怪我当初误判形势,低估了单云岐,高估了自己,后来竟叫他拿捏住了。”

灵毗上仙睨向顾乘风等人,问不言师太:“那么黄玉笙执掌重明观,可是孟辛的意思?”

不言师太道:“我不相信是师父的意思。定是黄玉笙买通了姚师叔,姚师叔才帮她伪证,说师父临终前,吩咐传位于黄玉笙的。”

“在此之前,黄玉笙可曾杀害同门,以谋其位?”

“那倒没有。”

灵毗上仙笑道:“既如此,她这掌门之位合法合理,你又何必与她相争呢?你兴许不知,宜静那掌门之位,也是从董芾手上捡来的。”

柳浊清问:“此话怎讲?”

“本来我们重明观自降服兕虎神君,男弟子死的死,走的走,只剩董芾同一名入门不足百年的入室弟子。我这位小师侄俗名冀和鸣,其时并未定下法号,只因他仙根虽在乾卦,仙缘却甚是浅薄。他同几名册外弟子出山办事,竟平白失踪,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后来董芾与天、境二魔的大弟子元尘星君及玉面判官恶斗三天三夜,虽灭去元尘星君形神,他自己却叫元尘星君所伤,后来竟被天魔炼作魔尸了。”

不言师太问:“敢问上仙,何为魔尸?”

灵毗上仙道:“仙门弟子若叫寻常煞炁侵蚀经脉,尚可以三华祛之。若遇上三业三藏煞炁,那便麻烦了。所谓三业三藏煞,乃业水、业雷、业火三类煞炁。元尘星君原是一枚上古陨铁,为业雷煞炁所凝,董芾将他打回原形,本来不会伤及己身,可惜他一时冲动,竟以阴阳一线风雷子将那陨铁炸作齑粉。那齑粉自他口鼻耳目入体,侵蚀了他的心脉。玉面判官这便顺势将他俘获,带与境魔。此前天魔从我们长白山盗走了哀吟神雀以精进魔功,仙门中人一旦为三业三藏煞炁所伤,便有入魔之险,若误食了那神鸟的鲜血,不久便会魔性入脑,成为魔尸,为邪魔歪道残害仙门弟子。不过好在董芾定力惊人,后来天、境二魔与玄鹤宫弟子斗法之际,董芾受紫云老祖掌气灌顶,暂时恢复神智,欲与天魔及弟子醉仙姑、灵虚子同归于尽。可惜紧要关头,天魔却以哀吟雀诱其魔性,董芾身不由己,又不愿再作魔尸,索性与那几只哀吟雀融为一体,自爆而亡。”

柳浊清喃喃自语道:“这位前辈虽堕入魔道,神智清醒之际却宁可自裁,也是个可敬之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