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荒岛六人行 > 第74章 炕上运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肖恩微笑道:“我们自己做的。”说着便叫一旁的泰勒去拿了几样工具过来,有刨、锯、凿、铲、角尺,还有墨斗、线锤、靠尺等等。

老刘一看那几样工具,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已经明显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就像一个野人看着一挺加特林。

老刘他们营地里也有铁器,那艘破渔船他们后来也发现了,搞了一些铁皮、铁块回来,但也无非就是磨把刀、做个斧头、打个铁锅什么的,根本没想着用来制作这些工具。

其实并不是老刘他们想不到,而是他们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根本没有余力想别的。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做什么木工。

肖恩他们则不同,一上岛他们就展现了非常强的食物搜集能力,赶海、钓鱼、编鱼笼、布陷阱、收集野果野菜,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

老刘摩挲着那些工具,竟然有些爱不释手,直到李金库端了两大盘炒粉上来,他的视线才转移过来。

王胖子他们早就吃过了,他对老刘说,“刘老哥别客气,你们多吃点,其它事儿等吃饱了再说。”

老刘一边看着炒粉咽口水,一边不好意思道:“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活儿还一点儿木干尼,先吃上咧。”

“甭客气了老哥,咱这是荒岛,不讲那些,你们先吃着,我去那边儿收拾收拾。”王胖子递来筷子。

“恁忙、恁忙。”老刘夫妻俩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

吃完饭,王胖子和肖恩带着老刘夫妻俩参观他们的房子。

刚才在外面只看了个大概,现在进来看,老刘更加震撼,边看边点头,“这房子盖滴,真不孬、真不孬!”

走进卧室里,王胖子往地上一指,对老刘道:“刘老哥,我们就打算在这里盘个火炕。”

老刘闻言,一边答应,一边看向四周:“哦!好好好,俺看看、俺看看。”

“这里是预留的烟道口,这里是通往隔壁灶台的进烟口。”王胖子给老刘一一介绍。

老刘边看边点头,看到那烟道口,他略一沉吟道:“这个烟道口,稍微低了,得再改高高,高了好烧。”

那墙都是夯土的,改起来也容易,王胖子和肖恩答应着,将这个事儿记了下来。

“俺再看看灶台。”老刘从卧室往厨房走。

“灶台还没砌呢。”

“哦!恁打算怎么砌?”老刘问道。

王胖子回答:“就按老家的土灶台,我打算砌个双灶的,以后就在屋里做饭。”

“屋里做饭,炕可热尼!”老刘抬眼看看王胖子。

王胖子看出老刘心存疑虑,解释道:“咱就是图它热乎,那台风来的时候,就靠这个取暖啊。”

涉及到技术问题,老刘向来有话直说,他继续追问道:“台风来了是热乎,那台风木来的时候尼?”

王胖子和肖恩无言以对。

这岛上是热带气候,多数时候气候都在30度上下,在屋里做饭,灶台和炕一热,那整间房子就热了,到时就和蒸桑拿似的,根本呆不了人。

“那就……那就等炕凉了再进屋。”王胖子回答。

老刘摇摇头:“那可不得劲儿啊,晚上天一黑,吃饱喝足,都想往炕上一躺,那多舒坦。可要等炕凉下来,起码得三个钟头。天天这样不进屋,只为了台风那两天热乎热乎,不划算尼。”

老刘说得有道理。

王胖子他们没有多少农村生活经历,所以对这些事不太熟悉,考虑得不周全。

他们也可以平时在外面做饭,跟现在一样,可是那样的话,外面得一直留个灶台 ,家里灶台的利用率就低了,餐具炊具也得搬来搬去的,很不方便。

肖恩在一旁听出点端倪,他问老刘道:“刘老哥,你是不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啊?”

老刘这时不无得意地咧嘴一笑道:“唉~,肖兄弟看出来咧,嘿嘿,恁别说,俺还真油办法哩。

说起来也愣简单,就是在砌灶台的时候啊,砌两条烟道:第一条烟道通炕里,烟从炕里绕一圈儿再进烟囱;

第尼条烟道不进炕,直接从厨房这边进烟囱,平时烟直接从第尼条烟道走。

这第尼条烟道要露在外面,在它滴侧面留道缝儿,平时恁把缝堵上就行,想烧炕时就往缝里插块木板儿,把这条烟道堵上,烟就走炕里咧。”

这个主意确实不错,王胖子夸赞道:“刘老哥真是技高一筹啊!”

老刘连忙摆手:“唉唉俺可不敢当!不敢当!俺也是跟人学哩,这都是咱老百姓民间的做法儿。恁和肖老弟才厉害哩,赤手空拳盖恁么好的房子!”

三人又互相吹捧一番,最后王胖子对肖恩道:“恩哪,我看这灶台,就让刘老哥一起砌好得了,人家是专业的。”

肖恩也表示同意,又询问老刘,老刘拍着胸脯答应:“那俺就拱敬不如从命咧!”

三人计议已定,老刘就准备开干,肖恩问他都需要什么工具和材料,老刘道:“工具就给俺两把‘抹子’就行,材料嘛俺看外面有土坯和三合土,用那些就行。再就是炕板要提前做好。”

抹子是瓦匠工具,又叫抹刀、灰刀,用来抹灰的,就是一块长方形铁板上面装个把手,这个他们早就有了。

而老刘说的炕板,就是火炕最上层的一层板,因为炕里面有烟道,烟道往往比较宽,只有几个隔断、支点,所以炕板的尺寸跨度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它有较高的强度,要不然人躺在上面稍微一运动,那炕就塌了。

王胖子尤其担心这个事情,他和秀兰二人摞在一起将近五百斤,秀兰力气又大,二人经常进行一些非常剧烈的炕上运动。

“那炕板用什么材质做呢?”王胖子问老刘。

老刘列举道:“有用石头滴,有用水泥预制板滴。”

王胖子扭头问肖恩:“那要不就用石头滴?”他们没有水泥,做不了预制板。

肖恩有点犹豫,“石头是最结实的,问题是这石板的开凿太费人工了。”

其实不光费人工,像这种大尺寸的石板,开凿难度很大,不是专业石匠根本搞不定。

肖恩又问老刘:“有没有低成本的办法,古代没有水泥,老百姓家都用石板盘炕?”

“唉!肖老弟,你算是问到点子上哩。老辈子穷的时候,石板可用不起,俺们老家都是用的‘拖土坯’。”老刘答道:“当然咧,不能用普通土坯,得加竹胚子,加了竹胚子就不怕断咧,就跟那钢筋似滴。”

王胖子二人恍然大悟,老刘说的“脱土坯”其实是另一种制土坯的办法,用稀泥巴掺着碎稻草在木模里塑形,然后从模具里脱出来晾干。这种工艺不用石夯,对土质的要求低一些,也方便在其中掺稻草、竹坯这些东西。

而老刘说的竹胚子就是竹条,在土坯中铺竹条,是一种原始的材料复合工艺,与钢筋水泥的原理类似,能显着增加炕板在垂直方向的承重能力。

土制炕板传热慢、凉得慢,躺上去更舒服,不容易烫腚,这一点比石板还要好。

肖恩叫来麦克和玛丽二人,给老刘夫妻俩打下手,四人就开干了。

王胖子则亲自带着摩根一起制作炕板。

他们先制作了一个木头框作为模具,然后用三合土和成稀泥,掺入茅草碎,倒入模具中,再铺上竹条。整个过程仔仔细细、一丝不苟。老刘说炕板要十厘米厚,王胖子直接做到了15厘米,精选五年竹,铺了四层竹条。

老刘这边也马不停蹄地操练起来。

他们这个火炕,灶台和烟道设置在炕的同一侧,所以叫回笼炕。靠近灶台的一端叫炕头,另一端叫炕梢,也叫炕尾、炕腚。炕头与灶台之间的通道叫进烟口,与烟道之间的通道叫排烟口。

进烟口与排烟口都在厨房一侧的墙上,二者至少要错开40厘米以上的距离,灶台产生的高温烟气要从进烟口进入火炕内部。

而在火炕内部要适当设置一些隔断,迫使烟气在炕内分流辗转,将炕头炕尾均匀加热之后,从排烟口排出。

为防止返烟,还要在排烟口下方设置“回风洞”。

所谓回风洞,是指在炕的内部、排烟口的下方砌筑一个小空间,使得从烟囱上方沉降下来的冷空气有回旋的余地,而不会进入炕中。

火炕的烟道一般只占居炕的上半部分空间,其下半部分以泥土填充,使炕的保暖性能更好。

老刘他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炕砌得差不多了,只等着明天炕板干透,搭上去就基本完工了。

到了傍晚,老刘夫妻俩干完活一身尘土,找到王胖子问有没有地方能洗洗。

王胖子将二人领到他们的“洗沐区”,给二人介绍了一番。他们在这里挖了几个浅水池,用木桩隔离开,将旁边的溪水引进来,白天太阳一晒,那就不凉了,傍晚洗澡洗衣服正好。

想用热水也有,旁边就是烧陶坊,他们烧陶时会将水罐水坛放在陶炉上热着,谁想用可以自己去打热水。王胖子给他们打了一罐热水,拿了个木盆,还拿了一块猪胰子给他们用。

老刘夫妻俩自上岛以来,基本没正经洗过澡,现在居然有热水,还有肥皂用,激动得连连道谢。

王胖子摆摆手,让他们慢慢洗,就退了出来。

二人整整洗了快一个小时,到出来找王胖子的时候,把王胖子吓了一跳。

只见这二人跟换了个人似的,皮肤直接变白了六七个色号,那老刘媳妇还满面红晕、一脸娇羞。

他们的目测年龄也年轻了十来岁,老刘现在看着似乎也就三十多岁,他媳妇比他还小,貌似还不到三十。

王胖子诧异地问老刘:“刘老……刘哥,冒昧问一句,你和嫂子今年多大岁数?”

老刘不明所以,随口答道:“俺尼十八,俺媳妇尼十四啊。”

海东口音,二念作“尼”。老刘二十八,他媳妇二十四。

老刘似乎看出王胖子的意外,“嗨!俺们农村出来滴,成天风吹日晒,可显老咧!”

其他人再次见到老刘夫妻俩,也都很诧异。

早上刚来时,感觉叫叔都不吃亏,这洗个澡咋还变成同龄人了。